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模式下的璀璨交融
——以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为例的托管模式全景呈现
2022-08-06张晓利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北京儿童医院全面托管河南省儿童医院,璀璨交融后,成效显著,赢得了国家和有关部委高度肯定。
输出医院整体托管依托医院,是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3大模式之一。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单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该院由北京儿童医院全面托管河南省儿童医院(原郑州市儿童医院),用4年时间,将一家综合专科市医院,打造成了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河南是到北京看病最多的省之一,区域医疗中心的输出医院进入以后,分流了压力,方便了就医,而且人民群众就医的费用大为减少。”在2021年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孙春兰讲话中如是说,她称赞“河南路子走对了”。同时,该院“填补技术空白”“患者外转率大幅度减少”等成效,也曾被多家争相报道。
一个成功模式背后,有辛勤的付出,有智慧渗透,自然也会涌现出不少可参考借鉴的经验。那么,北京儿童医院与河南省儿童是如何璀璨交融的呢?我们一起看看“河南路子走对了”赞誉背后的故事。
三个共建
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河南省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早在启动之初,河南省委、省政府便抢抓机遇,加大改革开放,确定了6大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是唯一一家被确定为创建主体单位的市级医院。
郑州市儿童医院本就有一院多区的发展格局。让院长周崇臣欣慰的是,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仅为河南省内的患儿带来了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也为医院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还驱动了河南儿科高质量发展。
他将整个创建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河南省创建阶段、国家试点建设阶段(图1)。“其中,河南省创建阶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回顾称。当时,河南省提出“政府主导、医院主体、政策扶持、部门协同”基本原则,推出了省市共建、市院共建、市校共建“3个共建”,将全省儿科资源进行整合,给到儿童医院。
图1 郑州市儿童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两个阶段
“其中,3个共建,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价值。”周崇臣讲述称,3个共建之一,省市共建,实现了整合发展。
2017年,市政府同省卫生健康委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为郑州市儿童医院挂牌“河南省儿童医院”,纳入省级医院管理。“河南省负责搭台子、出政策;郑州市负责管保障、管运行。”周崇臣称。其间,河南省在政策、人才引进、财政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并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纳入省政府督查督办事项、市政府重点工作台账;郑州市成立了6个重点难点工作专班,以“一事一议”机制处理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历任省、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纷纷来院调研视察区域中心建设工作。
3个共建之二,市校共建,实现了融合发展。2017年,市政府同郑州大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为郑州市儿童医院挂牌“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纳入直属医院管理。“此举大大加快了管理、品牌、人才、技术、学科‘5个融合’。”
具体市校共建过程中,河南省儿童医院运用郑州大学发展优势补齐科研教学短板,推动医院由临床型向临床科研型转型发展;同时,获批郑大儿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承担着郑州大学本科生培养带教任务。
3个共建之三,市院共建,实现聚力发展。2017年,市政府同北京儿童医院签署共建协议,挂牌“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医院专门成立了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管委会、理事会,由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担任医院总院长,由执行院长聂小莺协调推进工作。其间,河南省儿童医院派出管理团队74人赴北京儿童医院学习,引进了知名学科团队和深度合作专业11个。
周崇臣用了“改革、开放、创新”6个字来形容这个时期的跃进式发展。经过省—市—院—校3年多攻坚合作,医院迅速提升了实力,在医疗、教学、科研、平台、管理和人才6个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也正因此,其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脱颖而出,2019年底被确立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单位,获批河南省儿童医学中心。2020年医院正式获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牌匾,省政府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签署新一轮合作共建协议。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中,医院筹集了12亿元的建设资金(其中,中央财政支持5亿元,地方政府给予配套资金6亿元,医院自筹1亿元),项目规划床位600张,河南省儿童医院再度迎来发展机遇。
总院长倪鑫提出打造“第二个北京儿童医院”,系列举措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如,总院长倪鑫远程参加医院院长办公会,协同决策医院“三重一大”事项;执行院长聂小莺每周到郑州医院工作,参加医院各层级会议,指导郑州医院开展工作,协调两医院对接联系各项事务;引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小儿血液肿瘤学科团队、科研团队等知名学科团队9个,特聘主任14人,特聘教授3人;实施学科“双主任”管理,派驻“特聘主任”;2020年至2021年10月,派驻北京进修194人次。“至今,两院人才双向交流呈现常态化。”
在这样强有力的渗透、引领下,填补当地技术空白,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促进复杂手术成功率提高,业务量迅速增长;培养专业人才,亚专科带头人。指导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研究,合署发表论文……令人欣喜的托管共建成效逐渐显现。
六项突破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本就承载着探路医改的职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不负众望,完成6项突破,成为公立医院改革试验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验田。
在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医院探路省、市两级政府共管共建儿童医院,并成立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管委会,“领导班子去行政化改革,中层干部由院党委全权负责。”
在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面,医院有着灵活的人事机制:人员引聘由医院自主负责,综合绩效分配方案由医院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自主调整;探索实行了年薪制、协议薪酬制、聘任制,北京专家执行北京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等薪酬制度。
在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方面,国家、省、市给予项目和资金等大力支持,政府支付医院托管费用。同时,执行省级医院收费标准,动态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推行北京专家执行北京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在鼓励创新药物和技术使用方面,医院开展了儿童骨髓移植、儿童ECMO救治、罕见病救治等高难度技术。据医院统计,医院核心技术占比由2016年65.08%提升到2022年的90.48%。同时,临床率先使用治疗罕见病的新药。
1 2020年11月30日,河南省举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揭牌仪式。
2 北京儿童医院首批派驻9位重点学科专家常驻郑州医院,实行“双主任制”管理。
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方面,医院完成了平台提升、技术提升、人才提升、科研提升、教学提升、管理提升“6大提升”,形成了“一院四区”新发展格局。随之,医院影响力、知名度、满意度极大提升。
在加大对输出医院的支持力度方面,河南省的力度同样强劲,其中,河南省政府出台26项政策支持清单,郑州市政府出台30项政策支持清单,并将项目纳入到了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管理。
“这些探索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周崇臣告诉《中国医院院长》。
效应显现
如今,河南省儿童医院已经快速成长起来,足以承担起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担。
据周崇臣介绍,自河南省创建阶段、国家试点建设阶段至今,实现了核心能力的“6大提升”,即平台提升、技术提升、人才提升、科研提升、教学提升、管理提升。
其中,2017年以来,医院新增发展平台30余个以及开展了数百项新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国内领先,填补了省内空白。
人才提升方面,医院国家、省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不断涌现;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学科团队、高水平专家、特聘研究员以及郑州市卫生事业后备培养人才等,在医院形成了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且在不断壮大中。
科研提升方面,省市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新增不断,国家级科研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省部级科研项目不断增长。令医院激动的是,2021年首次获批承担科技部“十四五”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科研经费逐年提升,2021年首次突破1000万元,等等。
教学提升方面,医院不仅有10余个国家级、省级教学培训平台,还有近600人的带教师资队伍,承担着在院研究生培养,住培、专培学员培养以及基层骨干医师和非中医类别医师等的继续教育。
同时,排名反映了医院管理提升。据了解,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中,医院2019年位列全国儿童医院排名第10位;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中,医院2020年儿科学排名全国儿童医院第11位。而且,医院是全省第二家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测评认证的医院。
强大自身不是河南省儿童医院的唯一目标,以跨区域儿科医疗联盟带动区域儿科高质量发展,才是河南省儿童医院的真正想做的事。
数年来,医院向上联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承接国家级的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向下联合河南儿科医疗联盟236家成员单位,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和区域均衡布局,河南外转率显著下降,基本实现了“儿童大病不出省”的阶段性目标。
毫无疑问,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用实践证明了,输出医院托管输入医院,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模式行得通,且有助于形成“三高一低一下沉”(见数字提文),能满足儿童“大病不出省”,让患儿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