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EFB1 基因rs11362 位点多态性与龋病易感性的Meta 分析

2022-08-09胡晓潘周建业周海静李志强刘耀新

甘肃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龋病多态性异质性

胡晓潘 周建业 周海静 李志强 刘耀新

1.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2.甘肃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

龋病是一种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口腔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有高达60%~90%的学校适龄儿童患龋病[1]。据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15 岁青少年恒牙患龋率分别为38.5%、41.2%、43.3%、44.4%,青少年患龋率随年龄逐年递增,防龋任务严峻[2]。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基因遗传因素在龋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患龋风险与宿主易感基因的多态性有关[3-4]。目前证据显示,与龋病易感性相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类:釉质形成基因、唾液蛋白基因、免疫应答基因以及味觉基因[5]。β 防御素1(beta defensin 1,DEFB1)是一种小分子抗微生物多肽,其广泛存在于唾液中,作为机体防御性物质参与天然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抗微生物作用,研究发现唾液DEFB1 的表达水平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6-7]。DEFB1 基因rs11362 多态性与龋病的关联研究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但是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8-9]。本研究将借助Meta分析综合评估相关研究,探究DEFB1 基因rs11362 多态性与龋病发病风险的确切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采用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Embace、维普、CNKI、万方以及CBM等数据库,以“β 防御素1,基因多态性,龋病”为中文关键词,以“DEFB1/beta defensin 1,Caries,Gene polymorphism”为英文关键词,收集有关DEFB1 基因rs11362多态性与龋病易感性的相关文献,包括学位论文。其他可利用的文献均采取文献追溯的方法来确定,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 年12 月1 日。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②DEFB1基因rs11362 多态性与龋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文献;③各研究实验设计和方法相似;④文献数据完整,纳入文献的对照组需遵循HWE 定律;⑤文章以中文或英文形式全文发表。

1.2.2 排除标准。①无对照组或未提供病例基本信息的文献;②重复报道的文献以及信息少、无法利用的文献;③综述,会议论文或未全文发表的摘要等。

1.3 提取数据及文献质量评价 本研究由两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交叉核对,不一致时进行讨论解决或由第三位研究者协助解决。提取信息包括:第一作者、文献发表时间、国家/地区、人种、基因检测类型、样本量及两组人群的基因组数量等。文献质量评价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10]量表,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选择、组间可比性及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进行评价,当质量评分≥4 分时,认为质量可靠;评分≥7 分时,认为是高质量的研究。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tata 15.0 软件进行Meta 分析,计量资料利用均数差(MD)为效应指标,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为效应指标。研究的各效应量均给出点估计值和95%CI,采用χ2检验评估各研究结果间的统计学异质性(检验水准为α=0.1),并结合I2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当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50%,P>0.1),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当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当各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时,则采用亚组分析处理。Meta 分析的检验水准设为α=0.05。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27 篇,经全文筛选后,发现DEFB1 基因rs11362 多态性与龋病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9 篇。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逐次剔除4 项研究(1 项研究人群对照组不遵循HWE 定律[11],有2 项研究未提供详细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12-13],1 项研究为会议摘要[14])。最终纳入病例对照研究5 篇,其中岳海泉等[15]和Oliveira D 等[8]2 项研究包含两个不同民族或地域的独立研究,可各自视为2 项病例对照研究。因此,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7 项病例对照研究(5 篇英文,2 篇中文)。其中有5 项研究对象为Caucasian,2 项研究为Asian,可纳入的研究对象共计1 696 例(病例组905 例,对照组791 例),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Meta 分析结果 如图1 和表2 所示,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显性模型(CC+TC vs TT)中各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h=0.45,I2=0.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DEFB1 基因rs11362 多态性与龋病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P=0.07,OR=0.77,95%CI=0.58~1.02)。如表2 所示,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显性模型(CC vs TT)中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h=0.08,I2=47.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DEFB1 基因rs11362 多态性与龋病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P=0.23,OR=0.76,95%CI=0.49~1.19)。同样的,在(C vs T)和(CC vs TC+TT)模型中各研究间均存在显著异质性,采用随机模型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在等位基因C vs T 模型及隐形模型CC vs TC+TT中均未发现DEFB1 基因rs11362 多态性与龋病存在显著相关性(C vs T:P=0.42,OR=0.89,95%CI=0.67~1.19;CC vs TC+TT:P=0.86,OR=0.96,95%CI=0.61~1.52)。

图1 DEFB1 基因rs11362 多态性与龋病易感性的关系(CC+TC vs TT)

2.3 亚组分析结果 在各个模型下,按不同人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未发现DEFB1 基因rs11362 多态性与龋病易感性在Caucasian 及Asian 人种中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Meta 分析结果

2.4 发表偏倚 各模型Meta 分析未见明确的发表偏倚。以显性模型CC+TC vs TT 为例(图2),利用Begg's test绘制漏斗图,结果纳入的研究完整地出现在图上,且以合并效应量OR 值为中心散开分布,基本对称,呈倒置漏斗型。进一步采用Egger's test 进行检验,结果显示P=0.430,表明各模型纳入合并分析的研究无明确的发表偏倚。

图2 发表偏倚分析漏斗图(CC+TC vs TT)

2.5 敏感性分析 在CC+TC vs TT、C vs T、CC vs TT 及CC vs TC+TT 4 种模型中分别进行逐一剔除敏感性分析,剔除前后Meta 分析总效应量未发生明显变化。

3 讨论

龋病的发生、发展与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基因遗传、唾液、微生物以及抗菌肽等多种影响因素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6-17]。来源于唾液中的β 防御素是由β 防御素基因表达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具有良好的抗微生物性能,可在生物体和环境间形成第一道免疫屏障,有研究[6,9]发现唾液β 防御素-1 的浓度与龋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提示β 防御素-1 对抵抗龋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DEFB1 基因定位于人8p23.1,由36 个氨基酸组成,约7.0kb,存在多个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362 位点(C/T)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区域。2010 年,Ozturk A 等[7]首次报道了DEFB1 基因rs11362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龋病易感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基因变异使得人群患高龋的风险提高了5.4 倍(P=0.007;OR=5.4;95%CI=1.58~18.44)。2013年,在一项对唇腭裂儿童患龋易感性的关系研究中,研究者[18]发现,rs11362 等位基因C 携带者患龋风险增加了3.16 倍(P=0.031;OR=3.16;95%CI=0.97~10.62),然而该研究对象全部为唇腭裂患儿,而非健康人群。同年,岳海泉等[15]对355 例汉族和裕固族人群患龋风险与rs11362 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关联研究,结果发现以CC 为参照,TC 基因型使得裕固族人群患龋风险降低了2.3倍(OR=0.438;95%CI=0.201~0.783),然而研究中的汉族人群未发现相关性,提示遗传变异可能与种族相关。随后的一项关于土耳其2~5 岁儿童乳牙患龋风险的研究中[13]未发现rs11362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其相关,而另一项关于意大利成人恒牙患龋风险的研究中[12],研究者却发现T 等位基因携带者可增加人群的患龋风险,与前所述的研究结论不一致,然而这两项研究均未给出具体的基因型频率,仅提供了P 值或者是OR(95%CI)值,笔者曾试图联系并获得详细的数据,但最终仍无法获得,因此,这两项研究没有出现在Meta 分析模型中。同样地,2016 年,Yildiz G 等[11]对土耳其成人恒牙患龋风险的研究中,结果也发现T 等位基因携带者可使人群的患龋风险提高5.5 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反复核算,该研究人群对照组不遵循HWE 定律(P=0.001),因此,该项研究也未出现在Meta 分析模型中。2017 年,Lips A 等[9]研究发现巴西地区儿童β 防御素-1 的浓度与龋病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但该研究并没有发现rs11362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患龋风险有显著关联性。随后Oliveira D 等[8]分别对巴西地区两组青少年人群(Manaus 和Ribeirao Preto)进行了相关多态性研究,结果仅发现Ribeirao Preto 地区儿童在混合牙列组患龋风险与rs11362 基因多态性显著关联(P=0.02),研究结论在不同地区不同组别中存在差异。

本研究应用Meta 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DEFB1 基因rs11362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龋病易感性及患龋风险的关系,以基因型CC 为参照,结果未发现二者存在明显关联性(P>0.05),按人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同样没有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因此,Meta 分析结果提示DEFB1 基因rs11362 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患龋风险无关。这与前述的某些单项研究结论不一致,可能与研究的样本量大小有关。本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多项独立研究进行合并分析,共涉及905例病例患者,791 例对照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样本量小的局限性,较大的样本量使得研究结果可信度更高。本次研究,未发现明确的发表偏倚,在敏感性分析中Meta 分析总效应量在剔除前后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以上结果提示本次Meta 分析研究结果较为可靠。尽管如此,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①龋病是一种多基因引起的基因遗传疾病,研究单基因单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结果的全面性,提示后期需要对多个基因多个位点多态性进行关联及交互研究;②年龄是影响患龋风险的重要因素,原始研究之间年龄范围跨度相对较大,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建议后期研究要在控制年龄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大样本人群的验证研究;③病例对照组按照DMFT/DMFS 的分组标准不够统一,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状况的不一致性也可能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性,需要后期研究加以考虑;④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仅限定在中英文文献,可能有其他语种的相关文献遗失,即使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但不能排除发表偏倚存在的可能。

综上所述,综合现有证据尚未发现DEFB1 基因rs11362 位点多态性与龋病患病风险存在显著关联性,其与龋病发生发展的确切关系还有待后期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建议后期研究要把控好研究样本的一致性,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人群研究,建议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将易感基因多态性和其他影响因素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龋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

猜你喜欢

龋病多态性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