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赋能效应研究
2022-08-08李健LJian
李健LⅠJian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蚌埠 233000)
1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说
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1],要继续推进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进程,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发展效率,支持农村建设服务,适应农村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对于我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低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亟需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转变居民消费模式,实现居民消费转型升级[3]。伴随着数字经济在全国的盛行,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下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金融业的发展,极大降低了居民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了居民消费,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那么,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否对居民消费水平赋能增值?
目前,学者围绕数字经济与居民消费等相关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经济下消费行为的变化(赵明辉,2018[4];南永清等,2019[5])。第二,数字经济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刘荣婷,2019[6])。第三,数字经济下居民消费水平和能力的变化(邹新月和王旺,2020[7])。国内对于数字经济与居民消费行为之间的研究仍然较少,大多数研究还是局限于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消费,对于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的研究依然缺乏。数字金融的包容性可以通过降低融资的门槛,减少居民面临的消费限制,对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的提高会产生影响。作为低收入阶层的居民,因为个人有限的支付能力和信用条件,所以很难享受正式的服务。强烈的流动性限制了居民的现状,居民消费依靠大数据和数字技术,数字金融大幅降低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让金融机构能够充分应对诸多风险。居民可以通过信贷或其他手段筹集资金,降低流动性约束水平,增加消费,改善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
2 研究设计与实证检验
2.1 基准模型构建
其中,i 表示省份,t 表示年份;Cpi 表征居民消费水平;difi 代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X 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系列因素,γ 表示控制变量的系数矩阵;μi、νt分别代表省份、时间固定效应;ζit为随机扰动项。如果β1均显著,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存在显著关系。
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指数(difi)来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控制变量:①人均收入水平(lnpgdp)采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来衡量;②人力资本(lnstu)采用每万人中拥有的在校大学生的数量的对数来衡量;③城镇化水平(urb)采用年末某省份的城镇人口占某省份年末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④金融发展水平(fin)采用金融机构存贷款和在GDP 中所占比值来衡量;⑤财政支出(gov)采用政府一般预算内支出与GDP 比值来衡量。
研究数据来源有《国家统计局》、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省级层面数据。考虑到西藏地区的数据存在大量缺失值,仅保留我国30 个省份数据,跨度为2011-2018年,共240 个样本量。
2.2 基准回归及讨论
根据公式(1),表1 为基准回归的结果。本小节将采用逐步回归法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表1 中第(1)-(5)列估计都在控制地区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情况下进行,且R2均保持在0.98 左右,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当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后,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始终在1%统计水平显著为正,意味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将显著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根据第(5)列估计结果,当控制变量全部加入情况下,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且估计系数为0.030,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提升了居民消费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将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升0.03 个单位。这可能的解释是,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缓解居民融资约束等难题,有效降低了居民融资门槛,很好提高了居民收入,进而提升了居民消费水平。
表1 基准回归结果
2.3 稳健性检验
2.3.1 替换解释变量
考虑到数字普惠金融子维度,选取数字普惠金融的子维度进行稳健性检验。根据研究假说和公式(1),基于稳健性考虑,表2 考察了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子维度的估计系数分别在1%、1%、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三个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改善作用,其经济学含义:brd、dpth 和pay 每提高1,在平均意义上,会使居民消费指数分别提升0.013、0.025 和0.008 个单位。
表2 稳健性检验一
2.3.2 系统GMM 估计
采用更换估计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表3 报告了采用系统GMM 估计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表3 中居民消费水平的滞后项估计系数显著为正,第(1)-(4)列的估计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这意味着在更换估计方法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表3 稳健性检验二
2.4 内生性处理
通过前一部分基准回归的分析,能够验证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改善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假说。考虑到当期的居民消费行为不会受到前一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我们将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进行处理进行估计。从表4 处理反向因果问题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第(1)-(4)列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数字普惠金融的细分指数滞后一阶的系数估计结果,其系数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前一期的覆盖广度brd、使用深度dpth、数字化程度pay 与都对现期的居民消费行为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前文的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表4 处理反向因果问题估计结果
3 影响机制及拓展分析
3.1 影响机制分析
借鉴相关文献研究方法,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内在机制展开论述。
3.1.1 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
表5第(1)至第(3)列报告了将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作为中介变量的回归估计结果。回归结果显示,当模型中同时加入中介变量和解释变量后,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估计系数在1%统计水平显著为正,表明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将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的估计系数从第(1)列的0.0302 变成第(3)列的0.0303,说明在加入中介变量后,位置右移,间接说明居民人均收入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起到遮掩效应。
表5 机制检验分析
3.1.2 缩小城乡差距,刺激消费
表5第(4)至第(6)列报告了将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中介变量的回归估计结果。回归结果显示,第(5)列数字普惠金融的估计系数在5%统计水平显著为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当模型中同时加入中介变量和解释变量后,城乡收入差距的估计系数在5%统计水平显著为正,表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的估计系数从第(4)列的0.0302 变成第(6)列的0.0279,说明在加入中介变量后,位置左移,间接说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起到中介效应。
3.2 异质性分析
3.2.1 区域异质性分析
为了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行为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影响。结果见表6 第(1)至第(3)列,分别汇报的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东、中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而对西部地区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估计系数分别为0.026、0.069 和0.004,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每提高1,在平均意义上,将促进东、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提高0.026、0.069 和0.004 个单位,这意味着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显著,且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3.2.2 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
为了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行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影响。结果见表6 第(4)至第(5)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异质性分析的回归结果,(4)(5)列分别汇报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的估计系数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且估计系数为0.046,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每增加1,将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0.046 个单位,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行为的促进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显著。
表6 异质性分析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和居民消费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根据上面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估计后,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人均收入水平和缩小城乡差距间接作用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通过上述研究结论,我们得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我国理应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赋能效应发挥到最大化。政府相关部分理应监督和完善金融市场的金融体系建设。各大金融机构理应加大数字化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第二,加强数字金融服务网点建设,通过融资、债券等渠道为农民提供充足的资金,帮助农民发展产业,提高自身收入,进而通过提高消费水平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第三,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拓展和扩大数字金融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数字技术的引进和实施,通过“有效市场”和“有效政府”的良好协调,实现实体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