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肽水平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2-08-05周保丹乔卿均
周保丹 李 君 高 飞 乔卿均 董 辉
(1.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南阳 473000;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南阳 473000)
脑胶质瘤属于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由大脑与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致,会对患者脑组织造成压迫,导致颅内压升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目前,开颅手术为治疗脑胶质瘤的常用术式,但该治疗方式损伤较大,且术中肉眼辨识度较低,无法彻底切除肿瘤,临床应用局限性较大[1-2]。近年关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已被神经外科列为重点研究项目,随着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在该病治疗中不断应用,其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肽水平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旨在为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术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4例脑胶质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各42例。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颅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45.93±5.48)岁;肿瘤直径1~6cm,平均肿瘤直径(2.94±0.51)cm;体质量指数(BMI)18.2~28.6kg/m2,平均BMI(24.08±1.25)kg/m2;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14例、Ⅲ期8例;肿瘤位置:枕叶3例、额叶15例、颞叶24例。微创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46.12±5.30)岁;肿瘤直径1~5cm,平均肿瘤直径(2.90±0.52)cm;BMI 18.1~28.8kg/m2,平均BMI(23.97±1.22)kg/m2;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16例、Ⅲ期6例;肿瘤位置:枕叶5例、额叶17例、颞叶20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均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3)具有手术治疗适应证;(4)行为无异常,具有交流沟通能力,精神功能正常,能够积极配合临床诊治。排除标准:(1)合并脑疝、昏迷;(2)术前接受过放化疗或其他辅助治疗手段;(3)肝、肾功能不全;(4)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3 方法
开颅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采用全麻,首先进行颅脑开窗术,暴露病变中心及周围浸润部分,将肿瘤与周边病变组织切除,对病变组织及正常组织界限进行判断;针对分界不清或体积较大者,首先在瘤内切除,减压后将周边病变组织分块切除,止血后,缝合切口。微创组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采用CT-脑立体定向仪(ASA-602S型,深圳安科公司提供)对患者头部进行扫描,对目标靶点三维坐标值进行计算,对开颅点、手术轨迹进行确定;全麻后,于导向针引导下,将手术入路取于肿瘤最近部位,皮层切开,暴露病灶,依据预定范围彻底切除肿瘤,止血后,缝合切口。
1.4 评价指标
(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神经肽水平:经腰椎穿刺抽取两组脑脊液5mL,分别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及氨酸升压素(AVP)、β-内啡肽(β-EP),分别由上海凯博生化试剂有限公司、上海研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试剂盒,2次测定时间分别为术前、术后12个月时。(2)功能康复: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4]评估患者健康状态,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神经功能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估,评分范围0~42分,神经功能损伤与评分间呈正相关关系;2次评估时间分别为术前、术后12个月时。(3)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并发症(偏瘫、失语、感染)及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TNF-α、AVP及β-EP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TNF-α、AVP及β-E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患者TNF-α低于开颅组,微创组患者AVP、β-EP水平高于开颅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TNF-α、AVP及β-EP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KPS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KPS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开颅组,微创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KPS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脑胶质瘤生长于脑深部及脑功能区,且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6]。手术为治疗脑胶质瘤的优选方法,治疗时不仅要将病灶组织切除,还要尽可能减轻对肿瘤周围正常脑组织造成的损伤[7]。开颅手术治疗主要依据主观视觉及手术经验完成对病灶的切除,术中需要开阔的手术视野,以充分暴露病灶组织,极易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影响患者正常脑组织及神经功能[8-9]。同时,开颅手术中往往难以将病灶组织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清,导致病灶残留,增加术后复发风险,影响患者预后。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中结合计算机扫描影像技术与定向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脑组织结构与病灶位置,对开颅点进行准确判断,于直观下完成手术操作,有利于将肿瘤病灶彻底切除,提高病灶切除率,降低复发风险[10]。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中采用立体扫描技术能够准确判断手术路径,进而减少对正常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更精准地将病灶清除,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保留患者脑部神经功能[11]。正常情况下,脑脊液TNF-α水平较低,但脑胶质瘤患者发病后,肿瘤自身分泌或肿瘤负荷会导致巨噬细胞分泌TNF-α,TNF-α水平过量会对机体免疫应答反应造成一定影响[12]。经研究发现,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时,会对神经功能造成损伤,而AVP、β-EP属于内源性活性物质,可对神经系统起到保护作用,故通过测定手术前后AVP、β-EP水平可对神经功能、手术侵袭性严重程度进行评估[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微创组患者TNF-α低于开颅组,AVP、β-EP水平均高于开颅组,术后微创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开颅组,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相近。以上结果说明与开颅手术相比,在脑胶质瘤患者中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有利于AVP及β-EP等神经肽水平的恢复,降低TNF-α水平,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且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常规开颅手术中凭借术者主观视觉及手术经验对病灶进行切除,可能会导致病灶切除不彻底,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大;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于直视下进行操作,可将病灶彻底切除,实现精准切除,降低对患者的脑功能损伤[14]。但本次研究中仅纳入84例脑胶质瘤患者,样本量小,故为获得更为准确的研究数据,还有待临床深入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脑胶质瘤的治疗。
综上所述,在脑胶质瘤患者中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有利于降低TNF-α水平,促使AVP、β-EP水平的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健康状态,且复发率低,是治疗脑胶质瘤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