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党徽分外红
——泰和县普通党员村干部的微故事
2022-08-08黄从周
□ 袁 琳 黄 玫 黄从周
奋战乡村谋振兴,映日党徽分外红。在泰和县,活跃着一支极富创造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在全县276个行政村中,像蒋善标、杨关平、谢龙清这样“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思想境界高”的优秀村支书、村干部,堪称“群星璀璨”。他们无私奉献、服务村民,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带着挖机当支书
泰和县马市镇甘露村退伍军人蒋善标带头致富,先后成立了鑫恒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善标综合种养家庭农场,获得泰和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20年3月,泰和县马市镇党委培养他担任了甘露村支部书记。
▲蒋善标和他的挖掘机正在维修村路
耽搁开挖机时间,不当老板当支书?面对组织的胜任、群众的企盼,蒋善标决定:带着挖机当支书!
对照改造后进村标准,列了一张为民办事的清单。去年,甘露村争资立项30余万元,投入超600余万元用于民生建设,村里在西坑组、谢家背组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甘露村大部分农田是灌溉芦源水库的水,芦源水库的水源很好,但是渠道多年淤塞、多处坍塌,上游水淹禾,下游禾盼水。蒋善标向芦源水库管委会争取资金30万元用于渠道清淤。动用机械作业,蒋善标的挖机发挥了大作用,多快好省地修通了3300米灌渠,洲陂自然村用上多年未见的芦源水。
甘露村有15个村小组、20个自然村。地广人稀,修水泥路难度大、拓宽难度更大。但是,蒋善标不怕难,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争资立项,群众集资,乡贤捐资,党员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对原来3.5米宽的水泥路进行了拓宽,村部到“独树下”一段难行的路已经加宽到6米。2021年5月,随着水东村到井边村的420米泥土路改为水泥路,甘露村实现了“组组通”。班车也开到村组里来了。
从贫困户到带头人
当年,沙村镇坪洲村民杨关平,上有80多岁的老父亲,中有常年患病的妻子,下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儿女,杨关平是村里的贫困户。靠的是党的好政策,靠的是村干部、党团员的帮扶,杨关平发展了井冈蜜柚等产业,实现从贫困户到了脱贫户。杨关平常常想,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村干部、党团员的帮扶,自己可能还要在贫困线上挣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杨关平的理想和志愿。2016年,杨关平成了共产党员;2021年,杨关平担任了坪洲村党支部副书记。
▲谢龙清和康养老人在一起
杨关平怀着感恩的心热情服务村民。坪洲村位于沙村镇西北部,是省“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下辖11个村小组,有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35人。现有脱贫户32户、边缘易致贫户2户。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杨关平的脚步踏遍了坪洲村的每一块土地。经过实地走访,再结合坪洲村村情实际出发,依托坪洲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决定重点发展以种植蜜橘为核心产业,以种植南瓜、蔬菜为辅助产业的发展理念。很快“产业脱贫”的号角吹响了整个坪洲村,。2022年5月开始,他牵头成了“昌盛种养合作社”,流转土地170亩,建起钢架大棚,种植螺丝椒。炎热三伏,正是大棚翻耕、施肥时节,杨关平带着脱贫户杨建助、杨建新和10多个村民,早出晚归,冒着酷暑劳作,争取在今年10月产出第一茬辣椒。
▲谢龙清向父亲取经
如今的坪洲村、产业蓬勃发展,结合全县的人居环境整治,村貌更是一天一个样。目前,该村种植槟榔芋350多亩、杨梅40多亩、蔬菜300多亩,全村养鸡、养鸭、专业户更是多之又多。今后,坪洲村还将蜜橘产业采摘同当地农家乐相结合,让来沙村坪洲、绵溪、皇岗乡村游玩的人品新鲜水果、吃上特色农家菜。几度艰辛几度欢,杨关平让一个村民生活相对贫困的穷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信赖与拥护。
三代支书一个梦
一家三代当支书,三代支书共有一个乡村振兴梦。
1957年,谢龙清的爷爷谢恒佐担任了沙村镇良村村(当时叫清明村)党支部书记。当年红军出生入死打江山的精神鼓舞着他,他带着村民开垦荒山种植毛竹和油茶,种植喜荫少阳的生姜100多亩,使良村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姜村”。
1972年,谢龙清的父亲谢庆来担任了良树村(当时叫清明村)党支部书记。谢庆来牢记父亲的嘱托,扎扎实实为村民办事。谢庆来把村里通乡里的7.5公里小路,改成了可进板车、拖拉机的沙子路;把村里的小河裁弯拉直,不仅方便了灌溉,还增加了良田20多亩。
逢上了改革开放好年代,退伍军人谢龙清担任了良村村党支部书记。良村村有18个村小组,农户513户,有党员53人、村干部5人。村书记、主任实行“一肩挑”。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谢龙清主动作为,因地制宜,担当实干,大力探索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引进和发展药材、油茶、竹林等富民产业500余亩。
近年来,良村村抓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谢龙清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八乱”治理,积极完成了里良、科坪新农村、村卫生室、村级公墓山等一大批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全村70名70岁以上的老人实现了集中康养,吃上了免费中餐。全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2021年2月,良村村荣获沙村镇“农业农村工作先进村”;2022年3月,良村村获沙村镇“乡村振兴村居综合考评第一名”。良村真“良”,三代支书的乡村振兴梦,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