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2-08-08陈婉婷

经济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科供应链教学内容

●陈婉婷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着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发展与升级。2018 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四新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集群,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创新人才,不仅需要“新工科”人才,也需要“新文科”的人才[1]。2019 年4 月,教育部联合13 部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代表着“新文科”的正式实施,同时也标志着国家“四新”工程的正式开启。新文科是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的重组,是在新时代新环境的要求下,以全球新科技革命为契机,培养创新思维模式,将多个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共享与协同。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再次强调高校需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2]。

2020 年11 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设工作。新文科建设的部署要求与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相符,在当今新时代的发展下,要始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把我新文科教育价值导向,是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文科人才的必备条件。《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新文科建设为支点赋能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3]。基于此,本文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思政建设的对象,探讨新文科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最后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思政课程的实施路径。

二、新文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实现专业知识的思政升华,达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基于现代物流体系的高质量、高情商的供应链管理人才。

(一)专业课程教学应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物流专业学子要培养、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爱国与奋斗等精神,并且在复杂世界环境中坚定理想与信念。

(二)专业课程教学应强化“三全育人”的理念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应深度挖掘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坚持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优化整合,把一切有关于育人的元素贯穿于专业知识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科学人文素养,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根本,实现知行的合一,践行物流人才的服务标准。

(三)专业课程教学应符合“新文科”建设的标准

《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既要遵循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准,还要符合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需要符合多学科交叉的深度融合,契合物流专业特性,尤其要契合课程内容的特点,并充分强调专业知识对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我国标准的核心价值观,并最终以新文科背景下的专业思政为落脚点[4]。

三、新文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相较于传统文科而言,强调于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具有理论与实践并行结合的特性。该课程在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具备相当的分析、运作和管理以及基于供应链的统一协调能力[5]。《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在国家意识方面,充分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战略

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开展一系列物流与供应链案例分析活动,让学生从课堂理论与实践体会中感受供应链管理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政治认同与新时代信仰,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践行振兴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社会责任方面,坚持把社会责任融入到供应链管理实践

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存在的不同意义,每一个岗位都有其自身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乎着学生本身发展,还关乎着整个社会层面的发展。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的所取得的一切成果来源于人民,最后必然也将服务于人民,注重培养大学生在国家基础物流事业建设中的顽强拼搏精神。

(三)在职业道德方面,坚守供应链职业规范与法治意识

供应链管理从业人员在企业内部扮演着重要的管理与协调角色,其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理论、技能知识,还包括诚信、服务、竞争等多方面的相关素养。恪守职业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大环境下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共同坚守职业标准的最低要求,支撑着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发展。

四、新文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步骤

在新文科建设要求的指导下,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可以按照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以及课程思政实施的反馈三个步骤展开。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设计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供应链不同层次的方向为载体,将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围绕“教学、实训、实践”开展教学活动[5]。根据课程的特性与作用,紧密结合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发展的相关动态,《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主要从供应链管理核心层、供应链管理规划层、供应链管理业务层以及供应链管理支持层4 个层次展开,教学内容设计见图1。

图1 供应链管理的四个层次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是指,在《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基础上深度挖掘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思想政治和事实热点梳理不同章节中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优化丰富教学内容,是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的有效途径。剖析课程思政元素不仅能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还能有效促进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和深化。本文以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谢家平等人主编的《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6],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布局见表1。

表1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合布局

(三)课程思政实施的反馈

《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本着注重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职业素养,培养社会责任,强化国家意识。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思政元素的融入对于当前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物流人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首先,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案课件,形成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其次,通过学生知道知识到理解内化,到运用知识,比如进行考试、再到分析问题、最后到学会学习,线下师生可以进行交流与沟通,线上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反馈;最后,坚持推动课程评价多元化,如加大学习过程、课堂表现、课后拓展得分,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保障课程思政实施效果[7]。

五、新文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做好《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以满足新时代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要求,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

(一)学校政策文件的支持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国家教育部等有关政策为指导,注重技术与人文的相互贯通,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确保有关政策及文件得到有效落实,为课程思政的实际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首先,从学校高层的顶层设计开始,完善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开展课程思政专项学术交流活动;其次,从学院中层的管理角度开始修订供应链管理教案与教学大纲,拓展校企合作项目,强化课程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从教师教学的执行层面来看,结合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人文关怀与政治引导,从而完善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思政建设。

(二)课程思政团队的组建

新文科背景下,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团队形式的专业建设更有利于课程思政的良好发展。专业教师团队的集思广益可以有效解决在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课程思政团队的组建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学科的优势,提高学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动性,积极推动《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工作。在教学团队中,还可以邀请专门的思想政治教师参与,帮助提炼课程中潜在的思政元素,进而提升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供应链管理》课程本身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较为贴近,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团队中。学生通过发掘身边的人和事,并在课堂上与之分享,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确切做到课程思政的元素取自于学生,用之于学生的真正效用。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供应链管理》课程是专业知识的本身,课程思政育人作用的发挥需要以课程知识本身为依托,且需要专业学科建设的有效支撑。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所归属的学科与专业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的育人规定,提炼课程知识点中有关于使命感、责任感、爱国与奋斗精神等不同的思想政治元素。同时,还要重新梳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对思政元素的融入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并逐步融入到教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等四个方面。课程思政元素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程思政的建设最终都需要将思政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有相应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思政的教育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贴近于社会生活的实际现象,以此产生教与学双方的心理共振,以催发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根据《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色项目,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创新,考虑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形成线上线下双向教学平台,并根据思政切入点的不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首先,找准课程知识点突破口,逐渐创新教学载体,强调与学生双向互动,逐渐让学生融入课堂;其次,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方式,回应学生关切;最后,明确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念,调动学生学习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五)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必须立足于学生,并以其作为第一视角充分检验人才培养的实质性效果。《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方式转变亦体现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转变理念。建立《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多元评价体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首先,从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统筹,理顺思政与专业学习的逻辑关系。其次,结合校园第一与第二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协同《供应链管理》课程知识点的思政元素。最后,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完成课程的思政全覆盖。课程思政是基于课程知识点本身学习的基础上,融入思想政治相应的人生观、价值观。立足于学生评价课程有效性,真正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方面出发,而非局限于课程设计单一的评价,是促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途径[8]。

六、结语

思政性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上要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将这些思政元素通过合适的方式与课程知识体系相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新《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拓宽《供应链管理》教学思路,都是对课程知识本身的延续,丰富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文科供应链教学内容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