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刍论
2022-08-04韩雪莹窦德强冉小库王丽娜曲扬
韩雪莹 窦德强 冉小库 王丽娜 曲扬
摘要:课程思政强调通过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随着全国高校陆续开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药学专业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文章分别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校园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对中药学专业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简要剖析。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医药院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9-0017-04
基金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NZYJGSZ2021049,LNZYJGSZ2021024,LNZYJGSZ2021 0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指导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全国高校陆续开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经历了初步探索和推广之后,课程思政已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广泛共识,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目前,国内各高校均在不同领域和角度下积极探索,以课程思政的落实为立足点,有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中药学专业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下面,分别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校园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对高校推进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简要剖析。
一、学生方面
调查发现,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00”后大学生已成为校园的主体,他们充满青春和朝气,为大学校园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前几代大学生相比,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物质环境和学习环境下的“00”后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较为鲜明的个性,他们观念开放,更容易接受外来新鲜事物,但有的由于缺乏分辨能力有时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误入歧途,有的集体观念较为缺乏,虚荣心较强,喜欢在物质生活上进行攀比。调查还发现,部分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缺少中医药文化自信,缺乏为祖国中医药事业奋斗的热情和信念,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另外,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部分中药学专业学生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往往只注重能带来经济利益回报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或者忽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学习,导致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容易被经济利益所诱惑,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或健康上的伤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所有这些,都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对中药学专业大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中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品德高尚、技术高超才是真正合格的中医药工作者,必须坚持思想道德水平与专业技能同时提高,将来做德艺双馨的中医药从业者。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师授课时不仅要向学生讲解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还要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宏图大业之中,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可塑性最强。高校必须抓住这个青年成长的黄金时期,通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中药学专业学生既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又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更是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及多种综合业务能力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积极投身于人民卫生健康医疗工作,继承和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专业课教师方面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实践者,是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药学专业课教师,必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做到传授知识,又要做到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学生的优秀品格、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
首先,要走出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误区。调查发现,广大中药学专业课教师非常赞同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也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强烈愿望,并身体力行,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策略,但限于很多专业课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具体实施出现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例如,有的专业课教师由于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不知道怎样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缝渗透到专业课知识教学之中,也不知道如何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巧妙地把握好思政教育内容的切入点,因此简单地把课程思政错误地理解成“课程”加“思政”,只是在表层加入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简单拼凑、生搬硬套,这样就会使得课程思政教学显得比较牵强、生硬。还有的专业课教师错误地把课程思政理解为前四十分钟进行专业课教学,后五分钟进行思政内容教学,或者前三十五分钟进行专业课教学,后十分钟进行思政内容教学,而且这些思政内容往往节选自思政课程,这样就造成课程思政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重复授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能较好地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内在辩证统一关系,反而人为割裂了两者的有机联系,难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难以达到课程思政教学预期的协同育人目的。可见,高校迫切需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素养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能力。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是保证和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切实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长效机制,引领专业课教师走出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误区。一方面,高校要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丰富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知识,及时更新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知识结构,坚定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信念,并引导专业课教师有效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高校要定期举办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研讨会,让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互补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开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其次,要针对新生代大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式。传统的高校专业课教学通常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听讲。显然教师处于具有绝对话语权的强势地位,而学生处于失语的弱势地位,师生双方很少进行真实的思想情感交流,造成教师不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学生心里的实际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这种传统的枯燥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会让个性鲜明的新一代大学生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进而学习时敷衍了事。针对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注意采取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对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学会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了解学生心中的症结所在,并在沟通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重视人文关怀,进而转变教学观念,认真研究新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把以往直接向学生灌输教材内容的观念,转变为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针对新一代大学生“不喜欢说教式、灌输式教育”的特征,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参与性的课题活动,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对人生价值进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药学类专业的特点是培养周期长、课业负担重,与大学其他专业相比,中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科目较多,专业课学习压力较大。既要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更要落实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因此高校中药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也较多。考虑到专业课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还可以设计和制作时间短、信息容量大的微课,或引入高质量的慕课等网络在线课程,让学生提前预习,把以往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拓展为线上和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赢得更多的课堂讨论时间。要根据课程内容,灵活采用PBL(问题导向式教学法)、C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医药传统优秀文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实践证明,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受到新一代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能够切实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品质,有效提高课堂的出勤率、抬头率、点头率和满意率。通过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模式,能够以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把专业课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植入学生心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步进行,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校园人文环境方面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为了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支持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中医药院校作为旨在为中医药现代化培养专业人才的医学类院校,与文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相比,人文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范畴,因此,中医药院校一方面需要为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另一方面需要把人文素养、人文关怀融入每一门中药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让所有的专业课程都承载育人的功能,切切实实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高校在中药学专业教学中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各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中药学专业各门课程体系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通过课程思政教学,使学生既能系统掌握中药学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实际技能,又能树立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及敢于创新、勇攀医学高峰的科学探索精神,做到“德才双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要让所有的中药学专业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的中药学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都肩负起思政育人的神圣职责,为社会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中医药现代化急需的复合创新型专业人才。
四、社会环境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大人民群众总体上形成了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社会上有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乱象。比如,社会上有时可能出现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逐步侵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极少数大学生可能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出现扭曲,迷失人生正确方向,价值取向上的功利性日趋明显,对物质生活追求日益增加,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日趋淡化。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影响和动摇少数意志不坚定的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学习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既要具有对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具有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更要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这就需要高校在中药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讲述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更要突出思想价值的引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良的社会风气。为了避免青年大学生步入歧途,高校要深入分析形成不良社会风气的原因,全方位加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情怀的培养,既要利用好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也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学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和道德滋养作用。例如,在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入中醫药研究史上众多名人的感人事迹,如古代神农尝百草、李时珍完成药学巨作《本草纲目》、屠呦呦发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等。要引导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发挥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提高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五、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校园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对推进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研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法以及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机制。中医药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中医药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职责,因此,中医药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參考文献:
[1]万林艳,姚音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2]杜鸿志,刘义梅,张秀桥,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药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20(07).
[3]潘颖洁,金策,黄真,等.融入中医药文化和工匠精神的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J].中医教育,2020(02).
[4]黄海鹏,门瑞雪.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
[5]韩雪莹,窦德强.中药化学课程思政“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1(04).
[6]董馨,布仁,李春燕,薛培凤.“大思政”格局下中药学专业《色谱分析》课程思政的融入点探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S2).
[7]陈振振,杨鑫伟,赵婷,等.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中药药理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1(17).
[8]覃文慧.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教学思政元素和践行路径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02).
[9]耿子凯,王少平,张加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中药学专业教学体系及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05).
[10]唐文文,杨颖,田秋月.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中药药理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1(07).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Han Xueying, Dou Deqiang *, Ran Xiaoku, Wang Lina, Qu Yang
(CollegeofPharmacy,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alian116600,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hasizes that by fully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contained in various disciplines,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various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realizing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value shaping,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ability train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With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each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made a lot of attempts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but sometimes they also encounter som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encountered in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udents, teachers, campus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maj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talent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