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馆藏照片整理开发实践与思考
——以天津图书馆为例
2022-08-06李小北
李小北
(天津图书馆 天津 300000)
图像是记录信息的重要载体,包含多种语义信息。照片作为图像的一种,能够清晰、写实地反映照片所拍摄时代的真实环境,是历史的无声记录者,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图书馆收集文献的来源与途径,使得馆藏资源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为满足读者需求,挖掘馆藏价值,深化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应重视对各类馆藏资源的价值开发。照片直观、生动地再现了过往历史,是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利用数字技术对馆藏照片进行整理开发,通过挖掘照片中的信息,形成特色馆藏,不仅能够完善馆藏资源建设体系,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开展与自身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1 公共图书馆整理开发馆藏照片的意义
照片详细记录了历史,还原、再现了过往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对其进行整理与开发,不仅能够保存图像资源,再现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对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利用率的提升和服务项目的扩展与深化也有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照片文献再生性保护
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是图书馆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对馆藏照片进行保护、整理与价值挖掘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图书馆珍藏的照片出版时间跨度较大,以天津图书馆为例,馆藏照片多出版于20世纪50至90年代,入藏时间过久导致照片出现了相纸卷曲、粘连、发霉以及图像脏污、被覆盖等破损情况。对馆藏照片进行数字化整理与保存,能够避免在后续利用过程中再次翻阅照片造成二次伤害,实现对珍贵原件进行长期保护与有效利用。
1.2 有利于提升照片文献利用率
照片具有一定的纪实性,是珍贵的史料资源,但一些图书馆未对其进行整理,导致这些珍贵文献长期搁置在书架上,无人问津,成为“死”文献。在数字化整理与再生性保护的基础上对照片内容进行价值挖掘,将纸质资源转为数字资源,建设以照片为对象的图像数据库,依托图像数据库开展各项借阅、流通、讲座等推广活动,为公众了解过往事件提供渠道的同时,一些反映本土城市发展进程的照片也可以为本地发展史研究提供详实依据,助力城市发展。将尘封已久的“死”文献唤醒,提高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水平与文献资源利用率。
1.3 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服务深化
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就是馆藏资源,依托馆藏照片进行图像数据库建设,并结合现代数字化技术以图像数据库为基础推出系列讲座与主题展览等各项活动,满足读者阅览需求,为一些科研机构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迎合当今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将本馆馆藏与城市特色结合,为本土旅游增添文化气息。既完成了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又能够将图书馆服务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1.4 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性产品开发工作的推进
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多依托馆藏书籍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创作,照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积极挖掘其内在价值,提取其中的元素与内容运用到文化创意性产品的研发与创作中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对于一些反映本地城市建设与街区发展的照片进行二次打印,既可以装订成册形成可出版的照片集,也可以作为明信片、藏书票等进行售卖,还可以开发数字文创产品,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了解城市旧貌提供有力的史料。公共图书馆馆藏照片的整理开发能够促进本地文化、旅游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打造图书馆品牌的同时,助力宣传城市名片。
2 国内公共图书馆馆藏照片整理开发现状
现阶段国内公共图书馆对馆藏照片的价值开发实践,主要集中在依托馆藏照片资源建设特色图像数据库与举办主题展览两方面。
2.1 建设特色馆藏图像数据库
对馆藏照片进行整理的目的除保存图像资源外,更主要的是方便读者借阅,提升照片文献利用率,更好地发挥照片文献的价值。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在对馆藏照片进行利用方面多采取建立特色图像数据库的方式。首都图书馆下设在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库“北京记忆”中的《旧京图典》图库,将所藏照片按照历史、景观、艺术、风俗、经济、文教、人物七个专题进行分类,点击图片即可在线浏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与桂林图书馆也分别建有《广西民国照片》与《桂林旧影》两个自建照片数据库,遗憾的是这两个数据库需输入读者证账号才能远程访问。
2.2 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展览
以全息投影与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展示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图书馆依托馆藏数字资源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展览,提升用户参与度与交互感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开始尝试将馆藏照片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并依托照片资源推出一系列主题展览。国家图书馆的“百年守望”特藏精品展,专门开辟了展示馆藏老照片的专栏,并将照片数字化上传到网站,可供所有读者阅览。成都图书馆的《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建成后,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进行主题展览,两者合作将线上数据库搬到线下进行展览,使成都市民与游客从视觉上感受到百年成都发展进程,为公众了解成都百年巨变提供了渠道。
3 天津图书馆馆藏照片整理开发实践
3.1 馆藏照片现状
天津图书馆现藏一批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老照片,共计四万余张,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了记录。这批照片多数由新华社出版,能够确保其来源的权威性与内容的真实性,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馆藏照片现藏于典藏咨询部书库,装在牛皮纸袋中,纸袋印有天津图书馆财产登记号、分类号、主题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数量、编号、尺寸、摄影者等信息。由于这批照片出版时间较早,保存不当,相纸脱水、老化、变脆,已经发生了开裂、发霉、粘连等情况,导致照片图像脱色、完整度被破坏,与照片相匹配的文字描述也由于油墨脱落而无法辨认。除此之外,封面、照片以及文字描述多存在信息缺失和顺序混乱的情况,部分照片主题与封面所标注的主题无法对应,这些情况给照片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重重困难,使得对这批照片进行整理与保护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3.2 馆藏照片的数字化整理
由于这批照片已经出现了卷曲、缺失、图像污损等情况,为有效保存馆藏文献资源,避免照片在价值挖掘与开发过程中遭到二次破坏,需要对其进行数字化整理。
3.2.1 构思样式
想要对这批照片进行开发利用,首先要摸清它的整体状况,综合掌握所包含的各项信息,对照片价值的开发模式进行初步设想。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时,随机抽取100包照片为样本,摸清照片所包含的各项信息,构思照片数字化整理的框架。经工作小组讨论后决定创建Excel表格,提取照片的编号、题名、分类号等八项信息,建立照片总目录。
3.2.2 照片数字化
选用虹光精密AW6100型号扫描仪对牛皮纸袋、照片以及袋内文字信息进行逐一扫描。扫描选取彩色300分辨率,保存为JPEG格式。扫描的同时展开对照片文献的序化整理,扫描之后对文字信息进行识别、提取,做到照片与文字描述一一对应,随后将数字化后的各项原件按流水号存档。
3.2.3 照片复验、核查
由于照片的扫描工作由小组成员分工进行,无法及时分辨重复主题,可能存在对相同主题的照片进行重复扫描的情况,需在照片扫描工作完成后进行复验,及时筛掉重复照片。其次,要尽量对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要素进行核查,确定照片的真伪。最后,对数字化的照片资源进行校验整理,以免出现重复、漏存、存错的现象。
3.2.4 完善照片总目录
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完善照片总目录的各项内容,将数字化之后的照片与文字资源等信息进行整合,并对各项数据进行超链接制作,为后续进行照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素材。
3.3 馆藏照片的修复与保护
相纸纸质坚硬,出现卷曲、弯折等情况对后续价值开发带了很大的困难。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小组成员多方查询如何解决照片卷曲的问题,得知现今常用的照片修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采取手段对卷取照片进行展平,但大多数展平方法均会对照片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另一种是使用技术手段对图像内容进行修复,即运用软件对扫描仪器和摄影仪器预处理过的照片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强行将照片展平只会让照片破损更加严重,即便相纸能够展平,图像内容也会遭到破坏。为避免对照片造成二次损害,对于扫描仪无法一次扫描完整的大幅图纸采取拼接方式进行图像拼接,并利用Photoshop等工具对因照片破损、污渍等影响图像完整性的照片进行适度调整和修复,以最大限度还原图像内容。
数字化加工处理与修复工作结束后,对照片重新进行归档。纸质图像资源对于保存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计划将照片进行除尘后,放置于半透明无酸纸装具中,收藏于恒温恒湿的书库,以期更好地保存这批珍贵的照片文献。
3.4 馆藏照片的价值开发
在历史新闻照片中,编辑整理和梳理归纳是重要的价值凸显手段。对照片文献进行价值开发,应致力于挖掘照片信息,并不断归纳、总结,揭示信息间的关联。照片文献的价值开发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工作,在数字化之后,结合图像信息以及文字描述进行主题归纳,才能更好地开发照片的文献价值。
3.4.1 馆藏照片的价值挖掘
要更好地开发照片价值,首先对照片价值进行挖掘,梳理照片所含信息,按主题进行归纳,形成专题,为后续价值开发工作提供便利。
天津图书馆馆藏照片拍摄时间跨度大,期间经历多个重要历史时期。根据照片内容可开辟出多个专题,如反映建国之后与国外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外交专题,包括《中苏友好合作万岁》《中非友谊长青》等;工农业建设专题包括《水稻良种的选育方法——系统选种》《飞跃发展中的机械工业》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文艺工作专题包括《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万水千山:话剧剧照》等经典曲目的表演剧照。
除此之外,馆藏照片中不乏一些反映城市本土建设与发展的专题照片。如《海河十年绘新图》对海河的治理过程进行了详尽介绍,留存了当时海河治理施工的重要史料,是天津水利工程建设的缩影;《农业学大寨》《学大庆精神走大庆道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记天津市河东区同议大街小学十二年坚持办工厂》等一些照片反映了当时天津工农业生产与建设的具体情况;《天津体育》《刻苦锻炼,增强体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等照片对天津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进行了记录。
3.4.2 馆藏照片的价值开发
天津图书馆现存照片文献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依托馆藏资源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为天津市一些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
天津图书馆重视与出版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多次依托馆藏照片资源进行了图书出版。如丛刊《读图时代》、摄影专集《千里江城》等。还曾与《城市快报》合作开设《图说天津》专栏,并与《今晚报》合作承办馆藏照片展览。
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往往跟城市的历史发展联系密切。馆藏照片中不乏一批反映天津本土建设的文献。天津图书馆向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与天津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了许多再现当年历史景观与人文风貌的照片,为天津市的老城区改造与本地品牌老店的重建提供了史料支撑。如向天津市桥园公园的建设提供有关天津特色桥梁的历史资料,为天津老城博物馆的建立提供照片文献,与天津市城市规划档案馆合作举办《近代天津城市规划图片展》等。天津图书馆利用馆藏本土城市建设的照片为公众了解过往历史与津沽旧貌提供了渠道,增强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提升了馆藏照片文献的利用率。
4 公共图书馆馆藏照片整理开发工作的建议
照片在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各类文献资料中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这些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直观记录的图片,经过整理与挖掘,能够成为信息资源建设的丰富素材。
4.1 拓宽照片采集渠道
照片多存于电视台、出版社、档案馆等机构,部分照片也可能存于摄影者和收藏爱好者手中。为丰富图像数据库的内容,公共图书馆应扩宽照片采集渠道,在馆际合作之外,加强与博物馆、档案馆以及传媒集团的合作,并鼓励社会进行捐赠,让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照片的征集中来。将多渠道采集的照片一同数字化,搭建图像数据库,不仅可以丰富数据库的内容,也可以节约经费,避免重复建设。
由于照片拍摄时间跨度大,入藏时间早,在照片采集整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很可能对照片内容不甚了解。为保障照片真实性,在照片采集时要注意查阅相关资料对采集到的照片进行核查。
4.2 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内容中提到“数字化资源的整合要突出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充分体现信息内容的关联性和信息组织的条理性”,要求在数字资源建设中,注重对文献内容的揭示。图像数据库的建设对馆员信息组织能力与业务素养要求较高,如何进行数据库框架搭建,如何建设科学、系统的检索系统都需要图书馆员认真思考。公共图书馆多以开展流通、借阅服务与阅读推广活动为主,多数馆员对于文献修复与数据库建设不甚了解。为此,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馆员职业能力体系建设,定时邀请业内专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向馆员传授文献修复、数据库建设等知识,培养一批既具备专业阅读推广技能,又了解文献修复、信息挖掘与数据库建设的专业人才,为照片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智力支持。
4.3 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平台
照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首选就是将其数字化并建成图像数据库。国家图书馆核发的《关于公共数字文化工程2019年度数字资源联合建设著录规则》中涉及了地方报纸、少数民族语言书刊和图书的数字化项目的加工标准,而照片这一特殊载体在采集、著录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公共图书馆在图像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图像内容揭示不明显、图像检索方式混乱、数据库功能单一且开放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
数据库标准化建设不仅能够节约人力、物力资源,还能够更广泛地推广和利用图像数据库。首先,在元数据的著录格式方面,参考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联合建设著录规则的同时,吸取其他公共图书馆对于图像数据库建设的经验,尽可能建立起一个标准化的著录标引规范。其次,在数据库检索方式设置方面,注意揭示照片主题,明确资源导航,开发多样检索,并尽量保证数据库平台的开放性,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进行查询、阅览,提升图像数据库的利用率。
5 结语
馆藏照片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蕴含着大量的语义信息,如何提取图像中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是值得业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天津图书馆的馆藏照片整理工作还在继续,有关照片保护与价值开发的设想也在不断完善。毋庸置疑的是,此项工作不仅可以推进天津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更有助于各项特色服务工作的开展,对于文旅融合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助力城市旅游文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