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演讲精设计 写作能力巧提升
2022-08-08惠晓丽
惠晓丽
摘 要 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是大家重点关注的话题。精心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巧用课前演讲,可以培养健康的写作生命体,构建素材、语言、情感的积累体系,构建创新能力训练体系,构建教学与写作的提升体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课前演讲 素材 写作能力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语文教学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是大家重点关注的话题。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笔者越发觉得对于基础薄弱班级的学生来说,精心设计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具体来说,如何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提升薄弱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进行了以下的实践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普通班级的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尤其是上作文课的时候,学生对写作的惧怕犹如“难于上青天”。学生怕写作文,一怕不会审题,不知怎样写;二怕没材料,不知写什么。怕写作文,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轻视作文,干脆就不重视作文,甚至放弃作文了。
课前3分钟演讲,可以让学生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这会极大地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每节语文课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时间,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的方式,来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拓展知识,丰富积累,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课前演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自信心树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它是一种比读写能力更复杂的能力。它的构成中还包含有举止风格、语调音色、应变技巧等因素,这也为后面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笔者在开展课前演讲时,采用“组团pk”法,将小组中每一个人的演讲情况进行累加,然后每月评选“最佳演讲组”“演讲达人”。这样的课前演讲,每一次都是小组间的较量,关乎到小组的荣誉和得分,学生之间会相互帮助,形成一股合力。这样也很好地督促了学生天天阅读、日日写作,坚持下去,最终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交流的习惯。而且,准备及演讲的过程,也是感悟人生、健全人格、提升思想的过程。因此,课前演讲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也为写作培养了一个健康的生命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为了课前演讲有一个精彩的展现,学生会去寻找材料,材料从哪儿来?无非两个途径:生活和阅读。找到材料后得动手写出来,这需要构思表达。最后一步,得在公共场合说出来,这需要自信胆魄、举止风格、应变技巧等。所以,参加一次课前演讲活动,是从生活体验到阅读到写作再到表达的一个综合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素材、语言、情感的积累的过程,将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课前演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根据每月的演讲主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现最好的自己。举例如下。
1.谈人生
有一次,学生在课前演讲时,这样谈到:辛弃疾的《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中写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快乐与痛苦参伴,就像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要坦然地去面对,拥有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正如电视剧《人世间》里周秉昆说的那样:觉得苦吗,嚼嚼咽了。笔者听了,突然感觉学生长大了,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2.读名著
记得那次上台演讲的是我们班的9号同学,他平时在班里是个很沉默的男孩。笔者在想,他的阅读会是怎样的呢?只见他说道:
阅读,其实是一场灵魂的盛宴。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简·爱》的阅读感悟。逆风而行的简·爱,给我的心灵产生了很大的震撼。是怎樣的经历,让一位平凡的女子如此傲骨生香呢?红屋禁闭、婚礼受阻、拒绝圣约翰、重回桑菲尔德庄园等情节,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刚强勇敢、勇于反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奇女子。
真没有想到他的阅读感悟是如此深刻,他的语言表述是如此有逻辑。他还推荐同学们读一读和 《简·爱》相关的其他作品:《阁楼上的疯女人》和《藻海无边》。这次演讲,笔者的心也深受震撼,阅读启人深思,有了这样的阅读体验,何愁没有写作素材呢?
3.关注社会
今年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2月4日,呼应了第24届冬奥会。针对这样一个社会热点,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关注,设计了以下的“北京冬奥”任务单:(1)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一个北京冬奥会项目,如:场馆要求、比赛规则、著名运动员等,不少于200字。(2)总结3个北京冬奥会的主题词,各列举一个论据。(3)搜集北京冬奥会的金句,如运动员的获奖感言、媒体点评等。
学生在演讲之前,需要先进行素材的选择、积累,并进行构思与写作,成文之后再准备演讲。这样,看似一个简单的演讲环节,却包含了很多的语文要素,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形成了素材、语言、情感的积累体系。
其实,课前3分钟演讲就是作文素材的一个“小金矿”,是用之不竭的材料来源,而且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弥补了语文教学中“读”“说”“写”分离上的不足,拉近了生活和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这样“事半功倍”“一箭几雕”的做法,何乐而不为呢?
基于本班学生的学情,笔者采用的是“花样演讲”的形式,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与写作能力。
笔者开展了演讲比赛,丰富多彩的小型竞技活动,多样化的写作方式,如:生活中的大语文、仿写句子、转换角色讲故事、编写课本剧、编写小品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语文的外延是是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媒体中的语言现象、语文资源,进一步进行勾连、整合与运用。
“学习强国”中有一个栏目叫“遇见习近平”,片言只语介绍了“遇见者”眼中的习近平主席。网络上有一些“遇见者”的评价,如:他是一位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政治家;他是真正的领袖;他对细节的把握,让我十分惊讶;他的握手具有同志式的坚定感;他平易近人、待人真诚,是非常可靠的伙伴……
笔者在执教《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结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评价性语言,仿照“遇见习近平”,写一写“遇见……”,可以自选一位真实的人物来写,然后在下一节课的课前演讲环节进行展示。这样,语文学习的资源就得到了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2.《孔乙己》
笔者在执教《孔乙己》一文时,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叙述视角。这篇小说是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请试着换个视角简单讲述这个故事,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课后进行写作,下节课的课前演讲展示。
这样的演讲属于“转换角色讲故事”,新颖、有趣,也耐人寻味。大致有这样几种叙述视角:孔乙己给小孩子讲自己的故事;一个酒客给“我”(小伙计)讲孔乙己的故事;掌柜给酒客们讲孔乙己的故事;短衣帮在干活时给同伴讲孔乙己的故事;丁举人跟朋友讲孔乙己的故事。
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酒店小伙计的口吻来讲述故事呢?有什么好处?水到渠成地进入到下一课时的学习中去。“讲孔乙己故事,思《孔乙己》妙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得到训练。
3.《变色龙》
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执教完本文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演讲任务:把小说《变色龙》改变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
围绕这一演讲任务,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主动复习了戏剧的相关知识。这一剧本要分几幕来表演,舞台说明怎么写,戏剧冲突如何表现出来,人物台词怎样设计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认真构思和提前写作的。剧本完成之后,再考虑如何上台表演,怎样才能拥有最佳表现效果。
《变色龙》的剧本改编,让笔者惊喜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多一些这样的思维火花碰撞,学生的作文再也不会是言之无物、生拼硬凑的假作了,而是生命体验、人生感悟的真实表述了。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除了一篇篇经典的课文之外,还有“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等部分,这些也往往是被忽视的部分。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抓手,搭建演讲与写作的桥梁。
1.口语交际
围绕“走近金陵”这一主题,笔者开展了“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朱雀桥边野草香、话说江南风景异、龙盘虎踞帝王州、回首金陵山水色等项目,学生自由选择,然后以演讲的形式展示成果。
此外,“尋山访水”环节,笔者还设计了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我们的“走近金陵”活动需要在周末寻山访水,如果家长不同意你前往,认为耽误学习的时间,你可以怎样与家长适当、有效地进行沟通呢?这样的演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写作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要求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聚焦城墙”专题活动,围绕“南京城墙”展开说明与探究,分组完成游览、摄影、绘图、文字解说等任务。
在演讲时,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南京城墙”的特征。学生在演讲时,还讲到了城墙整体设计有妙招、价值意义俱非凡,从防灾、城砖、城砖铭文、文物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为了更好地说明“南京城墙”,在演讲的评价环节,有的同学还进行了补充,讲了南京明城墙古今作用的异同。在古代、近代、现代,南京明城墙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性质和时代背景,它现在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而出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笔者所带班级的学情,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了,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演讲,只要精心设计,就能发挥出大大的作用,让写作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作者通联: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