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以文化人的“宜人课堂”的实施路径

2022-08-08顾艳红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核心素养

顾艳红

摘 要 “宜人课堂”是当前教育背景下,结合学生特征、认知水平与学习规律而提出的实践性教育理念,旨在重新审视和思考教学的本体与价值,推动教育向本源回归。语文“宜人课堂”注重学科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和理想信念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本文考察了“宜人课堂”的构建意义,提出了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宜人课堂”的构建路径与实施策略,坚持德育为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文化人,确保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核心素养同时得到提升。

关键词 宜人课堂 以文化人 核心素养

“宜人课堂”的实践背景是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目标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突出学生主体,改变教学模式

在“宜人教育,快乐课堂”的理念下,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贯彻“宜人课堂”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知识储备,设置好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摸索新方法,实践新策略,才有可能保证学生全程且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宜人课堂”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的能力,建立高效语文课堂。同时“宜人课堂”设法激发学生的深入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评价、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参与交流,遇到困难能寻求帮助共同解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宜人课堂”构建的基本要求,其核心目的在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强调情境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的统一,与“宜人课堂”的特征一致。“宜人课堂”不仅强调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尤其关注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迁移运用能力。“宜人课堂”的构建是在真实连续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建构经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

2.面向核心素养,强化学科育人

语文核心素养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几个方面均有特定的要求和目标,同传统的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相比,有着更深厚宽广的内涵,是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从教师角度来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一种更高的教学目标,更强调确立“为素养而教,而非为学科知识而教”的教学思想,主张教师突破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能更多地关注和挖掘学科知识内容背后的意义、价值和精神。

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诸多文学经典作品,它们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这些宝贵资源的育人价值,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中的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汲取,才能切实强化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宜人课堂”的构建也应面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做到“宜生为本”。《沁园春·雪》《太阳礼赞》《少年中国说》《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等文学佳作中均富含家国情怀、礼义廉耻、责任担当等优秀传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结合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教学就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应用能力及人文素养,还能拓展视野、陶冶性情、启蒙心智、引导人格。

3.提升职业能力,切实以文化人

教师不仅是“宜人课堂”的开发者与执行者,还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更是学生思想的启蒙者与引领者。为了更好地发挥“宜人课堂”以文化人的效果,教师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专业素养。思想政治素养决定着教师的政治信念并规范着教师的道德行为,学生只会信服思想观念正确的教师,也才会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这也符合增强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初衷。教师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以便同政治、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知识有效衔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建构。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课堂组织能力,学习新时代教育理论,加强语文思政教学能力是新形式下的必然需求。

1.“宜人”为舟,优化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探索项目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构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一方面,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地理解和分析所要探讨的议题,让思维更加深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宜人课堂”强调交流协作,学生通过与同伴和教师之间的讨论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同时阐述观点或说明自己的发现,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宜人课堂”是一种主动融入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探索,可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宜人课堂”的实践依托探究性活动的开展,通常以小組学习、小组讨论为主。学习小组建立的目标是实现互补、互学、共进。组内分工明确,尽可能促进学生间的深入交流,同时设法提高凝聚力。

“宜人课堂”同时关注课外语文的学习和积累,尤其是对语文学习方式的掌握,这也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一致。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还是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文明素养,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实际生活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宜人课堂”倡导学生阅读大量优秀文学作品,提升知识储备。

2.“宜师”为桨,成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教师自身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养水平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将自身素养与学生素养的共同提升渗透到语文教育的各个环节。“宜人课堂”必须“宜师”为先,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自己不断完善语文知识结构,提升语文能力的过程。教师这一职业的创造性就体现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上。课堂是教师传道、学生收获的主阵地,只有具备足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教师才能有效地将学科知识、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获得语文能力。只有拥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核心素养的培育、人才的培养、教育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实现。

3.“宜生”为帆,建构项目化学习课堂

“宜人课堂”倡导教师由教学的“中心”转变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导”,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项目化学习具有情境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统一的特点,与语文学习的基本特征不谋而合,其强调各学科间的交叉以及与现实生活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在于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更加关注学情,尤其是学生的兴趣点和自身需求,并将学习引向积极的“自觉”状态。面向“知行合一”的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既倡导核心知识的获取,又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学以致用,崇尚实践。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做到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知行合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图谱,积累学科知识,强化认识,内化核心素养,深化全面发展。

4.“宜心”为舵,打造涵养生命的文化课堂

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有必要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基本目的之一,根据学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恪守立德树人使命,坚持“德育为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开展人文教育,确保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核心素养同时得到有效提升。“宜人课堂”不仅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还凝聚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先进理念,在涵盖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把课堂构建成真正的文化课堂。“宜人课堂”始终把“以文化涵养生命”作为课堂价值取向的起点与归宿。通过课堂文化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文化背后的神奇与魅力,并逐渐开启学生的心灵世界,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1.内化于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挖掘课文中蕴含的那些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培养有利的元素,可以促进以文化人功能的发挥。语文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囊括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名篇佳作的学习来倡导人文情怀,引领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挖掘语文在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方面的潜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给学生以正确思想的引导和启迪,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行与健全的人格。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设语文项目化学习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在讲授《论语十二章》《孟子二章》这些国学经典时,不仅要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等角度来组织教学,更要从学生是否了解文化经典、树立文化自信等角度实施教学。学生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在学习《芦花荡》《过零丁洋》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词句仄韵等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与学生是否感受到正直高尚的家国情怀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领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真谛。

2.外化于行,深入结合实践活动

“宜生为本”应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克服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拓宽教学途径,丰富教学内容,整合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比如以“践行碳中和,保护地球家园”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该项目瞄准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避免单纯的知识讲授,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责任观念、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为了完成每一个驱动任务,每一小组学生必须通力协作,通过查找资料、走访调研等过程,综合运用语文、数学、政治、地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形成项目报告。项目化学习完全是自主探究式的过程,用鲜活的实例改变了传统课堂空洞的说教方式,促进学生对国家政策方针的了解。面向知行合一的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既倡导核心知识的获取,又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学以致用,崇尚实践。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坚持对学生开展与时俱进的人文素养培育,结合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着眼于全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开展了“碳中和”项目化学习活动。以践行“碳中和”为例,设计社会实践类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有利于使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了解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把握“碳中和”的概念与意义,还能培養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及撰写宣传文稿的能力。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主动宣传并践行“碳中和”理念,形成绿色的生活习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和”境界。

“宜人课堂”是在当下教育改革和课程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念,既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层解读,也体现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宜人课堂”恪守立德树人使命,坚持“德育为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开展人文教育,确保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核心素养同时得到有效提升。“宜人课堂”的实施路径体现在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建构项目化学习课堂、打造涵养生命的文化课堂几个方面。“宜人课堂”课堂组织策略的实施,让学生在项目化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夯实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在“以文化人”方面的潜力,潜移默化地实现德育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基于PBL的语文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JS/2021/ZX0905-08901)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镇江市丹徒区茅以升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文化新论四题
让课堂“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