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致肝功能损伤1例

2022-08-09陆春芳孙颖钱先中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苏州医疗区临床药学室普外科江苏苏州5007

中南药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浅表性过敏史腺病毒

陆春芳,孙颖,钱先中*(.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苏州医疗区,.临床药学室;.普外科,江苏 苏州 5007)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1 岁,身高164 cm,体质量55 kg。2021年3月10日,排除禁忌证,按照自愿原则,左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批号:NCOV202101001H)0.5 mL,注射后在留观室观察30 min,无异样后离开。并严格执行接种疫苗后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多饮水,24 h 内不宜洗澡,24 h 以后洗澡时勿揉搓接种部位;加强营养等。患者注射疫苗前和期间未使用药品,3月11日,体温(T)37.7℃,伴有严重的疲乏、食欲减退和恶心等症状,为了进一步规范治疗,入住本院消化内科。既往病史:浅表性胃炎多年,无药物过敏史,无甲型、乙型等病毒性肝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否认传染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疫苗接种之前和期间并未有其他疾病发生也未使用其他药物,仅在3月11日上午发烧后紧张,患者感觉胃酸分泌过多自行口服雷贝拉唑。3月11日下午查体:体格检查T38.1℃,脉搏(P)85 次·min-1,心率(R)23 次·min-1,血压(BP)130/80 mmHg(1 mmHg =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肿大;肺CT 正常;辅助检查:白细胞6.01×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4%,超敏C 反应蛋白3.2 mg·L-1;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68 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90 U·L-1↑,谷氨酰转肽酶(GGT)109 IU·L-1↑,均高于正常值;总胆红素8.65 μmol·L-1、直接胆红素5.60 μmol·L-1、间接胆红素6.85 μmol·L-1。结合患者其他症状,初步诊断为疫苗造成的肝功能损伤。患者有反酸、嗳气等症状,结合病史,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复发。

治疗经过:3月12日—3月17日,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 次·d-1;双环醇片25 mg,口服,3次·d-1;3月12日—3月19日,复方甘草酸酐片2 片,口服,3 次·d-1护肝治疗。3月12日—3月18日,予用安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B6、葡萄糖等补充能量。3月12日—3月20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1 次·d-1,口服)治疗浅表性胃炎。最后一次,3月19 号生化检验结果显示:ALT:32 U·L-1,AST:29 U·L-1,GGT:41 IU·L-1,均正常,其他症状同步改善,3月20日出院。出院后第7日和第15日随访肝功能均无异常。

2 讨论

采用准确性高、可靠性较好、使用广泛的诺氏(Naranjo)评估量表对药物使用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1]进行评估,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引起患者肝功能损伤得分7 分,结论为“很可能”,见表1。结合我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中明确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定义,该病例属于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引起的不良反应。

表1 Naranjo 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分结果

此疫苗的原理是将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基因重组到复制缺陷型的人5 型腺病毒基因内,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3]。说明书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烧,头痛;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瘙痒等,按照不良反应分类,该不良反应属于新的不良反应。从临床经验看,疫苗导致需要住院治疗的不良反应比较少见,但医务人员要足够重视,建议疫苗接种做到:① 接种前,告知接种禁忌证、年龄段、有无过敏史、是否患影响接种的慢性疾病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② 提前发放《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接种知情同意书》,让患者再次确认并签字;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接种;接种后留置观察30 min,观察有无异常反应。③ 接种后,交代清淡饮食等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开通咨询电话。

猜你喜欢

浅表性过敏史腺病毒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沉默
某部腺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分析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载EPO腺病毒的PLGA纳米纤维支架在体内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过敏问题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