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价值分析
2022-08-05曾婷
曾 婷
(江西省上犹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江西 上犹 341200)
糖尿病为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功能障碍引起[1-2]。近年来,随生活、饮食习惯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重,糖尿病患者人数日渐增多,且患病年龄日趋低龄化[3-4]。患者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表现,可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产生负性影响[5-6]。当前,糖尿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患病后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糖药物,以维持血糖稳定。然而,单纯依靠降糖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效果欠佳。研究显示[7],根据糖尿病发病机制,阻止疾病发展,改善病情是治疗关键。而控制饮食,降低糖分摄入量,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水平过高。鉴于此,本文以9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分析自我饮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90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7例(60.00%),女18例(40.00%);年龄42~68岁,均值(55.10±2.42)岁;病程2~16年,均值(9.12±0.89)年;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2例(4.44%),2型糖尿病43例(95.56%)。观察组:男25例(55.56%),女20例(44.44%);年龄40~68岁,均值(55.12±2.45)岁;病程2~17年,均值(9.21±0.94)年;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3例(6.67%),2型糖尿病42例(93.33%)。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诊断确诊。②相关治疗可耐受。③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伦理编号:JXSY2022016)。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疾病。②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③严重全身性疾病。④妊娠、哺乳期女性。⑤恶性肿瘤与重大疾病。⑥语言沟通障碍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健康指导:分析糖尿病病因,告知预防措施。同时,指导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通过召开讲座、发放手册等方式,提高认知。耐心倾听并鼓励患者问题,为其答疑解惑。②用药指导:针对处方药,帮助了解药物相关内容,告知药物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③血糖、血压等指标监测:密切监测患者血糖、血压变化,了解用药效果及用药安全性,以便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变化,以免不良反应,并及时施以干预。④运动指导:指导患者适量运动,提高机体代谢能力,并提升身体功能和免疫力,延缓疾病发展。
1.3.2 观察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同对照组。自我饮食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如下。
1.3.2.1 预先分析 首先,了解患者饮食方案,掌握患者饮食结构、喜好等,查找饮食问题,介绍日常饮食注意事项,以及不良饮食对患者病情的不良影响。而良好的饮食习惯,能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积极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对自身饮食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自我饮食管理的重视程度。
1.3.2.2 记录指标 自制糖尿病自我监测登记表,将其发放给患者。在登记表中,患者需要填写的内容有体质量、饮食量、血糖值等。并指导患者在备注栏中,填写日常不适症状或表格中没有的内容。指导患者记录表填写方式,并指导患者血糖自我测量方式,要求患者下次就诊时,将填完的登记表交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1.3.2.3 饮食管理 依据患者基本情况、病情、并发症等,联系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制订日常饮食摄入计划,确保能量摄入均衡合理。体质量正常患者,糖摄入量250~300 g/d;肥胖患者,降低糖摄入量,150~200 g/d。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25%,胆固醇摄入量<250 mg/d;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
1.3.2.4 家属参与 在糖尿病患者中,多数患者为老年患者,随着老年患者年龄增长,其记忆力明显降低,可能会影响护理干预进展。因此,与患者家属沟通,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达到有效监督效果,促进护理计划顺利进行。同时,提高家属对饮食了解程度,协助患者营造良好饮食条件。
1.3.2.5 随访监督 ①专设糖尿病咨询热线:将印有有效电话号码的医院自制宣传手册发放给患者,督促患者及其家属若有任何问题和疑虑,均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的方式,获得医院的帮助。②软件应用:指导患者下载食品份量转化软件(免费),输入身高、体质量等相关指标,以获取每日摄入量建议。患者可以根据医师建议,联系自己的喜好,对食物进行自由搭配。③留取联系方式:获取患者电话、微信等,除指导患者就诊外,还能监督患者饮食管理情况,以便及时纠正不良情况。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①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②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③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行为量表,包括普通饮食、运动、药物服用、血糖监测、特殊饮食及足部护理等,满分77分,得分高,代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高。④护理满意度:采用NSNS量表评估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部分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与部分满意度的和。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5.0,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α=0.05,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糖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的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脂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指标的对比(mmol/L,)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指标的对比(mmol/L,)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普通饮食、运动、药物服用、血糖监测、特殊饮食、足部护理及总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对比(分,)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22%(37/45),观察组95.56%(43/4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4.050,P=0.044)。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多为2型糖尿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不足,引起患者血糖异常。临床分析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发现:糖尿病发病因素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遗传等存在一定相关性[8]。在诸多发病因素中,其关键因素是饮食,饮食不仅影响疾病严重程度,还对患者疾病控制产生影响。糖尿病治疗中,除通过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外,还可通过饮食控制血糖。基于饮食角度观察,加强饮食控制,能降低患者身体对糖摄入量,规避机体葡萄糖水平超过正常身体负荷而诱发血糖波动情况[9-10]。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机体长期呈高血糖状态,可影响身体小细胞及功能,血糖异常波动,可诱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发生。
当前从患者对饮食知识了解程度上观察,仍不容乐观。因患者对饮食存在错误认知,导致患者每日糖摄入量过量,而其他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机体营养摄入不平衡[11-12]。针对上述问题,糖尿病疗程中,需注重糖尿病饮食知识的普及,联系患者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饮食计划,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并且饮食护理的目的,还需帮助患者明确饮食目标,即:严格控制每日糖分摄入量,保持营养均衡,纠正机体代谢状态,进而养成良好饮食习性,进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13-14]。本研究中,采取的是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实施目的旨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血糖水平变化,制订针对性饮食计划。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饮食计划[15-16]。通过加强饮食健康宣教,对患者展开饮食监督、指导,使患者了解饮食知识,提高患者对饮食知识的自我管理,合理搭配膳食,有意识规避饮食风险,确保饮食符合标准,达到降糖降脂的目的[17-18]。从本次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实施情况观察,根据患者病情、饮食喜好等综合评估结果,制订饮食计划,并提高患者对健康饮食的了解程度,确保日常饮食的规范性和合理性[19-20]。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血糖、血脂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血糖、血脂指标的控制,与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存在相关性。而加入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控制效果更好,充分证实了自我饮食干预的有效性。而且观察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患者对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及其护理满意度的评价观察,自我饮食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饮食知识的了解程度,确保执行效果,进而保证自我饮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自我饮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