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胶辽官话重要研究成果—专著《大连方言语音研究》评介

2022-08-06胡毅茹

名家名作 2022年8期

胡毅茹

汉语方言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从扬雄的名著《方言》发端,晋郭璞注《方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此后,历代文人对方言也都有一些零星的记录,至明清时期,汉语方言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各种韵书、韵图纷至沓来。20 世纪以来,以赵元任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家开创了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新范式,随之兴起我国调查研究汉语方言之风。

在汉语方言中,胶辽官话以其独特的地理分布和特性深受学术界的重视,它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和辽宁省的辽东半岛。此外,在黑龙江的虎林和抚远,也分布着两个胶辽官话的方言岛。李荣先生根据古入声字的演变特点首次将胶辽官话立为官话方言中的一个区,其基本特点是“古清入字今读上声”,在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翻开了胶辽官话研究的新篇章。近年来,在诸多学者的辛勤耕耘下,胶辽官话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随着辽东地区方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胶辽官话的研究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罗福腾的《胶辽官话研究》是首篇专门以分布在辽宁、山东两省的胶辽官话为研究对象,从胶辽官话的特点、地域分布以及相关移民材料等方面,全面而又深入地探讨胶辽官话的形成。对于辽东地区胶辽官话的形成,罗福腾认为是清朝山东人从山东半岛迁入辽东半岛后,把胶东话带到辽东半岛而形成的。辽东半岛的移民主要来自山东登州府和莱州府,迁入时间集中于清代早期和中期。胶东移民的方言奠定了大连、丹东、营口方言的基础;清代后期和民国年间,山东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移民和辽东半岛二次搬迁的山东人口涌向辽宁东部、吉林南部地区,奠定了桓仁、宽甸、通化、白山、长白、临江、抚松等方言的基础。钱曾怡、张树铮两位先生也认为辽东的胶辽官话是山东人口大量往东北地区移民的结果,是胶东地区的胶辽官话跨海北渡的结果。

移民说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方言的渊源关系,但就大连方言而言,以近代北京官话(对北京官话区的界定与张世方一致,也包括东北官话,下文不再赘述)为背景的辽东方言在胶辽官话形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不能忽略。以往的研究只是初步揭示了大连方言的地域差异,但对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还没有展开充分研究,因而在大连方言形成的问题上研究得不够深入。而且,和山东省胶辽官话的研究深入程度相比,大连方言的研究是很不充分的,因此,对大连方言展开系统性的调查及综合性的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大连方言与胶东方言关系密切,对大连方言与胶东方言进行对比性的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

专著《大连方言语音研究》就是作者刘丽丽在多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精心打磨而成的。该书在全面调查大连方言语音面貌的基础上,进行共时的考察和历时的系统比较,探究大连方言语音演变规律的同时,还进行语音的层次性、语言接触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它的问世表明东北地区胶辽官话研究工作的深入,也给整个胶辽官话和汉语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大连方言语音研究》十分详细地反映了大连方言的语音面貌及其内部差异

本书反映的大连方言,包括六区三市一县共十八个方言调查点。作者为写作该书,先后经历两年时间,跑遍了所有调查点,收集了翔实的语音调查材料,然后从中选出十三个语音专题,从音韵特征的角度描写大连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演变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语音现象,观察读音类型及地理分布,并对音变现象进行讨论。由于调查点分布较为密集,语音专题就相当详细地反映出大连方言的语音全貌,而不太可能漏掉重要的语音现象。例如声母专题以中古声母(系组)为纲,不仅描写了古知庄章组、古精组、古见晓组声母在大连方言的今读及其地理分布,还概括出古知庄章组与古精组、古见晓组声母的分合关系,同时通过与山东胶辽官话的比较及对古知庄章组与古精组、古见晓组声母交叉关系的分析,说明大连方言尖团音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揭示出大连古知庄章组声母今读的不同,其实是不同时间阶段读音的反映。

由于调查点比较多,也由于表格列举所具有的优势,《大连方言语音研究》能够把共时平面上的内部差异清晰地体现出来。例如古知庄章组声母在大连方言今读的内部差异很大,地理分布也较为复杂:西部的万家岭今读一类[t tʂh ʂ]声母,如“楂假开二庄”[tʂa]、“枝止开三章=知止开三知[tʂʅ]”;东部沿海的杏树屯、皮口、广鹿、庄河今读甲类[ts tsh s]声母,乙类[tɕ tɕh ɕ]声母,如“楂假开二庄”[tsa]、“枝止开三章[tsɿ]≠知止开三知[tɕi]”;近东部地区的亮甲店、普市、安波汉、大魏家、复州、革镇堡今读甲类[ts tsh s]声母,乙类[tʂ tʂh ʂ]声母,如“楂假开二庄”[tsa]、“枝止开三章[tsɿ]≠知止开三知[tʂʅ]”;中部的蓉花山今读甲类[ts tsh s]声母,乙类[tɕ tɕh ɕ]声母,丙类[tʂ tʂh ʂ]声母,如“楂假开二庄”[tsa]、“枝止开三章”[tsɿ]、“说山合三书”[ɕyə]、“知止开三知”[tʂʅ];位于东部海岛的大长山、獐子岛今读甲类[ts tsh s]声母,乙类[tʃ tʃh ʃ],声母,丙类[t th s]声母,如“楂假开二庄”[tsa]、“枝止开三章”[tsɿ]、“知止开三知”[tʃɿ]、“桌江开二知”[tuo]。

二、《大连方言语音研究》分析的语音专题能够反映大连方言语言成分的基本特点,因而比较典型,有代表性

例如,古精组声母专题是用来描写和分析[ts tsh s][tɕ tɕh ɕ]、[tʂ tʂh ʂ][tɕ tɕh ɕ]、[ts tsh s][t th s][tʃ tʃh ʃ]的分合这一重要情况的;古见晓组专题在描写今读声母类型的同时,还兼论今读声母在各调查点的腭化程度与部分字今读声母在各调查点的送气情况。韵母部分,如对果摄见系一等字、蟹止山臻端系合口字考查韵母[u-]介音在各点的有无情况;又如宕摄入声开合口一三等字万家岭外今多读[ɑu]类韵母([ɑu][iɑu]韵母),其余各点今读多为胶辽官话特征明显的[ə]类韵母([ə][uo][yə]韵母)。又如调类专题,一是反映大连方言古四声演变到今天,形成了三调方言(杏树、皮口、广鹿、昌盛、大长山、亮甲店和太平)、四调方言(獐子岛、大魏家、复州、甘井子和万家岭)两种类型,并在地理分布上大致呈现出“东—西”对立,且蓉花山、安波汉虽然整体偏三调方言,但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二是反映入声派入舒声调时,在“清入归上”和“次浊入部分归上”的表现上,大致呈现出从东部海岛和沿海地区向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

三、《大连方言语音研究》为了解大连方言某些语音现象的演变提供了宝贵材料

四、《大连方言语音研究》为研究方言语音变化提供方法论方面的参考

《大连方言语音研究》运用历史比较方法中的内部分析法及方言比较法探寻大连方言语音变化的原因、方式、过程及结果。例如,古精组声母的今读以今韵母的洪细或开合为条件分为三类:一类[ts tsh s/tɕ tɕh ɕ],在杏树屯等15 点,以今韵母洪细为条件;二类[ tʂ tʂh ʂ/tɕ tɕh ɕ],在万家岭,也以今韵母的洪细为条件;三类[ts tsh s/t th s/tʃ tʃh ʃ],在大长山、獐子岛,以今韵母的开合口呼为条件。此外,通过对各调查点古精组声母今读差异的比较及各调查点古精组今读声母与山东胶辽官话的声韵条件的共时比较,推断出大长山古精组今读声母[tʃ tʃh ʃ]拼读洪音、合口精组今读[t th s]声母应是后起的。前者是因今读声母由舌面音变读舌叶音,引起韵母失去[i][y]介音,最终完成去腭化过程,从而变为[tʃ tʃh ʃ]声母拼读洪音;后者则是因为精组洪音字在[u]介音或[u]韵母的作用下,使得合口精组字归入端组,从而拼读[t th s]声母,因而也是后起的。再如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今读[iai]类韵母、果摄见系一等字今读[uo]韵母是胶辽官话典型特征,在十八个调查点中,影疑母字的此类读法较多,而见溪晓匣母字的此类读法较少,通过多点的语音比较,推断出[iai]类韵母、[uo]韵母的读法在溪晓匣母字中是最先失去的,在影疑母字中则是后失去的。

我们研究方言的语音,就是要把语音演变的原因、方式、规律找出来。运用内部分析法,可以初步辨析内部语音变化可能造成同一层次音读的条件分化,或者不同层次音读的合流,但无法辨析语音形式上已经合流的不同层次音读,因而还需要跨方言点的比较。本书综合运用内部分析法及方言比较法寻求大连方言语音变化的原因、方式等,这为我们探究方言语音演变的层次及原因提供了方法论方面的参考。

五、《大连方言语音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大连方言的形成提供语言材料的支撑

本书以今大连方言内部语音差异及其与山东胶辽官话的共时比较为抓手,结合大连的史书及志书,提出大连方言形成的历史可上溯到元代,发展于明代,清代是大连方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且清代大连方言的发展,离不开本地原住民、胶东移民和满族移民的交互作用。

根据大连史书及志书,本地原住民及胶东移民说的是胶辽官话,多定居在东部海岛至半岛地区,满族移民最初说的应是北京官话,多集中于大连中、西部地区,造成大连方言不仅具有地域差异还有民族差异的局面,从海岛至半岛,自东向西,从蓬龙小片、烟威小片到大岫小片,再到盖恒片,胶辽官话的特征逐渐减弱,北京官话的特征逐渐增强。这与大连汉、满两族人口的地理分布是息息相关的。还是以古知庄章组声母今读为例,前文说过,大连古知庄章组声母今读有五种类型,再通过与山东胶辽官话古知庄章组声母今读的共时比较来看,大连汉族人古知庄章乙类声母今读音值多样,地域差异明显,有[tɕ]组、[tʃ]组、[tʂ]组三类声母,应当是受满族移民北京官话的影响,使得[tʂ]类声母取代或部分取代汉族原读[tɕ]类声母(少部分后来变读[ts]类声母);大连满族人古知庄章甲类声母今读音值不一,各调查点有一定的差异,有[ts]组、[tʂ]组两类声母,这应当是汉族胶辽官话[ts]声母渗透到满族汉语中,以致满族汉语部分古知庄章组声母今读出现[ts]组声母。

六、《大连方言语音研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语言接触理论的知识提供材料上的支持

语言学家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中指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相邻的人群互相接触,不论程度怎样,性质怎样,一般都足以引起某种语言上的交互影响”,大连方言就是如此。大连方言存在地域差异,这不仅与地理分布有关,更与汉族汉语和满族汉语接触有关。例如,大岫小片共设有七个调查点,安波满、营城子、七顶山、三台是满族汉语调查点,大魏家、复州、革镇堡是汉族汉语调查点,由于彼此毗邻,因而在四个声调、次浊平声读阳平、次浊入声读去声上基本一致;而且蟹摄二等开口见系“秸街解”三字在复州、革镇堡读为[kai],与营城子、七顶山、三台读音相同,这应是受到满族汉语的影响。当然,影响是相互的,满族汉语也深受汉族汉语的影响。例如营城子、安波满、七顶山、三台的满族发音人古知庄章今读[ts tsh s][tʂ tʂh ʂ]两类声母;安波满、七顶山的来母蟹止摄开口三四等、深臻曾梗摄开口三四等入声字今读[lei]音节,这些应该都是受到当地汉族胶辽官话长期性的影响、渗透所致。可以说,大岫小片可以看成是大连方言胶辽官话语音特征演变的缩影,汉族点越是靠近满族点,胶辽官话的特征越弱;越是远离,胶辽官话的语音特征则越明显。

综观全书,就反映方言语音现象的深度和广度而言,这本《大连方言语音研究》确实为过去研究大连方言的其他论著所不及。当然本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比如作者有时调查的同一音韵地位的例字不够多,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只调查了11 个口语常用字;另外对于重要的语音现象只用文字和表格来体现是不够的,还应配有相应的地图,使之更加形象、具体。但瑕不掩瑜,这些小缺点并不足以掩盖本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