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壹引其纲 万目皆张

2022-08-08孙美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问题设计教学设计

孙美华

摘 要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核心问题的设置来驱动学生高阶思维的产生。 “双减”政策下,课堂四十分钟,势必在问题的设计、问题支架的搭建上慎之又慎。巧设问题,一切从学生出发,依学情而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力,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是设计本课的初衷。且在问题设计上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系统性、和相对独立而又紧密相联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了思维发展的难点又通过搭建教学支架,将学生引入问题情景,指导学生独立探索、小组协作,师生互动,触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助力思维培育,扎实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真正做到提质增效,以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问题设计 教学支架 高阶思维 教学设计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学习并掌握古代诗歌特殊的语言现象;把握词意,整体感知辛弃疾词作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 :品读细节,鉴赏本词的表达技巧;感知词人的抒情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 :吟咏诗韵,引导学生品味本词苍凉悲壮的意境,品析词人于词中寄予的情思。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并引导学生内化作者用世报国的情怀,强化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鉴赏本词的表达技巧,理解其内涵和意蕴。

教学难点:感知词人辛弃疾的抒情形象。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巧设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设计本课的初衷。因为问题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逻辑和课堂的教学质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因其用典较多,学生阅读起来难度颇大,许多优质课采取梳理典故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这样的教学思路虽然清晰,但缺失思考的支点,很难点燃学生思维。为此我在执教此课时,从最后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入手,问作者为何发出如此长叹?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迅速阅读文本,开始探究。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开始,有发展,有高潮,有尾声,而整个过程亦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导语引入,创造学习氛围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爱国英雄岳飞于《满江红》中发出的呐喊!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积贫积弱的状况愈来愈严重,金瓯虽缺,英雄辈出。然多少豪杰壮士一腔忠义却报国无门,千载之下,我们仍能清楚地听见他们那一声声悲壮的呼喊,一声声无奈的叹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怀古词《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感受英雄的爱与悲。

(板书课题及作者)

2.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1)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了解古代诗歌特殊的语言现象;把握词意,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2)品味语言,理解并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3)知人论世,把握诗人形象,借助涵泳词意,内化作者用世报国的情怀,强化责任意识。

3.独立自学

(出示课件2) 备注:完成初读任务。

(1)默读,然后自学完成下面的基础内容:

读准下面画线字的字音。

佛( )狸祠下 封狼居胥( )

给下列的句子断句

①封狼居胥

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

(2)明确:

① 佛(读bì,易误读为fú)狸祠下。

② 封/狼居胥

易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倒装句:无觅英雄孙仲谋处。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古人为了押韵,产生了倒装现象,而我们今人要按照正常的语序来理解句义。

4.问题导学

启发语:关于辛词的评说有好多,我们选取三条初步感知一下:

(出示课件3)

辛词评说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四库全书》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郭沫若

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臧克家

提问语:通过名家评说,你认为辛词有怎样的风格特点。

生答:豪放

过渡语:豪放词需要豪放之人诵读,咱班哪位同学愿意一展才华,向辛弃疾这位悲情英雄致敬。

(完成第二次诵读。备注:找一位诵读水平一般的同学,方便切入诵读指导)

点评指导语:

诵讀指导

1.开头两句应音调高亢,气势壮阔

2.接下来稍低,语速徐缓

3.仄声应干脆有力

指导后,再找一学生范读。

学生读后,老师追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怎么读?

(找1-2位同学试读,根据学生读的问题,设置问题:探究到底应该怎样读,由此将廉颇其人、写作背景、典故等三个知识自然放到环节中)

(出示课件4)

学生了解廉颇其人和本词的创作背景(目的:帮助理解,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

廉颇其人其事

廉颇被免职后在魏国。赵王想要再用他,派人去看他。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到廉颇处,廉颇特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廉颇。

(出示课件5)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第一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侘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进入深度思考。

(出示课件6)

任务活动一:

小组讨论:词人辛弃疾和廉颇有何异同?用廉颇入词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两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都渴望被重用,但都报国无门。

(学情反馈:学生能很快找到相同点,不同点难以分析。)

明确:

词人辛弃疾和廉颇有何异同?

相同点:

(1)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2)老当益壮尚可用

不同点:

(1)廉颇:有人问,有君主想启用

(2)词人:只是一枚闲棋,无人问,无人想启用

词人:痛惜廉颇,更痛心自己。

将其入词的意图:

(1)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2)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追问语:像这种把廉颇写进诗词,即援引前人的故事的写法叫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用典

明确:补充用典相关知识

用典,也叫“用事”,指在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地援引前人的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分析后再明确:“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应该读出叹息声。

全班齐读全词,引导学生读出最后一句的情感。

老师范读,效仿名家鲍国安朗读本词,读出苍凉、无奈、长叹的艺术效果。

5.合作研学

(出示课件7)

活动二:结合课下注释,思考作者为何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声长叹作结?

分析上片,探究一声长叹作结的原因。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学生1回答:孙权,三国时吴国君主,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刘裕在京口起兵北伐,建立刘宋,这两人都曾在京口建立功勋,抵御外敌,北伐中原,都是英雄人物,都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

學生2回答:词人称孙权为仲谋,在《南乡子·京口北古亭怀古》中,也有“生子当生孙仲谋”的词句,仲谋是孙权的字,《严氏家训》有“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的说法,所以写孙权表达了词人追慕英雄、歌颂其功勋的情感。

学生3回答:寄奴是刘裕的小名,词人以此称之,表现了对刘裕的亲切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出了他北伐的气势,所以也表现了对英雄的追慕的感情。

学生4回答:我想说的人物,他们已经分析完了,所以,我只能给他们总结了,(大家齐笑)词中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以,词人的情感应该是:英雄已逝,物是人非的惆怅,长叹的原因,应该是:江山依旧,像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已不在,故长叹。(总结精辟:学生齐鼓掌)

分析下片:探究一声长叹作结的原因。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下片较难,可将总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

(1)“元嘉草草”写了何人、何事?有何目的?

学生回答:这里写的是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典故。结合时代背景,韩侂胄想要草草出兵北伐,定然也会失败,此处词人是借古讽今,以史为鉴,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师追问:词人的建议,韩侂胄采纳了吗?

学生回答:没有,且史书记载,三年后果败,程珙言:“无不中,辛所言”。所以可以看出,词人长叹是因为:当权者,韩侂胄草率出兵。

(2)回想“烽火扬州路”面对“一片神鸦社鼓”词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词人忆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如今却看到,一片神鸦社鼓,说明因君主不思收复故土,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已经安于异族统治,已忘记自己是宋室臣民,所以词人此时的心情的是痛心,是担忧。此处主要是为老百姓忘记国恨而长叹。

过渡语:宋朝百姓忘记历史,民族意识模糊让人痛心,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8:)

活动三:

张哲瀚参拜靖国神社被封杀,有人认为种“拜鬼”行为,应该坚决抵制,有人则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你怎么看?

学生回答:身为公众人物,对历史常识如此匮乏,对民族苦难浑然不觉,太不应该。事关民族大义,不容任何试探,更不容有任何挑战。若明知故犯,就得付出沉重代价。

老师展示另外一张《长津湖》冰雕连的照片。

总结语: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我们,没有任何资格,也不能替苦难的先辈们说原谅。同学们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在此刻,在民族大义这件事情上,我们和词人有着一样的热血,国土不容侵犯,国家尊严不容践踏!护国有责,强国有我。

探究问题1:同学们,词人在一声声悲壮的呼喊中,在一声声无奈的叹息中,我们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明白:怀才不遇 、壮志不已 、忠贞报国。

探究问题2:词人身上的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你又想到了古时的哪些人?哪些爱国名句?

学生交流:

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探究问题3:可否将这些材料,以“爱国”为话题,组合成作文片段?

学生交流: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岳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林则徐,国破家亡之时,人性中爱国的光辉让他们的名字传诵千古。

老师点评总结:要学会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这是最直接,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

积累整理素材的方法:

例如:

(出示课件8)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词人为什么要发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声长叹,学习了本词的诵读,掌握了典故的用法及其典故中所蕴含的词人的情感。我們知道,辛弃疾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我们也懂得了,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同学们,不是每一个时期的中国都是和平的,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世界也并不是和平的,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愿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有一颗如辛弃疾一样的爱国之心!

附:板书设计

古典诗歌鉴赏难度较大,教材中的每一篇诗词都是一个例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篇经典课文,单元任务要求是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还要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以及多样的人生,加强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一是掌握该词中用典的艺术特色,做到“一课一得”;二是体味作者的爱国之情。

备这节课时,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如辛弃疾的生平、诗词的创作背景、词中的典故等。除了要备教材文本和课标外,我还充分地考虑执教班级学生的情况,从“学”与“思”的角度充分考虑,精心设计主问题,使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环环相扣。另外,课堂时间很宝贵,怎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最大收获,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还要精心准备问题的答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做到回答有层次,规范答题。

语文教学研究在不断深入,教师只有知识储备丰厚,教学基本功扎实,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变化。“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讲课已经结束,但教学改革的步伐却永远不能停止,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通联:山西现代双语学校]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问题设计教学设计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