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黄粉湿敷治疗下肢骨折术后疼痛及肿胀的效果观察

2022-08-09张志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患肢下肢骨折

张志红

(淄博市博山区中医院护理部,山东淄博 255200)

下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创伤或者骨骼疾病导致的,大部分下肢骨折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的,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等,严重时甚至引发高热、休克等病症,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1-2]。手术是临床治疗下肢骨折的常用方法,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并应用活血、消肿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软组织的情况。 但术后患者常存在患肢疼痛、关节活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术后康复[3]。四黄粉是由大黄、黄连、黄芩、黄柏四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高[4-5]。 本研究选取2019 年10月—2021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探讨四黄粉湿敷治疗的消肿、止痛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为新鲜下肢骨折;(2)接受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3)骨折前肢体功能正常;(4)认知和感觉正常,能准确描述痛觉。 排除标准:(1)合并昏迷;(2)合并精神疾病;(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4)合并恶性肿瘤;(5)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6)为骨质疏松所致骨折;(7)伴有中药湿敷禁忌证。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对照组:男29 例(48.33%),女 31 例(51.67%);年龄 55~85 岁,平均(70.26±2.41) 岁; 下肢骨折部位: 胫腓骨 31 例(51.67%),股骨干 19 例(31.67%),股骨转子间骨折10 例(16.67%);下肢骨折原因:摔伤 27 例(45.00%),车祸 23 例(38.33%),撞伤 6 例(10.00%),重物压伤 4例(6.67%)。 观察组 :男 28 例 (46.67%),女 32 例(53.33%);年龄 52~84 岁,平均(70.16±2.32)岁;下肢骨折部位: 胫腓骨 29 例 (48.33%), 股骨干 20 例(33.33%),股骨转子间骨折 11 例(18.33%);下肢骨折原因:摔伤 25 例(41.67%),车祸 24 例(40.0%),撞伤 7 例(11.67%),重物压伤 4 例(6.67%)。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下肢骨折部位、下肢骨折原因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讲解手术知识及注意事项,安慰患者,缓解其焦虑情绪;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给予饮食及体位指导, 使患肢抬高以促进血液循环,指导并督促患者术后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防止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泌尿系感染。术后常规进行抗炎治疗,术后3 d 内给予患者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62,规格:0.3 g)治疗,温水冲服,0.3 g/次,1 次/12 h。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黄粉湿敷治疗。 组方:大黄 100 g,黄连 100 g,黄芩 100 g,黄柏 100 g,混合后研磨成粉状,加入适量的水调制成糊状,根据敷药面积选择大小、形状适宜的敷贴,用压舌板将药糊均匀地涂抹于敷贴上,药物厚度以0.2~0.5 cm 为宜,然后使用0.9%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洗皮肤, 并将药物贴于患肢肿胀部位皮肤上(避开手术切口部位),做好固定。为避免药物溢出污染衣物,可加敷料或棉垫覆盖。最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若有则及时停止治疗。敷贴时间 5~7 h/次,1 次/d,连续治疗 14 d。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疼痛程度:治疗前、治疗 7、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一条长10 cm 的游标尺,一面标有10 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 分表示无痛,10 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 总分0~10分,0 分表示无疼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4~7 分表示中度疼痛;8~10 分表示重度疼痛。

(2)肿胀程度:治疗前、治疗 7、14 d,使用软皮尺测量患者患肢肿胀最严重处及健侧肢体同一水平面周径,记录周径差。根据周径差进行肿胀程度评分,其中周径差<0.5 cm 计2 分(轻度肿胀),周径差0.5~1.5 cm计 4 分(中度肿胀),周径差>1.5 cm 计 6 分(重度肿胀)[7]。 分值越低说明肿胀程度越轻。

(3)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4 d,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8]评估,该量表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六个方面,总分0~100 分,评分与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根据患者治疗前后HSS评分、患肢与健肢周径差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判定标准如下:①显效:治疗后,患者HSS 评分较治疗前增加≥45%,患肢与健肢周径差<0.5 cm;②有效:治疗后,患者HSS 评分较治疗前增加18%~44%,患肢与健肢周径差为0.5~1.5 cm;③无效:治疗后,患者HSS 评分较治疗前增加<18%, 患肢与健肢周径差>1.5 cm[9]。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描述,使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描述,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不符合时则使用Mann-Whitney U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7、14 d,两组 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14 d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 值P 值6.02±1.21 6.11±1.07 0.432 0.667 3.12±0.98*2.36±1.07*4.057 0.000 2.26±0.81*1.78±0.73*3.410 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患肢肿胀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肢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7、14 d,两组患肢周径差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患肢周径差比较[(),cm]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患肢周径差比较[(),cm]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14 d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 值P 值4.36±0.72 4.39±0.69 0.233 0.826 1.67±0.59*0.92±0.45*7.829 0.000 1.18±0.32*0.63±0.27*10.175 0.00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跌倒、撞击、交通意外等暴力因素是下肢骨折的最常见原因,积累性劳损及骨骼疾病也会增加下肢骨折发生的几率[10]。 下肢骨折由于骨折端周围出血形成血肿、软组织受损形成肿胀,同时伴有强烈的疼痛感,活动或者移动骨折处时疼痛会加重,导致患者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11]。 若不及时进行救治,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易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等。

临床治疗下肢骨折一般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即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的骨骼复位、固定,并结合常规的消肿止痛药治疗,以达到减轻疼痛,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快速恢复的目的。中医认为气伤痛、形伤肿,骨折之后的肿胀是由于有形之血溢于脉外并渗于肌肤之间导致的, 而骨折之后的疼痛是由于气滞不通,不通则痛,因此骨折引起的疼痛和肿胀是气滞血瘀引起的[12-13]。 中药外敷是一种中药外治方法,即将中药材外敷于肢体局部, 通过皮肤吸收后发挥治疗作用,而且集药物、经络等作用于一体,药物成分借经络循行,助气行,复血运,发挥行气活血、止血化瘀之功效[14]。四黄粉含有黄连、黄柏、大黄、黄芩四种中药,其中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还具有抗炎、降血糖等作用;黄柏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还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降血糖等作用;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还具有止血、抗炎等作用,常被用于治疗便秘、跌打损伤、水肿等疾病;黄芩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的功效,还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15-16]。 上述中药联合使用,通过湿敷的方式将药物直接外敷于损伤皮肤上,有利于渗入皮肤,发挥清热去火、行气活血、止血化瘀的功效,从而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7、14 d 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黄树勇[17]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四黄粉湿敷治疗能够有效减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7、14 d 的患肢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四黄粉湿敷治疗可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四黄粉湿敷治疗可有效提高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四黄粉湿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改善下肢肿胀情况,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患肢下肢骨折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下肢最怕“凉、麻、痛”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