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

2022-08-08

经济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教育

●吕 圆 戴 斌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的主流教育内容,借助创新创业教育,旨在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思政课程属于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思想教育领域的有力抓手,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职业能力的重要舞台。当前,各个高校在“双创”教育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较为强烈,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常规教育工作,其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在日新月异。在这一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可发挥出两者优势,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要点

(一)关注学生主体:改变融合主导权

无论在创新创业教育,还是思政教育中,学生都应该是其中的主体,部分高校在两者的融合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绝对主导,学生是被动学习,融合实效有限。对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程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主体性”作为前提,为学生赋予融合主导权,为师生提供平等交流机会,让教师切实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与学习诉求,以平等的身份与姿态接受学生建议。融合也要结合各个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学生实际诉求作为中心,制定针对性的融合方案,切实提升融合效果。

(二)丰富实践内容:以实践为融合重点

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中,目前还是以理论课程为主,授课模式也是围绕理论内容开展,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未得以解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例,部分高校是以《创业基础》为出发点,为学生详细介绍其中的理论内容,但却苦于各种因素,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遇到难题时,不知怎样解决。其实,从本质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都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在两者的融合上,需凸显出“实践性”特征,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平台,增加实践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拼搏精神、集体意识,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树立整体意识:形成两者深度融合

从内容、教学目的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之间有着一定的融合空间,在传统的融合过程中,理念和方式均存在滞后性,多是在思政教育中简单增加创新创业元素,或是在思政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内容,未做到真正的融合互补,两者有明显的主次之分。理想的融合过程,必须要彰显出整体意识,避免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思维分离,做到交叉融合,形成互补作用,达成“1+1>2”的成效。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实践

(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内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十分必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渗透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会对师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长期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作用,应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鼓励创新、支持创业,让思政内容融入至生动的校园活动中。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文化的宣传,借助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广播、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从多层面了解创新创业,用创业者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活力、自由、创新的文化氛围。如,2019 年,该校邀请上海衡阳商会2019 执行会长、乐宁教育董事长陈开源先生举办了主题为《毕业:人生创业的起点》专题讲座,有超过200名学生参与,在讲座中,针对“毕业后的愿望”“毕业后的规划”“创业心态”“平衡人生幸福维度”等话题与学生进行了交流,成效非常理想。同时,该校创立了“创新创业社团”,发挥同辈群体的自由性、渗透性特点,使之相互影响,在活动中实现共同进步。在每一次的活动完毕后,都会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将活动所得上升为精神财富,在反思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也有了深刻理解,从“理想化自我”转化为“现实化自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精神面貌、思想水平等都焕然一新。

另外,高校本身的历史也是重要的文化元素,开发校训校史体系、梳理学校发展脉络、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找寻校园发展中的创新故事、讲述优秀校友催人奋进的创新创业故事等,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通过隐性传播来让学生认同,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校园的物质文化也十分重要,具备人文氛围的物质文化,能够给学生带来清朗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获取到进取、拼搏的创新源泉。近年来,该校坚持举办“创业者说创业”系列讲座,定期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进入母校,为学生传授创业理念、分享创业经验,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业意识以及成才意识,为学生答疑解惑,提升创业能力与水平。自“创业者说创业”系列讲座开展以来,有多位校友进入学校为在校大学生传授经验,如2000 级园林技术专业的卓越校友吴广从“大学生创业”“电商扶贫”“农村电商”层面为学生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1986 年生物三班卓越校友曾建新为在校大学生讲述了曲折的创业故事,剖析了自己带领当地百姓共同创业的艰辛历程,通过这些活动,让优秀校友成为了学生的“创业导师”,推进了思政教育的改革,让创新创业教育全要素融入思政教育中。

(二)提供外部环境支持

思政素养的培养、道德品质的提升,关键在于实践,学生的主体思想在与外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德育功能。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出创业实践的载体作用,将其纳入思政教育工作轨道。借助创业实践基地,可丰富创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创业设施,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提前具备后续步入社会所需的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顺利转变自身角色,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创业实践活动,以社会为课堂,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坚定其理想新信念,也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如,在该校林学院举行的“花卉售卖”实践活动中,组织了60 多名学生,划分为6 个不同小组,各小组成员在不同时段赶赴衡阳市万达广场、南湖公园、岳屏公园等地,在活动现场,由小组成员挑选、包扎自己种植的鲜花,为现场观众介绍不同鲜花的名称、寓意、功能、由来等,耐心回答观众的询问。“花卉售卖”实践活动由学生为主体,通过本校的产教研推基地——斗南花卉市场来获得红玫瑰、粉玫瑰、康乃馨、勿忘我、绿萝等,并从创业孵化基地——生态绿化技术产业园中获取粉掌、白掌、红掌等。首次活动举办完毕后,成效非常好,此后,该校又组织了30 余次类似活动,参与活动人数超过1800 余人。

另外,该校还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来组织一系列的技能竞赛,包括“护理知识竞赛”“中医药知识竞赛”“宠物装扮竞赛”“设计鉴赏”“传统武术”“财务知识竞赛”“中华礼仪大赛”“逍遥拳”“太极携手”“十佳创业新秀”。在活动中,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思政教育质量。

(三)优化网络舆论阵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思政教育也需与时俱进,发挥出网络教育资源的作用。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认知世界、与外界沟通的重点媒介,并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这也对思政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内容的融入,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优化网络舆论阵地,借助网络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认同。

从2015 年开始,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建立了“两微一端”,开辟了抖音号、快手号,借助网络传播创业正能量、弘扬创新主旋律,打造良好的网络创业空间,通过网络为学生发布与创新创业的相关信息,通过线上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该校的“易班”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效,“易班”集齐教育教学、思想引领、文化娱乐、生活服务于一体,是一个综合化的互动社区,融合了手机应用、微博、微信、社交平台、论坛、相册、网盘、邮箱、手机应用等于一体,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持。该校是湖南省第二批“易班”建设高校,在“易班”投入使用后,很快做到覆盖全院师生,成为了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融合的新平台。同时,与其他院校组成联盟,开发具有创新创业元素的思政线上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各个平台中宣传学生身边的榜样人物,发挥朋辈教育作用,让模范榜样持续在学生群体中发光发热,提升了融合实效。

(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需要“多维化”协同育人机制的支持,也就是从教育目标、对象、方式、需求等各方面进行分层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体系,涉及思政教育、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方面内容,上述内容之间交叉融合,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进程中,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从顶层设计入手,综合考量课程、支持、协作、保障、考核几个方向,打造“多维化”实践体系。在指导机构上,该校针对创新创业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设置指导机构,由学校、院系、社团共同负责,发挥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作用,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来安排指导目标和指导内容,举办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理论教学、沙龙、讲座等。在教育层面上,不管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思政教育,都需学校、社会、政府、家庭的共同支持。该校立足于心智培养、德育教育、价值观养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教育资源,强化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在教育层面上发挥出各方合力。

三、结语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战略,既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和高校改革的客观需要。高校教育的关键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继而带动其他素质的提升,其中,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有待挖掘。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能够扩展思政教育资源,也为创新创业教育赋予了更为厚实的理论支持,扩大教育体系,使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