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中风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失眠的影响研究
2022-08-09刘静
刘静
(扬州市宝应县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宝应 225800)
脑卒中又称中风,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病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每年新发病例约150~200 万,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中风患者因生理、心理因素,常伴随焦虑、抑郁、愤怒等心理问题,并发抑郁的风险高达25~40%[2]。 中风后抑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早醒、睡眠深度低等睡眠质量降低问题[3]。 中风后抑郁患者失眠可对其精神、心理、生理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常规护理模式下,临床对该类患者多在遵医嘱用药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护理, 具有一定效果,但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护理效果仍不理想[4]。 近年来,中医适宜技术在中风后遗症的护理中已经得到了较多应用,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均属于常用方案,可通过对耳穴、穴位的刺激,调节脏腑功能[5-6]。 基于此,该次研究选择该院2019 年9 月—2021 年 8 月收治的中风后抑郁患者110 例,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方案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10 例中风后抑郁患者。纳入标准:(1)满足中风诊断标准,且中风后并发抑郁;(2)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对失眠的诊断标准;(3)双耳耳廓完整;(4)皮肤质量良好;(5)认知、交流、理解能力正常;(6)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使用影响研究的镇静安神药物者;(2)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3)皮肤质量差或存在感染者;(4)精神状态异常或遭遇其他重大变故者;(5)对该研究用药过敏者。 该研究已申报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55 例,男 30 例,女 25 例;年龄 38~91(70.35±11.66)岁;梗死病灶直径 12~58(31.78±10.05)mm。 观察组 55 例,男29 例,女 26 例;年龄 39~90(70.12±11.95)岁;梗死病灶直径 12~61(32.12±10.18)mm。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遵医嘱用药。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23035,规格:75 mg)口服,每次 75 mg,每日 1 次,7 d 后加量至每次150 mg;艾司唑仑(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1020744,1mg)口服,睡前口服 1 mg,每日1 次。 持续干预10 d。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创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噪音,根据患者作息习惯调整灯光亮度,控制温度在24℃左右,湿度50%~60%。(2)白天增加活动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纠正睡眠习惯。 (3)维持清淡饮食,忌烟酒、浓茶等。 (4)晚餐不可过饱,七分即可,睡前饮一杯热牛奶。 (5)睡前采用热水泡脚,并调暗灯光。(6)心理支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评估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鼓励患者表达内心不良感受,叮嘱家属多关心、支持、陪伴患者,耐心介绍中风后抑郁的知识,重建患者认知,并开展作业训练,根据患者的爱好设计个体作业、团体活动等项目,阻断其负面思考。 心理支持结合患者状态灵活开展,一般每次15~30 min,每日1 次。 持续护理1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干预。(1)穴位贴敷:选取双侧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神门、神阙穴位。 贴敷药物组方:生地黄5 g、玄参 3 g、麦冬 4 g、夜交藤 6 g、酸枣仁 5 g、柏子仁 4 g、茯苓 5 g、远志 5 g、五味子 5 g、百合 6 g、丹参 5 g,研磨成细粉,过筛拌匀后装罐备用。治疗时取药粉适量,配以陈醋调和至膏状,捏制成直径2.0 cm 的药饼,常规消毒穴位后将药饼贴敷在所选穴位上,以无纺布透气胶布固定。每日1 次,晚间洗脚后贴敷,次日清晨揭除。 (2)耳穴压豆:选取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耳穴,贴敷时将王不留行籽贴敷在0.7×0.7 cm 的胶布中间,常规消毒耳穴后贴敷在单侧耳穴上,顺时针轻轻按压,以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宜。 每日晨起、三餐后、睡前均按压1 次,每次每穴1 min,按压频率为每分钟60~90 次,次日更换到对侧耳穴,双侧耳穴交替进行。在穴位贴敷与耳穴压豆干预期间,注意评估粘贴位置是否有红肿、破溃等,如存在需遵医嘱处理,且在敷贴潮湿、脱落后及时更换。 持续干预1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负性情绪。 于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价。 HAMA 评分包括14 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均为0~4 分,总分0~56 分;HAMD 采用 17 项目版本, 不同项目分别采用0~2 分、0~4 分评价,总分0~52 分,在评价过程中由2名护士通过与患者交流、观察,进行独立评分。
(2)比较两组睡眠质量。 于护理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共7 个维度,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每个维度评分均为0~3 分,分值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
(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统计两组护理期间的不良反应,常见口干、嗜睡、头晕、过敏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如 PSQI 评分、HAMA 评分等,用[n(%)]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分别采用 χ2、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HAMA、HAMD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的HAMA、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分]
表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分]
组别HAMA护理前 护理后HAMD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55)观察组(n=55)t 值P 值28.40±4.23 28.15±4.35 0.306 0.761 17.54±3.97 9.81±2.50 12.219 0.000 30.48±4.65 31.05±4.58 0.648 0.519 19.96±3.80 7.59±3.42 17.944 0.000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PSQI 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 PSQI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分]
表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分]
项目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55) 观察组(n=55)1.97±0.48 1.41±0.46 2.04±0.52 1.52±0.49 1.86±0.50 1.41±0.42 1.84±0.49 1.50±0.41 2.21±0.50 1.58±0.42 1.94±0.42 1.48±0.45 2.36±0.40 1.42±0.35 2.01±0.50 0.89±0.32 2.10±0.54 0.97±0.30 1.81±0.51 0.92±0.37 1.91±0.50 0.79±0.30 2.16±0.48 0.91±0.38 1.95±0.44 0.81±0.30 2.40±0.41 0.98±0.30 t 值 P 值0.428 6.882 0.594 7.100 0.519 6.492 0.742 10.364 0.535 8.773 0.122 9.187 0.518 7.079 0.669 0.000 0.554 0.000 0.605 0.000 0.460 0.000 0.594 0.000 0.903 0.000 0.606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 论
中风后抑郁属于脑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记忆障碍等,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且因不良情绪影响, 患者的自我驱动力低,治疗、护理配合度差,不利于预后康复[7-8]。 中风后抑郁患者因疾病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易出现失眠,不仅会加重患者抑郁程度, 还会影响其各类后遗症的康复。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失眠情况,临床多在常规予以其抗精神病、助眠等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对症护理,通过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条件, 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抑郁与失眠症状,具有一定效果[9-10]。但长期用药会产生不良反应及耐药性,患者依从性差。 穴位贴敷与耳穴压豆属于临床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近年来有研究指出, 该类护理方案的应用对中风后抑郁、失眠均有一定效果[11-12]。 该研究穴位贴敷自拟药方中地黄为甘寒之物,可滋阴养血安神;玄参可滋阴凉血;麦冬可养阴生津;夜交藤可养血安神;柏子仁可养心安神;酸枣仁可生津、宁心;茯苓可健脾和胃、安神宁心;远志可益智安神,兼具解郁之功;五味子可生津益气,补肾宁心;百合可清心养阴;丹参可清心除烦、活血化瘀,诸药共奏益气、养心、安神之功,利用穴位刺激作用经皮肤吸收药物[13]。 而贴敷所选穴位中,三阴交能够健脾生血, 宁心安神; 足三里可健脾益气养阴;内关、神门可安定心神;涌泉能养心安神、调理睡眠;神阙可调节经络气血。将中药贴敷于上述穴位能够调节脏腑功能,调和阴阳气血,可起到调节情志、改善睡眠的作用[14]。耳穴即耳廓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等相互沟通的部位,通过刺激耳穴,可改善机体综合状态[15]。 该研究耳穴所选心穴主血脉,肾穴主藏精,水火既济,可交通心肾,安神宁心;神门穴能够镇静安神;交感穴能减轻患者紧张、烦躁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皮质下穴则可对大脑皮层产生兴奋、抑制作用,诸穴共使,能引发经络传感作用,调节气血,安神定志,改善脏腑功能,进而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16]。 穴位贴敷与耳穴压豆联合应用能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 观察组的 HAMA、HAMD 评分分别为(9.81±2.50)分、(7.59±3.4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能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观察组护理后PSQI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说明本次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说明该护理方案不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护理方案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能够有效减轻中风后抑郁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护理方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