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二种噪鹛新纪录
2022-08-06和鑫明和向东杨永军陈绍林
和鑫明,和向东,扎 巴,格 桑,杨永军,陈绍林
(1.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研究所, 云南 迪庆 674400; 2.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分局, 云南 维西 674600)
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用红外相机开展鸟兽监测,在整理相机照片和视频时发现了2种保护区未纪录的地栖鸟类,经查阅文献[1-2],确定是棕噪鹛(Garrulaxberthemyi)和红头噪鹛(Trochalopteronerythrocephalum),二者在分类上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噪鹛科(Leiothrichidae)[3]。据资料,棕噪鹛分布于四川东南部,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北部[3],云南西北部玉龙县(原丽江县)鲁甸乡有分布[1],是中国特有物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头噪鹛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东南部、西部、西南部和中部[3]。
本次调查中有4个位点拍摄到棕噪鹛(99°06′21.05″E,27°29′55.31″N,海拔2 675 m;99°17′55.39″E,27°35′25.21″N,海拔2 767 m;99°17′15.28″E,27°34′52.40″N,海拔2 768 m;99°18′16.25″E,27°34′39.81″N,海拔2 925 m),1个位点拍摄到红头噪鹛(99°06′44.04″E,27°29′47.73″N,海拔2 867 m),植被类型都属于阔叶林。红外相机画面显示棕噪鹛1只、2~5只或集10余只在地面和近地面活动、觅食,红头噪鹛1只在地面活动、觅食。
棕噪鹛体长约270 mm,头顶至后枕黄褐色,狭缘黑褐色,眼周暗蓝色,后颈、背、喉及上胸纯棕黄褐色,翅和尾棕红褐色,下胸至腹部和胁深灰,尾下覆羽白色,两性相似(图1a)。为滇西亚种(G.p.ricinus)[4]。红头噪鹛体长约250 mm,头顶前部黑色后部栗红色,羽缘灰葡萄红褐色,耳羽暗灰,上背和胸部具粗著的黑色次端点斑,翅和尾羽外缘亮金黄绿色(图1b)。为滇西亚种(T.e.woodi)[3-5]。
图1 二种噪鹛红外相机照片
在历次白马雪山鸟类调查中,杨晓君等纪录鸟类16目42科237种和9亚种[6];阿青等纪录鸟类328种[7];格玛江初等纪录鸟类18目50科168属372种和17亚种[8];夏万才等纪录鸟类139种,其中画眉科(Timaliidae)16种[9];龙华等纪录画眉科44种[10],均未纪录棕噪鹛和红头噪鹛。本次调查棕噪鹛共拍摄15张独立有效照片,红头噪鹛共拍摄2张独立有效照片,与大噪鹛(G.maximus)、橙翅噪鹛(T.elliotii)等其它鹛类比较,拍摄到的照片数量不多,是野外数量稀少导致,应加强对二者保护和研究。云南西北部是鹛类富集区,本调查进一步丰富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噪鹛科多样性。
致谢:感谢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塔城管理所和康普管理所工作人员与护林员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