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深度融合下湖南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

2022-08-05曾新洲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教现代农业湖南

李 怡,曾新洲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培养和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涉农高职院校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为加快培育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湖南高素质农民队伍,2020年8月31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0年湖南省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方案》指出:2020年继续发挥有意愿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涉农高等院校的主体作用和影响力,围绕地方现代农业发展和全产业链需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广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湖南涉农高职院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规模优势、人才优势、技能优势和智力优势,进一步提升学校产教融合发展的能力,创新育人模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深度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2]。对于推进职业院校实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院校的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持续转化,打造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新型职业农民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被认为是“会经营、善管理、懂科技”的农村新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一般认为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职业,是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经营技术和管理技术,且能在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得收益的从业者[3],并将其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3种类型[4]。

2 产教深度融合下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策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家庭农场、特色小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会成为未来具有中国乡村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伴随着新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类型的发展,涉农高职院校需要培育大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从当前农业生产市场的发展来看,特色农业的发展始终在农业市场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特色能为一个地区带来巨大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要使涉农高职院校承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取得一定成效,与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形成有效对接,就必然要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理念来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

2.1 建设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搭建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技术技能的实践和积累,是提升农业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产业的重要方式。涉农高职院校应增强涉农人才培养和树立服务“三农”意识,紧密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现代农业产业链,按照“对接前沿技术、对接企业标准、对接岗位需求”的思路,遵循“真实场景、典型任务”的原则,搭建一批高水平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升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

2.2 政校企共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随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趋势的增强,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在我国大量涌现。它是在相关政府部门指导下,相关行业企业、农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多方加入,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为目的,以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手段,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非独立法人组织。近年来,湖南省农类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快速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业教育集团,合作育人优势逐步显现。2008年4月,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衡阳农林职业教育集团是湖南省首家农林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湖南省已有4个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示范职教集团(见表1)。

表1 教育部示范性农业类职教集团培育单位(湖南省)

这些农业职教集团搭建多元协作平台,大力承接各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通过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技能,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衔接,构建多层次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服务了湖南人才培养和现代农业发展。

2.3 制定个性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

新型职业农民在文化和技术上相比传统农民具备更高的素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3种:第一种是我国高职、中职毕业后返乡创业或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或经营的学生;第二种是外出打工或退伍军人中的返乡人员;第三种是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的传统农民群体。这三类人群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大相径庭,各自的培训需求也会截然不同,因此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涉农高职院校必须为他们量身定制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计划,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安排好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

3 产教深度融合下湖南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探索实践

根据《2020年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5]来看,2020年全省高职院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总人数42.75万人,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达116.4万人日,比2019年增长226.05%。

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是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力量。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型农民培训培育,该校坚持以“隆平品格”为引领,以学技、专技为出发点,以从农、兴农为落脚点[6],利用校内多功能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实训教学基地和校外多方位的培训培育平台,突出劳动教育和实践实训教学,开展技能竞赛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证,联合省市及各县区、农委、扶贫办、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其他中专学校,致力培养“隆平型”职业农民[6]和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截至2021年10月,该校累计培训培育“隆平型”职业农民30 000余人,2 526人参与组建专业合作社,1 260人成了种养专业大户,520人建设了家庭农场,6 000余人成了农业技术员[6]。该校现已成为湖南省扶贫办、农业农村厅、科技厅新型职业农民定点培训基地。

3.1 坚持职业培训与产业结合,搭建产教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专业平台

涉农高职院校应深入基层对农村产业发展状况及特色产业资源进行充分调研,紧紧围绕当地特色产业,与地方优秀企业、知名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专业化的农民培训平台[7]。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达15 000人次。该校于2013年开始创办休闲农业专业,是全国开办休闲农业最早的高职院校之一。湖南省望城区、长沙县、沅陵县、永兴县、江永县5个县区因地理条件优越,是全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学院通过充分调研,几年前就与它们签订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战略合作协议[8],共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通过践行“课堂+基地”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和“基地公司”,开展现场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教学,由授课教师现场操作、直观讲解,课堂既有理论解读,又有实践演示,教学效果极佳,培养了大量懂休闲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休闲农庄主700多人,休闲农业产业新型职业农民19 600多人次,成功引导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每人每年创收达2万元以上[8]。此外,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基层农技员培训、乡村旅游技能培训、对外劳务特色培训基地等20多个培训平台,积极开展涉农类技术培训,年均培训2 600余人次。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湖南省惠农培训中心、湖南省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等平台,充分发挥学院涉农商科特色,重点开展新型产业扶贫带头人、农技人员和困难农民工免费培训,培养出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5年来,共培训2万余名乡村振兴人才,其中现代创业创新青年398人次、产业扶贫带头人41人次,综合满意度达93%。

3.2 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优势,构建产教融合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新模式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来,湖南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正逐渐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来。通过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整合了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促进了资源共建共享,这是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的完善,有利于真正培养一支适合中国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学校+集团+联盟”集团化办学道路,曾牵头组建湖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和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等,有效整合湖南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的优势资源,实现农业职业教育链与农业产业发展链有效对接,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在“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万名工程”、省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4个项目中分步将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话推广相结合,将推普贯穿于科技服务现代农业全过程,显著提升了农村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农民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脱贫。近4年累计开办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142期,培训人数达27 800人次[9]。该校与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牵头组建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业教育集团,也一直致力于加快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该集团投资近千万元打造高标准、实战化农机专业技能培训基地——中联农机学院,多次承办省、市级大型农机技能竞赛和培训活动,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 000余人次,为农民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助推乡村科技振兴。

3.3 结合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优化产教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相比其他的职业培训,具有以下几个“复杂”:培训主体原职业复杂、培训目的复杂、培训内容复杂、培训方式复杂。又因其是职业农民,一般会选择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在培训时必须将产教融合理念深入培训之中。基于以上两点,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之前,涉农高职院校必须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方案,以此来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帮助农民实现愿望,振兴乡村产业。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农业农村部和湖南省扶贫办的农业科技培训基地,自2014年以来一共举办村干部培训班6期,培育具有大专学历的村干部300余名;组织省市的农村科技骨干培训、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62期,其中,培训来自全省特别是大湘西地区的学员有20 844人。多年来一直坚持以“最强的力量、最好的场地、最优的师资、最佳的模式”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人员到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健全科技人员到县服务的工作机制,在培训内容上,该校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在选派科技人员(学校派往各地农村的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时把握“两个结合”,即选派对象与派驻单位的需求相结合,与农业、医疗、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项目相结合,紧紧围绕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有计划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创业致富。在培训方式上,该校已成功探索出“专家教授上课+实习实训操作+现场考察观摩+国家职业资格考证”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武陵山区的村寨、田间向农民传授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新技术,具有“课堂教学听得懂、实际操作提高快、观摩学习见识广、结业拿证好处多”的显著成效,让成千上万的农民掌握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10]。

4 产教深度融合下湖南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优化对策

根据当前湖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状况,结合湖南涉农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的优势,拟提出产教深度融合下湖南涉农高职院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4个层次的优化对策。

4.1 培训对象更精准

培训开始之前,学校可以先进行摸底调研,充分了解参培人员的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需求将培训对象精准分类,为分层分类培训做好准备。

4.2 培训内容更接地气

在明确了参培人员的不同培训需求后,为他们设置个性化的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贴合湖南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实际以及学员所在当地的产业特色,确保学员学完后真正“用得上”。

4.3 培训方式更灵活

充分考虑农业、农民的特点,培训时间上坚持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培训方法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多采用问题导向、分组合作等方式,让农民主动参与到培训当中,提高农民学习的积极性[11];实践操作应走出课堂,把培训多安排在田间地头和实训基地。农民直接和专家进行信息和技术交流、经验分享,更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4.4 培训机制更健全

一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培育和激励机制。建立师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师资培训强度和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培训能力,学校制定相关文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去。二是建立学员培训跟踪机制。坚持抓好学用结合、跟踪服务,避免学员学而不用、学而无用,将培训效果转化为脱贫成果、致富产业。

5 结 语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重要基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湖南涉农高职院校应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继续深入探索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策,为社会培育一批具备创新意识、能推动湖南农业农村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高素质职业农民。

猜你喜欢

产教现代农业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