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的青少年舞蹈社团课程实践探索
——以《敦煌舞蹈》为例
2022-08-09雷蔓莎
雷蔓莎
(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 201199)
一、背景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发展“互联网+教育”。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产业。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化,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和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鼓励在线教育行业发展。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鼓励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自2020年1月开始,教育部发文要求中小学延期开学,同时对“停课不停学”提出了指导意见。通过网络开展线上教学成为新时期最主要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等条件的约束。教师需将各种教学资源数字化,以推送、直播或录播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学生则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安排时间学习和回看,甚至自主调节课程内容进度,围绕知识展开深度学习和拓展学习。从教学交互的角度来看,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展现与记录自己的成果,也利于学生们找到兴趣和建立自信。
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针对在线授课迅速做出指导安排,倡导并部署开展线上教学,鼓励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资源与形式。笔者所在校外舞蹈社团具有人员地域分布广、年龄梯度大、舞蹈基础差距大等特点,一般都是采取周末集中、教训结合的方式,面对新时期授课如何“随新而变”?是需要师生和家长共同面对的课题。
二、线上线下混合的舞蹈课程
网络教学兼具灵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与传统模式可形成互补。舞蹈教学有其特殊性,需要教师进行肢体动作的示范和讲解,其中有很多动作、节奏和呼吸运用等细节都需要反复演示和启发。传统舞蹈教学以线下模式为主,除基础理论讲授外,较少运用网络方式进行授课。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更立体地开展青少年校外舞蹈教育,需要充分重视学生体验和吸纳包括家长在内的多方参与。网络时代的教学对舞蹈老师而言,不再是简单的“以我为主”的单向传授,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少年的性格特点,结合新时期的实际情况,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创新意识。
能不能通过网络实现舞蹈基本功教授?针对舞蹈社团学员身心发育特点,基于舞蹈科学相关理论,我们的结论是,舞蹈可以通过网络开展授课,但并不适合全面线上授课。安全是最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舞蹈艺术其特殊性,并不太适合单一和独立的线上学习,特别是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如果离开老师和家长的全程保护,自身动作、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一些特殊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前期调研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和挑选出哪些舞蹈动作的训练是有安全隐患的,避免这些动作的线上授课和独立完成。
在课程设计阶段将这些元素做成友情提示课程,组合成系列讲座在课程环节中专门的科普和普及,为学生们和线下训练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安全常识和规范,提供更为安全的、科学的学习课程。然后,在课程设计和开发中,充分调研清楚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点,并做好线上线下的衔接,挑选出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进行有序的规划和分类,通过不同的板块和系列,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和家长多方参与,并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舞蹈课程教学主题的选择
确定课程内容的关键一步是主题方向。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因此,我们认为,舞蹈教学不仅要关注课程内容本身的建设,更应思考如何通过舞蹈教学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校外舞蹈社团学员年龄跨度大,主要以初高中学生为主,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舞蹈社团学员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舞蹈学习年限在5—10年左右。通过调研阶段的分析和思考,出于安全性、艺术性等多方面考虑,线上舞蹈课程比较适合舞蹈表演、赏析、人文等内容。那么哪些舞种和内容是适合线上教学的呢?这时候有一个舞种闪现在我脑海中,它是舞蹈老师20多年前埋在我心里的一颗种子,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慢慢发芽了,这个名字就叫“敦煌舞蹈”。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渠道,搜集和学习了部分书籍、相关文献和信息资料,如:高金荣教授研究敦煌舞蹈的相关书籍和视频资料、史敏教授访谈和相关教学视频、《北京舞蹈学院报》、《中国壁画—敦煌研究院美术卷》、《中国美术全集》等,再一次深入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璀璨精华,非常值得弘扬和传承下去。通过敦煌舞蹈一系列跨学科的文化学习,让学生逐渐从认识到了解中国舞蹈文化和民族传统,为国家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图1 针对课程的在线调查问卷部分结果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敦煌舞蹈”课程是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特殊性而提出。考虑到舞蹈社团成员均有一定舞蹈基础,并且以初高中年龄段学生为主的情况,团队经过反复调研和讨论,最终选定了中国敦煌舞蹈作为课程教授的主题。
钾是农作物三大营养元素肥料之一,对保障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一个缺钾国家,资源储量仅占世界约2%。我国探明的资源储量以盐湖钾矿为主,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地区。随着两大钾肥基地建成,特别近十年来,我国先后突破了低品位固体钾盐、尾矿利用、深部卤水开采等技术,使得钾盐可采量成倍增加。
由于敦煌舞蹈文化博大精深,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提高兴趣,课程从人物形象为主线入手,每个主题一种形象进行教学实践。课程分为三个单元48课时,每个单元的教学分为线上线下两条线同时进行和相互补充,以第一个单元学习概览为例,通过理论、赏析、观察、模仿、结对、互助、创作、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会帮助、反思、努力、创作等,也收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融合教学的课程设置,使教学更加立体和有效。学生更是在学习敦煌壁画舞蹈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敦煌舞蹈,通过壁画、音乐、文献、舞蹈等跨学科全方位的浸润在敦煌艺术文化的源泉中成长绽放,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瑰宝,这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课程的实施与效果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线上线下衔接。课前,先通过课前普及相关知识点的理论知识和舞蹈造型图片,起到预习的作用(线上);课中,在舞蹈教室进行传统的教学授课,面对面示范动作要点和难点(线下);课后,发送学生课堂情况(照片、视频)和学习视频,在下次上课前提前复习课程内容,学生与家长也可以通过课堂情况,来观察和对比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交流(线上)。
课程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立体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以敦煌舞蹈为核心元素来开展建设,初步确定了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的框架设计。其中主要包括敦煌舞蹈的三十六姿、反弹琵琶、金刚力士等内容。教学形式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让教学更立体,学习更自由。线下,在舞蹈课堂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是先把重点的背景介绍和舞蹈动作及其组合进行普及,再分组结对、以大代小,引导创编,进行细节处理。线上,建立敦煌舞蹈微信群,群里主要人员构成为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舞蹈团老师和学员、舞蹈基础班级学员及家长,通过照片、视频、知识点、PPT等线上交流形式,线上课程共计制作了20节线上知识点教学视频和5个PPT教学讲义,起到巩固和预习的作用,补充和拓展教学内容。
通过敦煌文化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在老师的引导下,骨干学生把课程里学到的敦煌文化背景、敦煌壁画、敦煌舞蹈等知识点制作成敦煌知识点讲义。以人物形象为主题分类,分别是“敦煌基础知识”“伎乐天三十六姿”“反弹琵琶”“飞天舞绸”“金刚力士”。由于资料较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展示。
以敦煌舞蹈课程中反弹琵琶讲义为例,第一板块是知识窗口,介绍理论知识和壁画知识,第二板块是经典舞姿,反弹琵琶的角度舞蹈造型,第三板块是作品欣赏,课堂学习组合。两个板块便于作为学生预习和复习的示范作用。第四板块是课堂剪影,让学生和家长了解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和亮点,便于改进和沟通。通过老师引导,分组协作这个过程,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敦煌文化知识,发挥骨干力量以强带弱,激发兴趣并找到成就感。
(二)珠联璧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编过程
上海科艺中心和上海教育电视台了解到我们在做线上线下方面的敦煌教学课程,邀请本课题组的部分师生录制了《一起来成长》的艺术课堂展示。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把专业的编舞技法化繁为简,比喻舞蹈造型就像一颗颗的珍珠,连接动作就是穿起珍珠的那根线,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创编。在学生完成分组敦煌造型后,教师随机安排学生站成一排,每个学生从自身的造型通过即兴的“连接”过渡到下一位学生的造型,以此传递将各组孤立又简单的造型进行巧妙的连接,从而赋予了造型新的视觉效果和生命。通过新的演绎使学生体验到“连接”得妙用,用简单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编创动作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并且能掌握,就是造型与链接的运用,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艺海求真——敦煌舞蹈与敦煌文化学习的跨学科组合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生们除了对敦煌舞蹈感兴趣,对敦煌文化也很感兴趣,其中敦煌壁画63%,敦煌服饰61%,敦煌音乐53%。我们在舞蹈课程当中进行了跨学科的尝试,研究如何通过对网络工具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在跨学科交互过程中熟悉舞蹈基本动作和文化,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身对于舞蹈的感悟和理解,分别从敦煌的壁画、服饰、人文、音乐等跨学科交互中学习到综合技能,使舞蹈艺术教育真正起到美育作用。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回访,我们了解到,同学们对舞蹈线上教学这种形式感到十分新颖,认为线上教学节省了路途往返时间,在疫情期间为热爱舞蹈的同学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学习方式,对于敦煌文化、艺术的学习让自己拓展了视野。同时,同学们也反映了线上教学的不足,如存在互动不及时、肢体感官体验不强等问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改进。
四、关于课程的进一步思考
经过一年的课程筹备和教学,我们对“敦煌舞蹈”这门课程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总结。
(一)通过线上设计课程,做好线上线下特点的互补和推动,让线上和线下教学相互服务,更加立体和全方位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平台。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尝试进行学习,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安全,家长发现问题也可以及时的辅助学生做出调整。或是遇到学习上有疑问和困难的情况,可以向老师提问并交流。通过对学生在网上回课的展示情况,教师可以及时指出不足之处,便于学生修正改善,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要领。老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案。通过综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以及教学效果为主,做出一定的评价总结。
(二)在课程设计和开发中,充分调研清楚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点和实际情况,敦煌课程比较适合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也有部分课程是比较开放的,适合舞蹈普及教育。并由此作为切入点,在后期实施阶段可以有延伸和拓展,有些板块设计也是可以普及和辐射到更多的舞蹈学生的。通过不同的板块和系列,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和家长多方参与,并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挑选出适合的内容进行有序的规划和分类,如:敦煌舞蹈文化赏析系列、敦煌舞蹈人文系列、敦煌创编展示系列、丝绸之路系列等。
五、工作展望
未来可充分结合校外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来构建混合式教学平台,并以开展“晒一晒我的舞蹈作品”等活动形式进行项目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创编,以学生的“积极向上,青春活力”和舞蹈独特的“美”为元素,充分展示学生的舞蹈作品。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学习和活动让学生对于敦煌舞等中国传统文化从认识到了解到热爱,并为中华民族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