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呋塞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清指标的影响
2022-08-09种琦刘娜马腾颜波孔维平
种琦 刘娜 马腾 颜波 孔维平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山东 滕州 277599)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种大流行性疾病,全球有2 600万人受其影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1〕。尽管有多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新药或器械疗法出现,但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相关的短期再入院率(21%)及死亡率(12%)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2〕。近些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直是治疗心力衰竭及射血分数降低的一线用药,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3〕。然而,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反而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4,5〕。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既往研究中曾表明,与传统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比,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降低患者心血管死亡率或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的风险,并改善患者预后〔6,7〕。然而,既往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中,大多集中于欧美等地区,或只关注患者的死亡率或再入院风险等,而在我国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证据仍然不足。此外,既往研究中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肌损伤或炎症指标影响的研究也较少。本文拟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选标准:年龄50~79岁;既往6个月内经心脏彩超等影像学方法诊断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1 600 pg/ml;入院时有胸闷、呼吸困难、咯痰等水钠潴溜的症状或体征;血流动力学稳定(收缩压≥100 mmHg,且入院前12 h内未静脉使用利尿剂或正性肌力药)。排除标准:入院前30 d内使用过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钾;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脏疾病;伴有恶性肿瘤。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共纳入8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判断心力衰竭程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中位年龄61(51~71)岁,中位LVEF 24%(18%~30%),NYHA分级:Ⅱ级 14例,Ⅲ级15例,Ⅳ级1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中位年龄63(54~72)岁,中位LVEF 25%(20%~30%),NYHA分级:Ⅱ级15例, Ⅲ级13例,Ⅳ级1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接受一般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戒烟、戒酒、吸氧等支持治疗,并使用呋塞米片(20 mg,2次/d,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地高辛(0.25~0.50 mg,1次/d,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初始剂量50 mg,2次/d,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根据患者血压、不良反应及耐受情况等调整药物用量。所有患者出院后规律至门诊随访。
1.3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 w,使用多普勒彩超仪(ACUSON X150,西门子公司,德国)测定患者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血清指标: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 w,于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5 ml左右,3 000 r/min离心12 min,分离血清后使用雅培ci16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NT-pro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Tn)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DD及LVESD对比 两组治疗前LVEF、LVEDD及LVESD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 w两组LVEF显著升高,而LVEDD及LEVSD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及LEVS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hsTnT及hs-CRP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NT-proBNP、hsTnT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对比
3 讨 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药,与传统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同的是,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拮抗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的双重作用,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更强〔8〕。既往有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促进患者体内利钠肽类物质的合成与转换,进而产生排水排钠及血管扩张作用,减轻心脏前负荷及后负荷,进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9〕。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传统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6〕。本研究结果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同样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既往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状况,以发挥保护心肌作用〔10,11〕,也同样表明了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修复和保护作用。NT-proBNP及hsTNT的升高均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12,13〕,因此通过降低NT-proBNP及hsTNT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患者预后的显著改善作用。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是心血管事件危险较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其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死亡率及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的风险呈显著正相关〔14,15〕,本研究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降低hs-CPR水平,既往有多个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炎症水平的影响〔16~18〕,但大多集中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本研究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炎症水平有显著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