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对高强度训练后下肢训练伤的防护效果

2022-08-05吴秀双邢文未宝龙华

武警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髌骨拉力受试者

李 彬,刘 莉,吴秀双,高 皓,邢文未,宝龙华,王 敏

军队训练伤类型以下肢损伤为主,集中在膝、大腿及足踝。在训练中合理应用支架、矫形器等辅助工具,是降低训练伤风险的重要手段。肌内效贴透气性好,不易发生过敏反应。研究表明,肌内效贴能有效缓解肌肉疲劳、减轻疼痛、改善下肢肌肉力量。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普通人群,对高原环境下军队人员高强度训练所致下肢损伤的防治运用少见报道,本研究以肌内效贴进行下肢防护干预,探讨其效果,从而为预防训练伤提供新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06至2019-07从参加某高原集训的参训人员中选择51名战士,均为男性。试验前一周由同一名骨科专业医师对受试者进行健康风险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首次参加集训;(2)年龄21~25岁;(3)体重60~75 kg;(4)自愿参与本试验。排除标准:(1)既往有骨折、肌腱、韧带外伤或手术史;(2)皮肤有感染或伤口者;(3)既往对胶布、药膏过敏者;(4)测试期间有感冒、腹泻或其他疾病者;(5)3个月内有下肢肌肉、关节疼痛病史。

1.2 分组及处理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肌内效贴组(KT组)、安慰剂贴组(PT组)和静态拉伸组(SC组),每组17人。主要材料:肌内效贴(5 cm×500 cm,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贴布。处理方法:(1)肌内效贴组:受试者取坐位,自然屈膝,取一条Y形肌内效贴贴布,锚固定于股直肌中上段,以25%拉力向下延伸至髌骨上方后沿髌骨内、外缘包绕髌骨,重叠于髌韧带上。另取两条I型贴布,均以25%拉力,第一条从股骨大转子下缘,沿股外侧肌走形到达髌骨外缘;第二条自大腿内侧中上1/3开始,沿股内侧肌走形经髌骨内缘沿内侧副韧带走形止于胫骨内侧。再取一条Y形贴布,锚固定于胫骨结节稍下方,以25%拉力向近端延伸至髌骨上方后沿髌骨内、外缘包绕髌骨,重叠于髌骨上缘。再取一条I形贴布,中间为锚固定于胫骨结节上,两端以25%拉力向膝后延伸环绕小腿(图1)。(2)安慰剂贴组:受试者取坐位,自然屈膝,将3条预先裁剪为5 cm×10 cm的肌内效贴分别沿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纵轴向下延伸至髌骨上方,贴扎过程中不施加任何拉力。(3)静态拉伸组:受试者取站姿,手握住脚踝,将脚跟拉向臀部使下肢过屈,当股四头肌有牵拉感时保持30 s,休息10 s 后重复上述动作,每10次为一组,每天行三组拉伸动作。试验期间,出现肌内效贴脱落时,立即进行重新贴扎。

1.3 主要观察指标 所有受试者进行10 km武装奔袭训练科目(海拔高度约2200 m,负重30 kg),各组受试者在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及训练后24 h、48 h和72 h,分别进行以下指标测量,选取受试者右下肢为指标测量部位。(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用于评估肌肉的酸痛程度。受试者取站立位,游动标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0~10分,无痛~最痛)。评判标准: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一般,>8分为差。(2)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受试者取俯卧位,完全屈膝,量角器测量屈膝角度。(3)大腿周径。受试者取坐姿、伸膝位,于髌骨上缘5 cm、10 cm、15 cm处测量大腿周径,每处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4)Lysholm评分。包括疼痛、不稳定度、绞锁感等8个指标,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症状越轻。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分析 51名受试者均完成测试,样本无脱落,均进入结果分析。三组间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表1)。

2.2 不同时间点观察指标比较 三组训练前各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训练后即刻、24 h、48 h、72 h,KT组的VAS值均低于SC组和PT组(<0.05),SC组在训练后72 h低于PT组(<0.05)。在训练后24 h、48 h、72 h,KT组的ROM均高于SC组及PT组,其中KT组在训练后48 h及72 h 对ROM的改善明显优于PT组及SC组(<0.05),SC组在训练后72 h对ROM的改善优于PT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大腿周径在训练后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0.05)。训练后即刻后三组的Lysholm评分出现降低,24 h达到最低点,随后逐渐升高。其中KT组在训练后48 h的评分高于PT组及SC组(<0.01),其余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3 讨 论

肌内效贴作为一种能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运动损伤领域。Mohammadi等发现肌内效贴能增强肌肉力量;祁奇等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研究中发现,肌内效贴可以增加股四头肌等速向心性收缩及离心性收缩肌力。在训练中以肌内效贴对下肢进行适当贴扎,可以起到防治训练伤的作用。

3.1 缓解肌肉酸痛 高强度训练容易引起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压痛等症状,引发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本体感觉改变及局部组织水肿等一系列症状,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增加。DOMS一般在运动后24 h内症状逐渐加强,24~72 h内达到峰值,5~7 d逐渐减轻。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的VAS值在运动后24 h显著增加至峰值,在随后的48 h内逐渐下降。在训练后不同时间,KT组的VAS值均低于SC组和PT组,说明肌内效贴对DOMS后的肌肉酸痛有缓解作用,且有助于缩短其进程。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肌内效贴能拉伸至原长度的140 %,这种极佳的延展性可对皮肤的机械感受器产生刺激,协助肌肉收缩,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2)肌内效贴产生的拉力能将其附着的局部皮肤提起形成皱褶,增加了皮下组织间隙、加速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使局部肌肉氧供增加,并将聚集在受损肌肉组织的致痛炎性因子带离,减少了炎症反应;(3)肌内效贴能促进本体感受输入及抑制高敏组织的的神经活动,从而缓解肌肉疼痛和减轻组织肿胀。

3.2 不限制关节活动 剧烈运动前后肌内效贴均不会限制ROM。Merino 等发现,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腘绳肌、下背肌肉和腓肠肌在使用肌内效贴后,可以改善坐位体前屈水平,提高ROM;Lumbroso等将肌贴运用于腓肠肌上增加了7.7 %的膝伸直角度。本研究中,KT组在训练后48 h及72 h的ROM改善优于其余两组,提示肌内效贴可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机体的柔韧性。肌肉疼痛和软组织结构改变等原因常会导致关节活动度减少,肌内效贴能减少关节活动疼痛感觉反馈。此外,肌内效贴扎通过刺激皮肤上的机械感受器,增强了对于关节位置精细信号的感知,增加了贴扎部位的感觉输入,减轻患者心理上的恐惧,进而改善ROM。本研究发现静态拉伸对于改善关节活动度也有一定作用,这是由于拉伸可以施加一定负荷于软组织,改变肌肉、韧带以及其他软组织的某些属性,继而改善机体柔韧性。SC组在训练后72 h对ROM的改善优于PT组,提示静态拉伸对增加关节活动度有一定作用,因此训练前的拉伸有其必要性。而肌内效贴既能改善柔韧性,同时不影响关节活动,是一种更优选择。

3.3 调节肌肉张力 肌内效贴可以调节肌肉张力,改善肌肉功能。研究表明在股内侧肌等长收缩过程中,贴扎肌内效贴24 h后诱发肌肉运动单位显著性增加,并且这一效应在贴扎后72 h仍可检测到。为防止高强度运动下髌骨内外应力分布不均衡而引起膝关节疼痛,我们于股内侧肌使用了一条I型贴布,以支持膝关节内侧结构,加强关节稳定性。试验结果也提示KT组在训练后48 h的Lysholm评分高于PT组及SC组,说明肌内效贴能加强关节稳定性,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

3.4 注意事项 在使用肌内效贴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对拉力的选择,如本研究选用25 %的拉力,是因为受试者近期无下肢肌肉、关节疼痛病史,采用此拉力可达到筋膜矫正和肌肉软组织支持的效果,从而预防下肢肌肉骨骼的损伤。如已发生疼痛,则可根据损伤程度将拉力在50% ~100%区间调整,以起到固定、矫正关节位置的作用。但拉力不要超过140%,因拉力过大会改变肌内效贴的力学特征。(2)肌内效贴主要适用于5 km武装越野等高强度训练时对膝关节的保护,目的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同时缓解肌肉疼痛;也适用于蛇形跑等有急停动作的科目,因为能限制前交叉韧带的过度前移。但对于平时一般性训练不建议使用,避免由此带来的依赖性。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缺少对肌酸激酶活性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分析。本研究初步证实,肌内效贴能有效缓解高强度运动后的肌肉酸痛等症状,改善柔韧性,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可作为一种有效防治下肢训练伤的技术手段向基层部队推广。

猜你喜欢

髌骨拉力受试者
寻找最“长寿”的膝盖
制作拉力板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髌骨反复脱位,建议手术治疗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
适度惩罚让人进步
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
与较胖者进食 食量会增加
陈旧性髌骨骨折合并股四头肌挛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