APP下载

纳布啡复合依托咪酯在老年无痛ERCP 术中的应用

2022-08-09雷振营

甘肃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咪酯动力学血流

雷振营

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475000

无痛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应激小等优点,在临床胰胆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1]。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影响,依托咪酯作为常用麻醉药物,是一种咪唑类全麻诱导药,其药物作用迅速,可在短时间内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镇静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但其易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产生影响,增加循环紊乱发生风险[2]。有研究指出复合阿片类受体镇静药——纳布啡可提高依托咪酯的麻醉效果,对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促进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纳布啡复合依托咪酯对接受无痛ERCP 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麻醉,以验证纳布啡复合依托咪酯在老年无痛ERCP 术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21 年4月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78 例老年ERCP 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40 例,联合麻醉诱导)与对照组(38 例,依托咪酯单独麻醉诱导)。其中对照组:男性22,女性例16 例;年龄63~78 岁,平均(65.59±3.69)岁;ASA 分级[4]:Ⅰ级20 例、Ⅱ级14 例、Ⅲ级4 例。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62~77岁,平均(64.62±3.57)岁;ASA 分级:Ⅰ级22 例、Ⅱ级13 例、Ⅲ级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指南(2018 版)》[5]中ERCP 手术指征;②生命体征稳定;③年龄≥60 岁;④自愿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上腹部手术史;②造影剂过敏;③依从性较差;④术前ASA 分级≥Ⅳ级。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依托咪酯诱导全身麻醉:行改良气管旁右侧入路,静注10mL 生理盐水以作空白对照,3min 后静注依托咪酯(江苏恒瑞,生产批号:20180543,20mg)0.3mg/kg,2min 后给予舒芬太尼(宜昌人福,生产批号:20180658,50μg)0.3μg/kg、阿曲库铵(英国葛兰素史克制药,生产批号:20170673,150mg)0.2mg/kg。观察组接受纳布啡复合依托咪酯诱导全身麻醉:行改良气管旁右侧入路,麻醉诱导前静注纳布啡(宜昌人福药业,批号:A2018054358,2mL:20mg)10mL,后续麻醉方案均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两组患者ERCP 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两组除麻醉诱导药物差异外其余麻醉与治疗方案均相同,进入麻醉室后常规监测SaO2、血压、HR等生命体征。

1.4 观察指标 ①呼吸循环指标:对比两组诱导麻醉前(T0)、麻醉后30min(T1)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 及SaO2;②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两组T0、术后24h(T2)、术后48h(T3)时的PT、Ara、D-D 水平;③苏醒情况:对比两组睁眼时间、苏醒时的麻醉深度监测(BIS)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对比 T1 时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SaO2高于对照组,MAP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T2、T3 时观察组PT 长于对照组,Ara 低于对照组,D-D 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对比 观察组PACU 停留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对比(±s)

注:与本组T0 比较,*P<0.05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的凝血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的凝血功能对比(±s)

注:与本组T0 比较,*P<0.05

?

表3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对比(±s)

?

3 讨论

ERCP 是目前临床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方式,其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更小的切口以及更轻微的手术创伤,因此术后患者常可获得良好预后[6-8]。尽管无痛ERCP 术已为现阶段临床治疗胆胰疾病的最有效术式之一,但老年患者受心理因素、病理因素、手术副作用及自身体质等的影响,ERCP 术后发生感染、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等并发症的报道也较为常见,影响患者整体治疗及术后恢复效果[9]。长期以来,如何从麻醉学角度提高患者术中麻醉稳定性,减轻手术对患者神经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是临床讨论的热点[10-12]。由于接受ERCP 术治疗患者常须进行全身麻醉,麻醉期间气管插管可能增加患者手术应激。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中具有良好镇静效果,但高剂量用药易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低剂量则可能导致镇静不彻底,进而对患者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出现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质量[13]。

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后30min 时两组患者HR、SaO2、MAP 均有所变化,而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与刘宇等[14]的研究基本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手术刺激与气管插管会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引起患者神经内分泌平衡改变,如血管升压素、茶酚胺、肾素等激素水平上升,进一步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而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于对照组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依托咪酯复合纳布啡诱导全身麻醉作用迅速,能够在30s 左右即使患者进入麻醉准备状态,从而减轻了患者因手术与麻醉带来的心理紧张及焦虑感,使患者迅速进入睡眠状态,减轻了手术与气管插管导致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由于纳布啡具有抑制患者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中阿片受体的结合过程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镇静效果,从而避免了镇静不彻底导致的患者神经与循环功能损伤,降低了HR、SaO2、MAP 波动幅度。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PACU 停留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48h 的PT 长于对照组D-D、Ara 低于对照组,与徐德毅等[15]的研究基本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相比单独采用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复合纳布啡后患者具有更加稳定的镇静效果,从而降低了ERCP 手术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凝血功能及神经中枢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依托咪酯复合纳布啡在无痛ERCP 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确切,可有效保护患者呼吸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咪酯动力学血流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对骨科高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布托啡诺对依托咪酯致患者意识消失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