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潭头村:牢记嘱托新长征、乡村振兴踏征程

2022-08-08史慧芳

老区建设 2022年14期
关键词:村民

□ 本刊记者 史慧芳

江西省于都县是红军长征的集结地,而在于都县梓山镇西部,有这样一座极具江南韵味的村庄,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也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那就是潭头村。多年前,因自然、历史等因素,潭头村发展缓慢,被列为“十三五”贫困村。可如今再走进潭头村,却丝毫看不到“贫困村”的影子,道路干净整洁,基础设施完备,居民墙上的绘画展现出村庄的“活力”,已然实现从“贫困村”到美丽宜居村,从“无米下锅头”到产业兴旺的蜕变。

2019年5月20日,对潭头村村民们来说,是一个难忘且特别的日子。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潭头村,考察了老区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经过了解,他向乡亲们说道:“农村的生活一点都不比城市的生活差”,并且给予了“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评价。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之后,潭头村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潭头村党总支牢牢把握机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本村特色,结合村情实际,带领群众强基础、补短板,抓产业、兴旅游,让山更青、水更绿、村更美、民更富。2021年,潭头村被列入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是以农村基层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经典案例。

造“势”,抓党建,提升组织战斗力

一是抓“三化”建设。潭头村按照党建“三化”要求,通过抓村支部书记PPT汇报、党员“四式管理”、典型案例分享,着力破解支部书记落实党建责任不实、党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同时,还在“3+X”学习中拓展了“集中缴党费、党员述初心、集体唱红歌”,形成“3+x+3”新模式,让党员在组织生活中更有仪式感、责任感,使命感,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

二是抓学习教育活动。潭头村深入开展“学党史、改作风、促发展”活动,实行每周非工作日集中学习2.5小时制度,组织专题学、实地学、走出去学,达到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的效果。

三是抓致富带头人培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近年来,潭头村把建强农村人才队伍放在首位,在“以硒富民 以硒兴业”的产业发展实践中凝聚民心、锻炼干部、发现人才。目前,村“两委”班子中致富带头人比例达到80%以上,并储备了一批“能人”为后备力量。潭头村通过抓支部建设、压实党建责任,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聚人心,以党建浓氛围,让“干字当头、勇争一流”成为主旋律。

造“血”,重产业,打造增收强引擎

一是因地制宜,选准产业。潭头村发挥“比较优势”(即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土壤富硒、距离县城近、交通条件好),将蔬菜作为“致富产业”来抓,先后引进金瑞盛、江苏启东及山东寿光的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富硒蔬菜产业园,种植设施蔬菜1000余亩。目前深圳市菜篮子企业茂雄集团正在进行落地的相关准备,将再次促进产业腾飞。

二是龙头示范,保底无忧。一方面,龙头企业带领种植反季节蔬菜,抢早抢新卖高价;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保底收购、解决菜农后顾之忧。

三是利益链接,收入可期。潭头村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利益链接,农户获得“租金、薪金、创业金”收入,即土地流转得租金,每亩土地每年按500斤谷子依市场价折现;劳务用工得薪金,男工100元/天,女工70元/天;反租大棚得创业金,有管理能力的农户反租大棚创业,每亩年收入4万元以上。村民的收入从脱贫以前的人均不足3000元/年,增长到了现在人均1.7万元/年。

圆“梦”,强民生,让绿水青山更宜居

一是抓人居环境整治。随着村民生产方式的转变,潭头村党支部抓住时机发出倡导,理事会动员,把过时的牛猪栏厕所拆除改建成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小游园等公共活动空间,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同步实施,医疗服务站、文明实践站的建立,让村民住进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新村庄。

二是抓文化生活供给。广场舞、地方戏、露天电影甚至大型活动进社区,村民既当观众也当演员,彻底改变了没事就喝酒、打牌、迷信等不良习性,过上了文明的新生活。当前,村民精神面貌都上去了,不但主动搞好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公共道路、广场上有不干净的地方都愿意动手去清理,谁家的老人小孩在家暂时没人照顾,都愿意主动上前帮忙。民风更好了,思想境界也得到提升。村民们都说,现在让他们去城里住都不去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这里的农村不比城市差。

创“新”,拓展新业态,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潭头村组建了“富硒农业+旅游“的合作社,让户户入股、家家参与,开发了富硒水稻、果蔬,办富硒食堂,创建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故事讲堂以及集体民宿等,让村民收入不断增长,集体收入也迅速提高。

同时,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培育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最新要求,潭头村作为省级三产融合示范基地,积极响应,把建设成果和人气价值与全镇其他村共享。为了整合各村的产业、资源优势、统筹好资金使用,由镇里在牵头,各村合作社共同组建了穗丰农业股份经济合作公司,成立了农产品加工厂,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农特产品,特别是富硒产品进行开发和销售,形成从种植端到销售端的农业产业链全覆盖。目前,梓山富硒特产第一家线下直营店“梓山富硒礼物”就落户在潭头村游客服务中心。

此外,该村还结合潭头及周边“红、古、绿”资源,打造了于都梓山香樟园文艺创作基地,常态化开展文艺创作、研讨、采风等活动,以打造“文创小镇”“文艺名村”为目标,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积极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努力发展书画交易、客家民宿、特色餐饮、果蔬采摘等产业,把香樟园文艺创作基地打造成文艺高地,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子。目前,于都县的琴棋书画摄影五大协会都已入驻并搭建工作室。

一项项举措,一列列措施,让潭头村的老百姓腰包鼓了,幸福指数也提升了,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实现纯收益270万元,全村户均年增收8000余元,实现附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潭头村的华丽变身,是党建引领、优化社会治理体系的成果,也是富硒农业和红色旅游两个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党建+合作社”“党建+理事会”起了关键作用。在党的领导下,紧密的利益链接,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了村民的思想境界,感恩党、热爱党、信任党、跟党走成为潭头村民的行动自觉。

猜你喜欢

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爱管闲事”的“快递书记”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收费听课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奇怪村子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