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初探

2022-08-08

经济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学科知识公安机关

●蔡 伦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公安机关这个“刀把子”掌握在谁的手中事关国家安危、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安危、人民群众安危冷暖。要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公安机关这个“刀把子”就必须要牢牢地掌握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手中。公安院校作为培养人民忠诚卫士的摇篮,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要高举“公安院校姓党”的旗帜,培育出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人民卫士,要真正成为落实我国教育根本任务要求的模范践行者。《公安学基础理论》作为公安学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研究和学习公安类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公安工作的指导理论,是公安专业学生入校学习的入门课程。该课程的重要学科地位就决定了其担负公安院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铸魂立警的扣子”的巨大责任,承载着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公安工作总纲领精神熔入公安学子头脑,培育学子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的巨大使命。

在《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采用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将丰富该课程的教学,使该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也将更好地促进该课程去完成担负的铸魂立警的巨大责任和使命。

一、《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培养目标

作为公安院校学生入门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公安学基础理论》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应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公安工作的总纲领和“有铁一般理想信念、铁一般责任担当、铁一般过硬本领、铁一般纪律作风”的队伍建设的总目标来结合课程基本知识体系开展教学,以帮助学生自己扣好从警的“第一粒扣子”和完成肩负的课程知识教学的使命为要求,实现对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的目标、知识能力培养的目标和事业情怀培养的目标。

(一)政治素质培养的目标

《公安学基础理论》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必须要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意识融合在基础知识中、融和在案例分析中进行讲授,帮助学生扣好铸魂立警的第一粒政治思想扣子。该课程可以在公安历史沿革的教学中把人民公安发展史同中国共产党抛头颅、洒热血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完成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改革开放建立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史相结合进行讲授,让学生深刻理解人民公安发展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发展和壮大的一部保卫人民民主革命成果、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的无上光荣的公安史;在公安机关性质的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安机关性质的阶级属性是人民性,根本政治属性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在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的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是由公安机关性质的阶级属性和根本政治属性决定的,是公安机关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法宝;在有关公安机关政治纪律的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的深刻含义,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等政治意识熔入头脑,体现在以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为首要政治任务,“公安机关必须姓党”,不得做有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利益的任何事情的行动上等。该课程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要达到培育学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稳定的忠诚品质,并以政治建警为统领,加强政治意识和政治规矩建设,进一步推动队伍纪律作风建设等,努力为把公安院校学子锻造成为有“铁一般理想信念”和“铁一般纪律作风”的预备警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培养的目标

《公安学基础理论》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学生对公安类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把握公安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掌握公安工作的相关政策,深刻了解和掌握公安机关的历史发展、性质、职能、职责、任务、职权、管理体制;公安工作根本原则、根本方针、根本路线、基本政策;公安机关的队伍建设和监督;公安的改革与发展等,促进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学习后续公安专业课程、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警察意识、法治意识、民本意识和提高学生运用公安学基础知识和观点分析复杂公安现象的思辨能力;努力为把公安院校学子锻造成为有“铁一般过硬本领”的预备警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事业情怀培养的目标

《公安学基础理论》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通过讲述我国公安机关建立的辉煌历史、可歌可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争先恐后涌现出的一批批当代英雄模范的事迹和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扫黑除恶、匡扶正义的典型案例,来提高学生对光荣的公安职业的认同感和增强学生投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的事业心。这样通过厚植学子对人民公安事业热爱的情怀来树立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养成甘于奉献的精神,努力为把公安院校学子锻造成为有“铁一般责任担当”的预备警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初步探索

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铸魂立警的效果,在教学中应当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等各个环节润人无声。

(一)课堂设计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一堂课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取决于其教学前的课堂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教授学生什么知识?应该如何教?该课堂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这些都应在课堂设计中解决。《公安学基础理论》在采用课程思政的模式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在课堂设计时遵循“公安院校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应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爱岗敬业精神”等意识熔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将厚植学生投身崇高公安事业的情怀作为教学目标。在课堂内容设计上要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一定要设计好哪些知识点可以和哪些对应的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哪些知识点可以启发学生哪些政治思想认识等,要让这些元素成为该课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和发光源,使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深度地有机结合,坚决防止牵强附会,真正做到教学堂堂有思政,学生堂堂受德育。

(二)课堂教学要巧妙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公安学基础理论》在采用课程思政的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把学科知识和思政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仅要做到形式完美,更要做到内容真实地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公安机关的性质时,教师要结合公安机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发展的历史,深刻地阐述其根本属性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革命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公安机关必须要绝对听从党的领导,誓死捍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稳定。在讲解公安机关新时期的任务时,教师要深刻地阐述公安机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基本职能所决定的,要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公安机关是由我党领导的政治机关,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社会主义制度忠诚的政治性是公安机关的第一属性。这样通过把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进行讲授,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安机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的深刻认识。在讲解公安民警职业道德时,教师可以充分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在进行案例讲解分析时,教师可以充分地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法治等,以此来加深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参观与公安英雄人物相关的一些图片展、听取与公安英雄人物相关的感人事迹和实地访谈优秀民警等活动,营造学生尊崇英雄、学习英雄的浓郁氛围,树立学生争当英雄的志向。该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通过巧妙地把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地深度融合,在潜移默化的影像中能达到德育和智育最佳的协同效果,做到润人细无声。

(三)课后辅导要充分融合课程思政理念

对学生的课后辅导也是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育人的一块战略阵地。在课后辅导中,要充分地融合课程思政的理念,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红色经典著作;多看一些与课程有关的正能量书籍;多分析和思考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公安民警秉公执法、除暴安良,为老百姓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典型案例和感人事迹;多参与一些“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讨论,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能熏陶学生崇警向上的情操,开启学生爱党、爱民、爱岗的心灵。

三、《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条件

课程思政融入《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为了实实在在地取得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实现铸魂立警、立德树人的成效,在教学中需要具备以下三方面条件:

(一)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无私奉献的情怀

教书育人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情怀。教学是一份极其清苦的工作,如果想把学生教好得需要老师能牺牲自我,一心一意引导和培育学生。在《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上下功夫,需要在“线上”和“线下”等多领域上下功夫,需要在巧妙地把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思政育人的工作有机结合上下功夫,需要在培育学生成才和警察灵魂的塑造上下功夫等。因此,教师像这样用真心和真爱去培育学生时必定会倾注许多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老师必须拥有立德树人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二)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道德情操和学科知识水平的提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老师必须要不断自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道德情操和学科知识水平。因为只有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时才能教育好别人。教师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觉悟、坚定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政治意识、政治思想、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上自觉地增强“四个意思”“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共产主义事业和人民公安教育事业的坚定追随者。教师只有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和学识水平处在高处,才能在教学和生活中做到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教育好学生。如果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不高、学科知识不渊博,在课堂设计和教学中就不能够充分地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就不可能更好地做到思政教育和学科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如果教师师德师风不良,就不可能得到学生的推崇进而失去模范的引领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加强道德情操修养,注重学科知识水平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实现最佳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师运用信息化科学技术手段教学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科学技术手段来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堂;利用信息化科学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表达的方式。这样就能通过“线上”和“线下”、“课堂”和“课外”多块阵地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表达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状态。如何建好混合式课堂?如何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化科学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这需要不断加强对授课老师使用信息化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培训,通过培训来不断提高教师使用信息化科学技术手段教学的能力。

四、结语

《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能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协同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扣好铸魂立警的“第一粒扣子”,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植下投身于崇高人民公安事业的情怀,最终成就一批批爱党、爱国、爱民的忠诚卫士。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学科知识公安机关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品读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