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2022-08-05王家运
王家运
(东港市第二医院内一科,辽宁 丹东 118313)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代表,是心脏供血不足、心肌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患者病情加重期间常伴有心律失常症状,即心跳频率等异常情况[1]。心律失常分为快速与慢性心律失常类型,前者主因是心肌缺血等因素导致的心肌细胞自律异常表现,进一步增加了冠心病患者的猝死风险[2]。快速心律失常是循环内科常见病之一,能够直接影响患者全身血流状态,可能诱发急性心力衰减,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心源性猝死。短时间内、迅速有效的纠正患者心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患者心功能,避免出现猝死等严重后果。针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疾病患者临床上以药物治疗方法控制和改善患者心率、心电图指标为主。胺碘酮作为第三类抗心律失常代表药物之一,目前被广泛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救治,临床研究证实,合理应用胺碘酮,可有效治疗阵发性心房扑动及室上性心动过速,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3]。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例进行试验研究,总结胺碘酮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均为心内科患者,时间均选自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总计90例。进行此次受试的9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分组治疗,对照组、观察组例数一致。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56.80±6.50)岁;患者病程1~3年,平均(1.50±0.50)年。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龄42~77岁,平均(57.30±6.80)岁;患者病程1~3年,平均(1.80±0.60)年。两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基线资料接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①心电图检查确诊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②患者对胺碘酮等药物无禁忌。③患者自愿参与研究。④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5]:①过敏体质患者。②其他原因无法配合参与患者。③预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或精神异常者。④患者基线资料不完整。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45例冠心病患者吸氧、降脂、抗血栓、控制血压与心率等常规治疗。
1.3.2 观察组 给予患者常规治疗配合胺碘酮治疗。胺碘酮(70~150 mg)静脉注射治疗,患者心房颤动需立即用药,用药后15 min观察患者病情,心室率>120次/min情况下需再次注射,之后按0.50~1.00 mg/min速率静脉滴注。
1.4 观察指标 记录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后心率、心电图指标(P-R间期、Q-T间期)、心功能指标情况。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6]显效: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24 h后心率明显下降至正常值范围内,且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QRS波群恢复正常。有效: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心悸、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得到缓解,仍可见快速心律失常,但心率较前明显降低,24 h后早搏减少。无效: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未达到显效与有效效果。
冠心病快速以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与有效例数总和/病例数×100%。
1.6 数据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计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观察指标数据。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一类的计数型指标以(n)、(%)的形式描述,心率、心电图、心功能指标一类的计量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采用(χ2)和(t)检验计数与计量指标差异值。P值小于0.05,证明冠心病患者治疗后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77.78%。见表1。两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组间的治疗效果对比,χ2=6.1538,P<0.05。
表1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组间临床疗效分析
2.2 心率、心电图指标比较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组间心率、心电图指标对比见表2。两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组间心率、心电图指标差异显著,经统计学计算均P<0.05。
表2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组间心率、心电图指标对比()
表2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组间心率、心电图指标对比()
2.3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组间心功能指标对比见表3。两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组间心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显著,经统计学计算均P<0.05。
表3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组间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3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组间心功能指标对比()
注:a比较治疗前,P<0.05。
3 讨论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的血管腔狭窄、阻塞、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性心脏病[7]。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患者集中在中老年阶段,且吸烟人群、高血压以及糖尿病人群、肥胖人群均为冠心病的多发群体[8]。心律失常作为冠心病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代表,患者有明显心率不齐以及胸闷等症状表现,从而增加了患者的致死风险,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以及基本生活质量[9-10]。心脏保持恒定节律进行收缩及舒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前提,心脏是人体能够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的根基。而心脏可以维持恒定频率进行搏动,其根本原因在于窦房结的自律性,心跳经窦房结引起,因此,当窦房结电流释放出现问题时,则引发心律失常疾病。心律失常即窦房结激动异常产生于窦房结之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心脏活动起源导致的心脏搏动频率异常,患者有胸闷、乏力、心悸、气促等症状表现,病因是心血管疾病、感染等[11]。快速心律失常可单独发病,也可合并冠心病发生,即心率>100次/min,发病原因十分复杂。针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方法较为常用[12]。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许多,常见的主要为β受体阻滞剂、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及钾离子通道阻滞剂等。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多离子通道受体阻断剂,其半衰期较长、抗心律失常谱广,对多种心律失常均有效果,同时起效快,可以同时抑制钠、钙、钾等多离子通道,消除心脏折返激动,降低窦房结兴奋性,减少其起跳频次,抑制复极过程,在对抗快速心律失常病症的同时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灌注,能够有效延长动作电位产生期间与心肌不应期的情况,从而消除折返激动,控制患者心率,从而改善患者心脏自律与心肌传导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心率。周凌峰研究指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除采取常规治疗外,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且用药安全性高,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疾病方面有积极临床意义[13]。
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加行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且治疗后心率与心电图指标(P-R间期、Q-T间期)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胺碘酮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治疗预后效果显著。此次试验结果与李世震的研究结果接近,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显著,P<0.05[14]。胺碘酮具备高效抗心律失常作用,根本原因在于胺碘酮不仅对β受体进行阻断,同时可以对心脏内钠、钾、钙等多离子通道进行抑制,并且在起效过程中不会对心肌出现负性肌力作用,不会加重心脏负荷,引起心力衰竭;在快速纠正心律失常同时,改善患者自律性,并增加心率的触发活性以及折返激动。此外,胺碘酮除纠正快速心律失常以外还具有非常好的抗心房颤动的功效,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患者病死率。尽管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有非常多的优势,且安全性非常高,但是仍不推荐作为长期服用药物,因其长期应用同样会对心脏造成负担,长期应用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加重,出现心动过缓等。因此,临床用药时,如需长期应用,需在药师及医师指导下,以最大限度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利于患者心率调节,治疗效果良好。另外,冠心病的发生和患者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有关,需结合疾病的诱因进行非药物干预,如季节交替情况下做好保暖工作,日常控制情绪大起大落,合理的进行运动、体力劳动,合理的饮食,限制烟酒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