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坚平均住院日,打好这套组合拳

2022-08-08张晓利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4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科室医疗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平均住院日缩短近一倍的背后,是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在管理策略之下,组合拳打得好的印证。

“评价医院管理的好坏,从国考排名、平均住院日、药耗占比和CMI四项指标即可一目了然。若把这四项工作管好、做优,医院就是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进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院长尹福在根据实践经验总结道。

医院将平均住院日这一衡量和评估医院管理的关键性指标,作为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切入点,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令人欣喜的是,医院平均住院日由2014年的近14天到2022年的7.13天,缩短了近一倍,而运行效益的提升不止一倍。

业界熟知,平均住院日反映的是医疗效益和效率、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医护技力量和管理水平。尤其是地市级医院,降低平均住院日,比省级医院、国家级医院难得多,一是没有庞大的医联体下转患者,二是在激烈的竞争下,作为地市级医院,没有底气、不能强制性规定患者在“门诊完成相关检查才收住院”,也不能规定患者“做完手术必须出院”。那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是怎么缩短住院日的呢?

“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更是要强调科学建设、精细管理,要在既能提高效率又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缩短平均住院日。”尹福在感慨。医院也是这样躬行实践的。

环节分解提效率

平均住院日,能把组织内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要想缩短平均住院日,需要分解患者入院诊疗内容及院内各环节,改善服务细节,做好服务衔接,挤掉无效等待时间,尤其是锁定患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

为此,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点面结合、多维度入手,提升医院各节点运行效率。

医院平均住院日由2014年的近14天到2022年的7.13天,缩短了近一倍,而运行效益的提升不止一倍。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第一步入手的是日间手术管理。一是鼓励日间手术量的增长,二是通过简化日间手术流程,节约医护资源,减少手术等待时间,进一步降低平均住院日。

为鼓励科室积极开展日间手术,医院根据参加手术人员不同、手术级别不同给予不同的奖励比例。尤其具有促进作用的是,在原手术点数绩效奖励的基数上,额外给予奖励。以四级手术为例,点数上浮比例达120%。奖励成效十分明显,2021年较2020年增加57%,预计2022年较2021年增加24%。

“要想提高效率,ERAS管理是得力武器。”2021年4月,医院举办了加速康复体系启动会,开启了系列布局,如:建章立制,发布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方案,成立ERAS管理委员会,明确院科两级组织机构与职责;同时,成立ERAS评审专家组,明确优化路径,并做到绩效跟进。“月度奖励ERAS入径医生20元/例,季度排名前3名增量奖励。”尹福在称。目前,医院已开展1500例,平均缩短了3天住院日。

针对医院工作70%集中在上午的情况,医院从2016年开始实行提前上岗制,全院上班时间由8点提前至7点半。“虽然仅提前了半小时,但是很多检查上午即可完成,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

同时,医院通过医务处、手术室、后勤协同努力,大大提高了手术室运行效率。其中,医务处出台首台手术管理规定,明确首台手术开台时间,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开台者予以绩效处罚。为分散手术时间,避免扎堆,医院鼓励医生空档期手术,采用不同时间段收取计价成本,不同类别的手术,不同时间段成本不同,但凡是下午4点40分之后的手术,统一不计手术室使用成本。

而手术室内,规范患者、护士、麻醉师入室时间,并纳入绩效考评;外勤接患者实行“抢单制”,在15分钟内完成患者转运;启用预麻模式,采用手术换车间值班制;将消毒供应室关口前移,保障手术器械的应用。

在后勤方面,医院要求手术梯真正做到专梯专用,职工梯手术时间段专人管控,提供“叫梯”服务。

当然,手术是由一个一个链条组成的,每个链条都很重要。医院对上下游的消毒供应和手术器械的周转也进行了管理。为满足手术器械周转的需要,医院要求每日各组上班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并在晚上安排值班人员备班,随时处理夜间手术器械;要求高效率处理急用手术器械,并在手术器械的常规回收时间外,于每天下午5点、5点半根据手术量加收器械。“医院专门成立了手术室器械沟通群,根据手术需求,随时收取手术器械,保证急用手术器械的有效周转。”尹福在分享道。

除此之外,医院还推出无假日医院,要求节假日正常出诊和常规手术,并对假期工作加大绩效奖励力度。

另外,医院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相关数字化平台,针对预约、检查、高峰调节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针对各项流程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各科室的工作效率,减少无效住院日或者低效住院日,从而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

目前,医院借助全流程预约,使检查科室在工作量大幅增加的同时,预约时长反而有所下降,大大缩短了预约检查时间;同时,医院将核磁室、CT室、放射科整合为影像中心,分为头组、腹组、心胸组、骨组,大大提升了协作效率,从而降低了平均住院日。

“医院即将上线的互联网医院,将传统诊疗环节在线上逐一映射,实现了线上咨询、线下确诊、线下治疗和线上复诊,最终形成完整的在线医疗服务闭环。”尹福在称。

同时,医院对住院超30天患者数据每月进行分析、督导和持续改进;于2021年7月启动预住院模式,不仅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床位周转率、降低了挂床风险和陪护人员的管理压力,还较好地留住了病源(如图1);开通购药“双通道”,推行门诊慢病线上购药、高值药品线上购药和院内处方流转;于2021年6月推行全院一张床管理,加大床位调配力度(如图2)。

图1 正常住院流程与预住院模式对比

图2 全院一张床管理后的流程

当然,降低平均住院日也离不开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医院通过多种形式在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专科、重点项目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宣教,“如女性的经期提醒、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后才安排住院等,都有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

效率质量并重

缩短平均住院日虽好,但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不能为了单纯地追求效率目标,而主动降低收治患者的难度,如此一来不利于医院长远发展;二是缩短平均住院日并不等于牺牲质量,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质量。

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质量间存在着复杂的连带关系。只有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才有可能效率质量并重,降低平均住院日。

1 ERAS 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得力武器,2021年4月,医院开启加速康复建设,展开搭建体系、建章立制等布局。图为医院ERAS 沟通会。

2 医院推出无假日医院,要求节假日正常出诊和常规手术,并对假期工作加大绩效奖励力度。图为院长尹福在坐诊“无假日门诊”。

3 2021年6月医院推行全院一张床管理,大大改善了床位调配力度,为缩短平均住院日贡献力量。

为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质量,医院出台了一揽子管理策略。

“CMI作为检测指标,也可以抑制盲目追求缩短住院日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优化病种管理。”尹福在称,医院非常重视CMI/RW,并以CMI为提质增效的抓手,对各科室病种CMI值对应的效应指标进行分析,帮助学科建设进行优化,发现患者收治中更多的发力点、活力点;同样,随着医院学科能力加强,医疗水平逐年提高,疑难病例RW占比逐年提高。

医院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首先,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界定。医院与医保部门联系,了解转出患者情况,“如:转到哪里,诊断、治疗方式与我们有哪些区别,什么是医院的技术短板”;其次,医院跟进、选派专人专项去学习该技术,直至学成归来;同时鼓励年轻医师外出进修学习,积极引进国内外、省内外成熟、适用、先进的新技术、新项目。医院还按照新技术、新项目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市级的,给予不同力度的奖励。

据统计,医院2021年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3例,不仅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平均住院日和医疗总费用。提高疾病治愈率的同时,减轻了患者负担。

与之相得益彰的是,医院开展MDT管理,缩短患者自诊断(活检)到有效治疗的时间;进行会诊管理,在全院狠抓会诊质量,强调会诊及时率,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平均住院日。

另一维度,医院自2018年8月起通过“统一资源管理平台(URM)系统”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信息化管理,设置专人负责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的收集、监控,组织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调查、干预等工作。

同时,医院将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其纳入月度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将其作为对手术医师资格评价、再授权的重要依据。

另外,医院每季度由医务处牵头召开非计划再次手术讨论会,邀请院内感染管理处、药学部、护理部等相关行政科室参加,与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科室共同参与讨论,更加专业地从“原因分析”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有效地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真正提高科室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在系统监控、制度规范、定期讨论“三部曲”下,医院非计划手术由2020年的57例降至2021年的33例。

持续改进质量

平均住院日反映的是医疗效益和效率、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缩短平均住院日,考验的是综合管理。只有各方面综合管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医院十分注重并发症相关平均住院日管理,不仅持续统计、分析、监督并发症的发生与管理,还对出现并发症并导致重要不良后果的病例开会进行院级讨论整改。如,医院积极开展危急值管理,“危急值处理不及时,一是患者不安全,二是一旦出现并发症,医疗纠纷的风险也很大。”2022年,医院20分钟处理率达90.5%。

为进一步控制并发症,提升医疗质量,医院陆续开展了VTE管理、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评估管理、全院血糖管理等重点推广项目。

具体而言,医院于2019年7月启动VTE防控体系建设,上线智能防控系统,开展相关科室培训。“通过对VTE的管控,医院VTE院内发生率明显降低,增加了患者周转,降低了平均住院日。”尹福在称,目前,医院是河北省VTE防治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优秀单位。

同时,尹福在深知,全球非心脏手术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为7%~11%,死亡率为0.8%~1.5%,其中心脏并发症占42%。于是,医院2021年5月制定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制度,提出“三级评估”,借助信息系统,在病历系统设置“围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会诊”选项,并对手术科室医师进行流程质控信息建设。

针对“约38%的住院患者存在高血糖,26%的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现状,医院开展全院血糖监测管理,不仅缩短了平均住院日0.3天,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值得借鉴的是,医院通过精细质控、院感查房、清洁消毒、手部卫生、规范培训、预防感染等举措全方位开展院感防控管理。其中,医院通过院感查房,发现问题、追踪跟进、管理前移,以每月N个重点,每季度全面考核,对重点科室、部门及重点内容、专项进行质量控制。

另一维度,医院通过加强药耗占比管控,持续调整收入结构,以“两降一升两稳定”为主线,采取“降、限、减、转、停”的管控原则(如图3),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持续降低药占比、耗材比,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稳定检查和检验收入。

图3 加强药耗占比管控

通过药学部以及各科室的共同努力,药品与耗材管理取得显著成效:自2015年起医院院药耗比呈直线下降趋势,由2015年59.3%降至2022年44.2%。而服务性收入则由2019年的25.24%提升至2022年1—3月的28.07%。

“别小看这个数字变化不大,举例来看,以2021年服务性收入为26.49%到2022年1—3月的28.07%,增长了1.5%,但放在20亿元的总收入中,就增加了3000万的收入,却是不小的数额。”

同时,医院通过增强节约意识,对水电费、维修费、低值易耗品等进行管控,每月对每床位、每医务人员、每住院患者、每百元收入,每病种、每科室进行可控性成本分析,大大减少了可控性成本支出。“2021年,每百元可控支出降低了2.85元,同样的道理,20亿元收入中,就意味着5700万元纯收入。”

令人欣喜的是,多措并举下,医院2021年省外服务区域覆盖率较2019年增加3%,不仅运行效率再提高,医院品牌和信誉度也实现了再提高。

绩效与管理支撑

在尹福在看来,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两方面:一是绩效管理,二是赢在中层。

医院开展有季度、月度、专项绩效考核。如,按季度设立平均住院日单项绩效,按不同科系建立不同平均住院日标准,达标、优秀者奖,不合格者罚。而在月绩效考核中加入出院患者量绩效。“因科室床位固定,出院患者量越大,床位使用率、周转率越高。”同时,医院在专项中采用考核出科人次、CMI值,避免科室为了单纯缩短平均住院日,收治轻症患者。

“而一个优秀的中层往往能推着医院、牵着科室、挎着同级。”尹福在建议,医院加强中层管理,提升中层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领悟力、争先力,打造为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医院,做到院长职业化、中层专业化。“如此一来,便可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科室医疗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标准化手工清洗操作流程研究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