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传统宗祠建筑装饰的叙事主题及内涵表征

2022-08-06汪晓东付梦伟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宗祠闽南装饰

汪晓东,付梦伟

(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厦门 361021)

闽南文化是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既体现了中华传统的核心主流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顽固的边陲文化的变异体态。[1]闽南传统文化中大量成分与宗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这一文化表征最直接的展现便是闽南区域内数量庞大的宗族祠堂。“闽粤宗祠密度冠华夏,而闽南宗祠密度冠闽粤”,闽南的宗祠几乎都建于明代嘉靖、万历以后,在明代晚期开始普遍出现。福建省图书馆主编的《福建宗祠名录》(2017)对福建省文化厅开展的宗祠文化普查结果进行了整编汇总,以泉、漳、厦三地为中心的闽南宗祠总数约为6400座,约占福建宗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2]闽南人建祠堂、重祭祀,互相标榜,宗祠作为家族身份、威望和地位的象征,是血缘村落里规格最高的建筑。“家族兴,宗祠旺,家族衰,宗祠破”,闽南祠堂“画栋刻节,靡费不惜”,宗祠的修建是家族实力的外部表征,而祠堂的装饰则承载着家族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

对于传统宗祠的研究此前已经形成了一批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就闽南地区而言,相关学者已经对闽南传统建筑的形制特点、结构做法、工艺手法、装饰特征做出过详细的分析。对于闽南传统建筑装饰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传统民居建筑,而闽南祠堂建筑是闽南地域建筑文化的显著代表,它由民居形式发展而来,具有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又有其自身独特的形式和装饰特色。宗祠作为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装饰的基本特征和修缮工艺也引起了学者的重视,此外,对于闽南宗祠的一系列个案研究也持续开展。大量的祠堂相关研究成果对祠堂的装饰部分都有涉及,但都是把装饰作为祠堂建筑研究的附属内容,专门论述的资料数量并不多。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背景下,随着宗族文化的重构,宗祠被赋予了新的社会功能和城市角色。闽南传统宗祠建筑的装饰作为闽南历史文化和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传承着家族和城市的历史记忆,鲜明地体现着民族传统、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本文对闽南传统宗祠建筑空间装饰的叙事内容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宗祠装饰的类型、所选用的题材、其背后的文化心理和思想主题,以及隐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运用,探讨其背后所隐含的思想精神、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于传统宗祠装饰的研究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完善闽南地域建筑和区域文化的研究体系。

一、闽南传统宗祠装饰的类型和题材

闽南宗祠装饰遍布,从大木作到小木作,从外立面到空间内,庞大的装饰系统集各种装饰艺术于一体。就装饰手法而言,宗祠建筑的装饰主要包括雕饰和彩饰两大类,雕饰包括石雕和木雕,彩饰包括彩画和彩瓷贴塑。按照叙事的不同特性,宗祠的装饰又分为图像装饰和文字装饰两部分。祠堂中的图像,包括彩画和雕塑等装饰性的早期图像,以及祖先画像和历史记录照片等后人加置的图像,装饰图像一种是对祠堂建筑单体的装饰部件进行直接的绘制或雕饰,另一种则是与装饰部件的具体形态相结合,而祖先和历史照片则直接放置或悬挂于建筑空间的墙体表面。宗祠空间内的文字装饰内容主要是牌匾、楹联、书画和碑文等纪念性的内容,文字装饰或刻于石,或着于木,或雕或写,或平面或立体,或着墨或描金,形式多样,既是历史的记录,也具有展示家族荣誉、进行精神教化的作用。宗祠的文化意涵通过装饰来进行表达,装饰的文字和图像符号承载着家族的思想意志,体现了建祠者和祠堂供奉之人的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宗祠建筑空间装饰内容丰富,根据不同的空间位置和结构类型选用不同的题材。总体来说,宗祠的装饰题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瓜果器物、人物故事和山水纹样几大类。

动物题材主要为祥禽和瑞兽,龙凤、麒麟、狮子、鹿、鹤、蝙蝠、喜鹊、牛马都是宗祠常见的动物装饰题材。受沿海的地理位置以及海运商业文化的影响,鱼虾和螃蟹等海洋动物在闽南宗祠的装饰中也有着大量的应用。动物的题材形象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和植物互相组合,有时作为人物的坐骑,在装饰图像中运用十分广泛;植物纹样在装饰中多用于衬托图像主体、构成象征主题、丰富图像内涵。植物题材包括梅兰竹菊四君子、岁寒三友以及牡丹、莲荷、桃花、海棠、芙蓉等;瓜果和蔬菜题材在闽南祠堂中也多有使用,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常见的蔬菜题材包括茄子、白菜、萝卜、竹笋等,瓜果装饰主要有桃子、菠萝、苹果、荔枝、石榴等;花草树木常和山水搭配,自然山水风景也是宗祠常见的图像装饰内容,包括山水田园图、春游图、出海图等,表达着生活安逸、阖家幸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闽南人勇敢拼搏精神的象征;人物题材在宗祠装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宗祠大门上绘门神、吊筒上饰人物雕刻,梁枋等高处绘人物故事彩画,人物题材往往是画面的主体,处于构图和视觉的中心。人物包括仙界神仙和圣贤英雄,画面有时是单个或数个人物,有的则是背景丰富,较为完整的故事场景。巫鸿在《武梁祠》中,将仙界人物的表现列为“偶像式”,人间题材的表现称为“情节式”,偶像的神仙人物往往是正面表现,而情节式的人物常用半侧面或全侧面。[3]人物故事题材取自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戏曲故事,具有极强的叙事性和教化意义;器物题材主要为古器宝物,包括四艺、四宝、暗八仙和佛教八大件,以及其他宗教宝物、瓷器、玉器、青铜器等,器物上常缠有风带,各种博古器物题材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与其他题材搭配成组合图像;装饰花纹包括卷草纹、缠枝纹、牡丹莲花纹、螭龙纹、如意纹等,在装饰中常作为边饰使用;此外还有文字类的图像装饰,包括单字装饰和组合装饰。单字例如“福、禄、寿、籠、忠、孝、礼”,运用不同的书法形式,经过图案化处理,形态自由。

闽南宗祠的装饰题材多样,寓意深刻,不同类型的装饰内容共同反映着宗族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是族人情感的表达,寄托着族人内心的美好愿望。

二、隐喻和象征的宗祠装饰表现手法

中国自古以来在艺术的表达上都追求“立象以尽意”,以实体代观念,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中国叙事的特点都是以象表意、以象喻理、以象传情,十分重视并擅于运用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宗祠装饰的象征意义是宗族群体意识的表达,抽象的思想呈现在具象的图像之中,在图像本身所展现的故事表面之外,多了一层象征的隐蔽含义。隐喻属于认知的范畴,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其作为一种修辞范式在宗祠装饰体系中有着鲜明的审美实践。

宗祠的装饰常常通过形声或形意的隐喻方法来表达装饰图像的象征性。形声即利用谐音,通过假借,运用某些实体形象将抽象的吉祥寓意物化,取得象征性的效果,传统的形声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蝙蝠作“遍福”、喜鹊取“喜”、瓶读“平”、鱼同“余”、莲与“连”、“荷”与“科”、茄子形状又长又瘦,恰好与“长寿”谐音。由于闽南地域和方言的特殊性,此类题材被赋予了更多特殊的寓意,例如萝卜在闽南语中也叫“菜头”,与“彩头”谐音,寓意好兆头,菠萝在闽南语称“旺来”,所以象征子孙旺来,闽南语中“鹤”“福”二字同音,因此五只仙鹤也象征五福临门。

形意利用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借助人体物体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内涵。形意的表现主体包括人物、动植物和器物等,例如螭虎、龙凤、麒麟、狮子,寓意地位尊贵、平安吉祥、纳福辟邪;牡丹芙蓉象征富贵、竹子象征高升、莲荷象征再生、梅兰竹菊象征君子。几何纹样中的六角纹,在闽南人看来其形如龟,就寓意着长寿,卷草纹由于具有长而流动的曲线,闽南人就用它寓意“千秋万代、人丁兴旺”。

在装饰意象的画面组合中,每一个个体的意象都是“有意味”的,都不可或缺。比如“琴棋书画”“渔樵耕读”“岁寒三友”,凤凰和麒麟象征“有凤来仪”、宝瓶牡丹象征“平安富贵”、金鱼配海棠为“金玉满堂”、梅和喜鹊称“喜上眉梢”、苍鹭与莲花在一起比喻“一路连科”等等。装饰图案的象征意义,大多不是单独的个体形象,而是由两个或以上的物体构成一组图案、一幅场景。宗祠内的装饰图像将不同的题材在同一平面内有意识地排布组合,构成一组完整的图像,象征的意义正是在各种结构、关系中获得的。祠堂装饰的图像不仅仅是单纯的纹样或图案,他们的排布组合形成了一种“画谜”,谜面乍一看就是一副普通的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博古图,或是带有背景铺述的故事画、带有宏大场景的连环画,画面内容十分具象,但借助形声或形意的隐喻转换,画谜的谜底被揭开,吉祥的图像图案被人们“翻译”为一句吉言、一种思想,变成和喜庆吉祥、趋吉避凶的祈愿相关的抽象概念。[4]例如,“鹿竹同春”“得禄平安”和“松鹤延年”是宗祠常用的装饰组合,鹿与“禄”同音,竹子寓意节节高升,鹿和竹的组合寓意福禄像竹子一样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松鹤则是长寿的代表。两幅图总是相对出现,分布于宗祠左右墙面,宛如一副对联,左右对仗,表达着平安长寿的主题。此外,“祈求吉庆”的主题内容在宗祠装饰中也十分常见。寓意祈求的彩画图像上,龙边骑龙将军右手持“旗”表示“祈”,左手持“球”表示“求”。寓意吉庆的彩画则绘制虎边骑龙将军,左手持“戟”表示“吉”,右手持“磬”表示“庆”。二者组合在一起共同表达着“祈求吉庆”的美好愿望。

图1-4 宗祠墙面上的“鹿竹同春”和“松鹤延年”组合装饰图像

意义是心理建构的产物,象征意义通过暗示的心理机制起作用。宗祠装饰的视觉形象渗透着创造主体的情感、经验和认知,装饰的象征和隐喻表达利用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来传递宗族理想和人格志向,诚实且通俗地反映着宗族社会的意识形态,引起观赏者的内心共鸣。

三、闽南传统宗祠装饰的文化心理

闽南文化具有多源的精神特质和复合的人文性格,既崇尚正统,向往儒家主流文化,又较少受到制约,对外开放,超越传统规范的约束,崇拜多元且杂乱无序。[5]因此,闽南传统宗祠建筑的装饰一方面体现着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另一方面题材多样,内容庞杂,二者的有机组合是闽南传统宗祠建筑装饰文化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显著标志。

(一)儒教主流 崇尚正统

闽南历史上来源于北方汉民族入迁,中原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文化和宗教崇拜深刻影响着闽南的社会文化发展。闽南将儒家正统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重心,宗祠装饰也体现着对于中华文化的向心追求,在寻根问祖、追溯先祖时,各个家族都声称自己是中原移民的后裔,宗祠的楹联和碑文上也有着明显的记录和体现。例如古山洪氏宗祠楹联“河南固始分居同地灵人杰,敦煌衍派扎根凰岗源远流长”,兑山李氏家庙“溯源光州固始县入闽”。

闽南地区传统儒家思想深厚,儒家伦理道德秩序、忠孝节义的观念深入民心。朱熹过化闽南使得闽南文化深受正本清源的“义理之学”的思想影响,重视教育,强调“身修家齐”。民国时期《同安县志·旧志序》称,同安经朱熹教化后,“士君子服习诗书,敦尚礼义,贤才奋兴,彬彬日盛”。因此,仁义礼智信、忠孝贤义的儒教文化思想信仰是宗祠装饰故事图像选用的主要标准和核心主题,这些主题出自从三皇五代到清末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故事典故和民间传说,蕴含着劝诫教寓的功能,表达着族人的理想追求。

在反映儒家思想的装饰图像中,“孝”是最核心的主题。装饰中与孝有关的故事彩画装饰包括孝感动天、麻姑献寿、瑶台献寿、郭子仪拜寿等。以求贤为主题的图像包括文王访贤、三请伊尹、三顾茅庐。《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传》等历史题材中的战争场面和英雄故事也是宗祠装饰常见的题材,故事画面多选用英勇搏杀的战争场面,是“忠义”精神的表达,也是闽南人敢于抗外敌、捍卫家国尊严的历史性格的体现。

图9 同安郡马府叶氏家庙照壁上各类表现“孝”的故事图像

图10 兑山李氏家庙额枋上的“郭子仪拜寿”图

图11 南院陈太傅祠寿梁上的文王访贤图

图12 南院陈太傅祠右侧通梁上的三英战吕布图

(二)多元崇拜 追求新异

受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的影响,福建区域内民系相对独立,闽南地居东南沿海,在地理特征上远离传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面向海洋,海上交通和商业的发展使得海外各民族的文化在此传播。闽南勇于接纳并吸收外来文化,较少受到制约,因此闽南人具有多元的崇拜信仰,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宗教俗神崇拜、忠义贤圣信仰和各类神仙信仰等。[6]受功利性信仰的支配,人们主要关注的是自己的愿望能否实现,至于所祈求的是哪些神仙,都无关紧要,也不必深究,闽南百姓没有独一崇拜的神祗,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塑造神灵,希冀“有求必应”的神灵庇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获得上天的恩赐,得到神灵的福佑。在宗祠的装饰中,天官赐福、女娲赐酒、寿星骑牛、童子抬桃,都是这种心理的体现。

闽南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使得宗祠的装饰题材广泛,各种植物动物、山水风景,各类装饰题材数不胜数,从天到地,从人到神,形成了庞大的装饰内容体系,通过装饰,人们心智内外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图13 古庄卢氏宗祠大门立面的装饰体系

四、闽南传统宗祠装饰的思想主题

宗祠装饰的叙事意义在于寻根问祖、祈祷吉祥、缅怀祖德、自我表彰,实现族群和血缘认同,加强归属感,维系稳定的宗族集团,是家族理想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也是浓厚乡土观念影响下闽南宗族群体巩固家族社会地位、展现家族实力、以谋求更好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宗祠是祖先崇拜意识形态下的神性空间,装饰由外到内,叙事的主题从祈福辟邪心理愿望的表达到对家族历史和记忆的追溯,最后尊宗敬祖,实现慎终追远的宗族道德理想。

(一)趋吉避凶 自我表彰

闽南人的谋生环境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装饰上十分重视祈福避灾的思想寓意。闽南地区的建筑装饰“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在宗祠的装饰系统中,有大量画面寓意喜庆福善的“吉祥图案”,在长期的应用中发挥着明确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趋吉避凶的祈福功能。宗祠装饰图像多样的外在形式是为象征的文化内涵服务的,是族人思想情感的表达,是信仰的物化标志,具象的吉祥图案表达着普遍性的吉祥文化意蕴,以通俗的形式,将族人的吉祥观念以具有美感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7]带有吉祥寓意的祠堂装饰内容反映的是整个闽南宗族社会的普遍性心理愿望,折射出宗族社会心理、宗族群体意识以及宗族的审美文化意趣。

宗祠内大量的装饰富有特定的含义,包括祈祷吉祥、宣扬忠孝、表彰节义、诗礼传家等。宗祠装饰的大量使用在心理渊源上还与人们追求平衡与补偿的心理有关。闽南人既重农敦本,又重商求富,诸业并举,具有扩迁的开拓精神和勇于冒险的拼搏精神,自卑、自赏和自傲的文化心理导致了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宗祠装饰图像的选择具有趋利的色彩,装饰图像同时也是宗内族人对家族功绩的自我表彰,对自我发展、登科入仕、光宗耀祖的自我意识主观心理表达。家族通过装饰来满足族人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求,向外界的观者展示着家族的历代荣耀和子孙的勤勉忠孝,达到个人的自我满足,同时获得来自他人的尊重。

(二)追根溯源 敦亲睦族

闽南人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十分强调对家族历史的传承,追寻祖根、缅怀先人,寻求自己的文化归宿。闽南宗族讲究巩固的血缘关系,追求族群认同,和宗睦族,团结族亲,这种思想在宗祠的文字装饰上有着直接明确的体现。首先是各类匾额和楹联装饰,宗祠的门匾暗示了祠堂的祭祀对象,说明了祠堂主人的身份,宗祠墙壁上通常挂有长方形的木质或石质横匾,匾额或为皇帝的恩赐,或来自本宗历代祖辈先贤名宦,一方面勉励着后世族人不忘血缘根本,思源报本,继承祖辈优良传统,努力奋斗,光耀门楣,另一方面也是家族荣耀地位的象征,向后世炫耀着家族的声名威望、历史功德。楹联传递着关于宗祠的历史信息,标榜着宗祠所属家族的源流衍派和身份地位,例如康浔苏氏五柱祠堂“由固始而分同安,先蓝田后有康榕”,青阳卢氏家庙“大唐别祖由光固,开闽漳,竭忠辅国肇天宝;皇宋分支从永定,建霭坪,豸绣传家衍青阳。”[8]各姓氏宗祠都有专用的对联,联文内容包括寻根溯源,勾勒宗族迁徙史;颂扬祖德,彰显祖先功绩;训勉教化,劝诫激励后人等。人们通过祠联,便可获悉祠堂所属家族的姓氏来源、祖宗源流、祖先的德行懿事、功名声望等信息。

其次,宗祠两侧庑廊墙壁常常悬挂碑文、书画和纪念性裱文,犹如家族的史记长卷,明确地记载着宗族发展的历史和家族内发生的各类历史事件,是宗族集体记忆的留存。宗族之所以会如此稳固与持久,必不可少的一个概念就是集体记忆,宗祠中蕴藏的家族集体记忆是通过装饰对家族历史事件、历史信息的不断强调和传递中逐渐形成的。文字装饰是以书面符号传递社会信息的语言叙事媒介,宗祠内的文字装饰是宗族宣扬本族思想、伦理道德,维系家族内部团结、持久稳定发展的积极产物。

宗祠承担着群体认同的责任,宗祠空间内与家族有关的装饰,能够增强家族成员内部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宗祠空间内的各类碑文、匾额等艺术作品,作为家族荣誉的标志,与家族历史相关,塑造着家族的光辉形象,储存着家族的整体记忆,对本族成员具有非凡的凝聚力和象征力,是家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体现,这些装饰同时也是本族不同于其他家族的独特地位的象征。

(三)尊宗敬祖 慎终追远

供奉祖先是宗祠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功能。闽南传统宗祠是闽南祖先崇拜信仰的直接产物,闽南人将祖先与神灵世界相联系,在传统封建儒学思想的影响下,封建道德观念的遵奉意识使得族人对祖先产生神圣不可侵犯的敬畏之情,为了报答祖先的繁育之恩,宗族子孙理应奉祀祖先,遵循孝道。[9]祖先崇拜的信仰观念以一种无形的约束力督促着家族内部成员,为了表现自己的孝道,宗族后世通过对祠堂极尽装饰来尽到自己的义务,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孝悌之情。家族子孙以孝敬为根本,慎终追远,溯源报本,祖先是开基拓业之始,是家族生存繁衍之本,宗祠的存在是对先祖的缅怀和追思,保留着对祖先的情感,同时族人也希望通过装饰来寄托心愿,希冀祖先的在天之灵能够庇佑宗族的荣耀兴盛,能够保护本家族的势力和利益。

寿堂和祖龛是宗祠空间序列中最神圣、最核心的装饰空间。祖龛是祖先牌位或塑像之所在,是祖先灵魂之所依,是宗族祖先崇拜的核心表达物和显性具化形式。福建民间十分重视家族神灵的塑造和崇拜,家族有功名的祖辈作为神一般的存在被奉祀在厅堂的神龛中,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得此处理所当然地成为所有装饰的重点。祖龛是祠堂建筑空间中细木雕花最为精致的地方,描金瑞彩,金碧辉煌,极尽华丽。宗祠内的装饰图像虽不直接与祖先相关,但选用的神话传奇、神仙圣贤、英雄人物典故都蕴含着对祖先功德名望的赞颂。有些宗祠厅堂内还悬挂有家族历代先辈名人的画像,祖先这一形象通过画像的方式实现了空间上“不在场的在场”。[10]族人通过对祖先形象的描摹,向后世展示家族的开源立基者,供后世瞻仰,表达着对于家族先祖的纪念。

陇西兑山李氏族谱有载:兑山宗祠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而它所流传的美丽动人的故事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我们认为它是在缅怀先祖和歌颂祖宗的丰功伟绩,传递着一条亘古不变的信息。那就是祖宗的那种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获得上天的恩赐,这也就应了天道酬勤的道理。宗祠的存在是对先祖功德伟绩的赞颂,家族后代要不忘祖宗根本,继承祖辈的优良品行,由此才能使家族兴盛长久不衰。

五、结语

闽南传统宗祠建筑装饰的多元的叙事文本是闽南二元文化结构的反映,展现着闽南社会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和浓厚的地域色彩。装饰是构成叙事文本的语言符号,宗祠中的文字装饰将家族历史渊源和祖宗先辈功德铺陈直述,而图像装饰则将族人的美好理想和心理愿望通过隐喻和象征的形式转译出来。宗祠的装饰受社会文化语境因素的影响,它不仅是工艺的艺术,也是观念的艺术,通过主观的选择和创造,它以艺术来寄托观念,表达思想,并对人们的精神信仰产生影响。闽南文化的乡族观念历久不息,宗祠历经几百年的传承而不断发展,宗祠装饰也伴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传承和更新,在新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体现出新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宗祠闽南装饰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DIY装饰沙漏
DIY节日装饰家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宗祠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闽南少年
浙江上虞市『大舜庙·虞舜宗祠』楹联征集结果述评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