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能力培养谈略

2022-08-08史卓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7期

史卓霞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都是不可缺少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文本细读成为了一种高效阅读手段,被众多高中语文教师应用在了阅读教学当中。如何加强高中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重点研究话题。

关键词 文本细读能力 思考流程 成果分享 相近文本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都存在高投入和低回报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很多高中学校都提出了细读文本和深入阅读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总结培养学生细读能力期间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文本细读能力要求高中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阅读经验与阅读能力,将细读内容转换为阶梯性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可以仔细体会,从而在深层次发展思维。在此基础上,细读内容通常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将文本细读内容转变成动态问题,进而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可以时刻以围绕这些问题,与文本内容展开对话,从而理解文本细读的真正涵义。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我与地坛》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核心问题的设置。核心问题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问题,通过理解核心问题,能够顺利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对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作用。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了解这篇文章在单元中的重要地位,随后再设置主问题。同时,在引导学生正式进行文本细读之前,必须要提前了解这一文章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性,随后再探索该文与其他文本的关联,这样就能够准确了解文章当中“直接面对苦难”的问题。教师也要带领学生深入思考这一问题,细读文本内容,在此前提下还要设置一些简单的小问题,比如:史铁生的痛点和悟点是什么?人生美点又体现在哪里?在问题的带领下,学生的思维将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不断与文本内容和教师展开对话,从而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科学合理的细读问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本内容,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文本细读,掌握文章作者的中心思想。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其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阅读出文本的真正涵义,而是要在本文细读中了解高效阅读方法,利用更加合适的方式展开交流,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之后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同時,文本细读需要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可以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对敏感词语句子进行替换和对比,从而真正理解文本内容的实际内涵。

在统编版高三语文选修下册《蜀相》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诗词中“隔叶黄鹂空好音”当中的空字进行替换,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尝试对替换字词进行理解,从而了解原诗词当中的“空”字表达了诸葛亮祠堂内人际荒芜的特点,也体现出了杜甫对于英雄逝世的一种伤感之情。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此类诗词进行拓展,例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词中“只有泪空流”就蕴含着同样手法的空字,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诗词语句来走入作者的内心,从而深入了解文章内涵。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批注法来细读文本,让学生对文中比较敏感的字词语句写好批注,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对这些批注的个性化进行理解。

在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时,选择合适的方法十分重要。如果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更加合适的方法,提高文本细读能力培养的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堂精彩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并不是只停留在简单的讲授状态,而是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此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而能够在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此过程中,先是要将文本细读内容转化为一些机智性的话语。此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某一问题对话过程。教师要在整个流程中旁敲侧击,根据阅读教学发展形势来展开对话,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接收到教师所带来的细读信息。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赤壁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分析作者中心情感的基础上,巧妙利用“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的诗句,在满足教学发展趋势的同时带领学生领悟“一蓑烟雨任平生”所表达出的豁达情怀。整个过程教师都要带领学生进行文本朗读,对文本内容中的苏轼情感变化进行了解。这种文本细读能力培养方法充满了智慧和精彩。另外,这种培养形式主要是在教师对文本讲解之后,要求学生写下文本细读的独特感受。将学生思考引向深处,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还是在《我与地坛》文章阅读教学中,文中史铁生说到“算了吧,我怎么可能没有自由呢?”这其中“你”“我”二字使用了两个人称,通过细读可以让学生看到一个生活在痛苦之中,被生活束缚手脚的卑微者。这两种人称变化都意味着两个心灵之间的交流。如果学生出现了以上这样的独特见解,那么教师就要给予细心指导,从而深入探讨文本蕴藏的作者真实情感。

在文本细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沟通,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大胆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从而将一些优秀的见解分享给其他学生,使他们能够借鉴彼此的优点,真正提升文本细读能力。

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文本作品,在风格方面会存在差异。并且,在不同情境下所产生的思想情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文本细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找到相类似的文本,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体验。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荷塘月色》一文,学生通常只会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文中的景色描写,体会朱自清在当时背景下所表达的哀愁。但很少有学生可以对文中关于江南的诗句进行品读,通常都是认为那是可有可无的,还有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这部分内容表达的是作者对美景的喜爱。对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时,一定要掌握这一关键要点,引导学生对朱自清相关文章进行总结并开展对比式阅读。这样一来,就可以发现文中一些关键语句“走向春晖,有一条狭狭的煤屑路.....”而这句话则出自于朱自清《春晖的一月》,与《荷塘月色》文章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此之后,教师要结合朱自清自身的经历,让学生可以通过细读来了解朱自清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由此可见,在细读文本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将作者原本情感体现出来,将同一作者的相似文本进行对比,以此来了解作者真正写作意图,最终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文本细读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是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指导,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文本细读能力,让他们可以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通过预习和教师讲解来掌握文本知识点,最终提高语文阅读综合分析能力。

[作者通联:江苏溧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