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

2022-08-08张雪晴

经济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心理

●张雪晴

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这代表着党中央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高校作为培育新一代年轻人的重要阵地更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积极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网络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大学生群体更好地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起是源于“网络工具论”,人们开始主动走进网络,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等形式,和线下同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有一定收获。相关研究人员从载体角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界定,并明确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集团、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在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狭义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网络背景或网络环境下的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即网上进行的以及网下针对网络影响展开的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并。在高校中,要将网络上下相互结合,完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环境,对大学生群体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他们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都是培育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二者都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超越性。

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区别。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受教育者的局限性,将传统受教育者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吸收,更好地尊重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同时也利于思想教育的传播。充分地解决了传统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网络途径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第二,二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不同。在网络空间下,大学生可以更加轻松且及时地汲取知识,同时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感想,不需要过度考虑人际关系等多重因素。另外,区别于现实思想教育中需要时间与空间的布置,通过网络很好地解决了现实中滞后性的问题,相比之下更具有时效性。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中介因素的区别。网络思想教育内容更为动态及立体,不再像传统教育的扁平单一,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且全面,更具有客观性及选择性,教育方法更加多样及灵活,更加注重引导、比较与选择。

3.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0 年9 月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手机网民规模达9.32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其中手机已占据上网设备的主流。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81亿,占网民整体的40.5%。[2]这足以证明网络已经作为现代年轻人沟通的平台和交流的手段被广泛使用。首先,从受教育群体即高校学生而言,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一部分是正能量可以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的正向信息,但仍存在较多鱼龙混杂,低俗消极的负面信息,而青年人群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面对恶劣信息难以甄辨是非,极其容易在非法分子的教唆下误入歧途,因此,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从施教者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从对于枯燥知识的一味灌输变成提供多样的知识供选择,更易建成合理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需要的。再次,从载体而言,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形式与手段的创新,线上开展教育不再局限于空间与实践,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利用网络录播等形式可以使得更多的学生群体接受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同时,利用网络直播等形式,可以使得学生更有参与感和积极性。因此,教育形式的创新发展,突破传统界限证明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更有力地说明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及解决

1.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网络平台有一定的虚拟匿名性,可以较好地保护受教育群体的隐私,在学生心理问题中,很多学生出于防备心等等不愿意将其内心真实想法在现实生活中分享倾诉,长此以往,心理负担积累严重,利用匿名网络平台更利于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即时性的优点,对于学生在网络中发出的心理问题可以做到快速监控、发现、解决。同时,对于社会热点、焦点信息的传递不存在滞后性的缺点,可以迅速整合相关素材等资源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应施教者。第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综合性的优点,网络载体的综合性决定了教育方法的综合性,互联网可以改变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的单一信息传播,将大众媒体方式的优势和特点集合,解决了纸质的乏味知识科普,电视媒体的缺乏互动性等缺点,在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前期可以主动宣传心理知识并发现问题,中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后期进行跟踪服务。最后,网络思政教育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更便捷地收集调查问卷等学生信息,利于调查出学生的兴趣所向,更好地对学生加以正确积极引导。

2.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咨询平台。高校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建设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宣传平台。从施教者立场,建设宣传心理科普知识的平台,是通过网络思想教育进行启发、引导与培育,进行渗透式疏导方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潜移默化之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及抗压能力。[3]从受教者的角度,在学生发现自身存在心理问题之时,便可利用网络思政平台进行前期“自救”,主动对自身心理问题进行了解有利于减轻学生的敌对情绪,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利用网络空间的隐蔽性,学生更愿意表明真实想法,教师对于不同的心理问题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地即时性疏导,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另外,网络思政平台在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可以做到心理问题的咨询帮助,例如在洪灾、疫情发生之后,高校思政平台在第一时间提供心理问题的免费咨询,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产生心理恐慌问题和应激心理疾病的发生,通过咨询式疏导切实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3.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方联动解决机制。高校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现的学生心理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应对处理。尤其当网络首先发现学生已经产生严重心理疾病之时,就应该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帮扶。高校中,联合学生辅导员、家长、朋友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身份,及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动态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学生有产生过激行为的苗头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提供帮助。在严重心理问题发现之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联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专业医师及医院进行综合解决,及时备案跟踪关注,将影响缩至可控范围内。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应主动建立起多方联动机制,承担相应责任,共筑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网络防线。

4.学生心理问题的后续跟踪反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类满足自身和社会需要为目的,以价值实现、价值选择为内容, 以建构理想价值为目标的精神实践活动。”[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高校中对于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当建立网络心理问题基本档案,包含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心理健康评估等信息,形成系统有效的跟踪机制,确保心理问题可以追溯源头,再次发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确定帮扶方案,但同时也应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安全。在学生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后,网络思政平台应当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次性工程,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注重学生健康心态的塑造和保持,对于脆弱学生持续呵护及正能量积极引导,利用网络平台完善后续跟踪,构建心理育人的新格局。加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网络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青年一代身心人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可塑之才。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感受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