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的着力点探赜

2022-08-04张佳郭志敏

成才之路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一体化思政课立德树人

张佳 郭志敏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能够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文章从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學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等五个方面,论述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的着力点,以期充分发挥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整体育人优势,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9-002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高校思政课发展路向研究”(项目批准号:20JDSZK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遵循‘八个统一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JSZZX2009)的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并进一步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重申了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性,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下面从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等五个方面,论述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的着力点,以期充分发挥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整体育人优势,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样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一体化建设。

1.坚持党的领导和指导思想的统一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成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指挥棒。不同学段因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不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有较大差别。要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同向同行,就要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一体化建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顺利推进,需要强化顶层设计的改革创新,实施强有力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政策文件为支撑。国家层面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一体化制度建设。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师资不足、教材内容重复等,要齐抓共管、步调一致,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二、教学目标一体化

教学目标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活动最终都是以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出了总目标。由于学段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有相应的子目标。

1.教学子目标的统一性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其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目标也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目标。“它贯穿并决定了各子目标,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取向、授课内容、教材编写、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各子目标都要以总目标为圆心,为总目标的实现服务。目前,我国已基本搭建了实现总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框架,为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子目标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看似简单,但其最终实现必须是基于众多子目标的达成。不同学段和同一学段思政课的子目标呈现出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和纵横交织的复杂结构形态,此种形态的呈现又是基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因此,高校要针对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设置具体教学目标。首先,教学子目标纵向衔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不同学段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设定的。小学阶段以感性认知为主,价值观教育也以经验化、直观化的教育方式为主;初中阶段受教育者的理性认知能力处于启蒙阶段,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高中阶段受教育者的理性认知逐渐走向成熟,逐渐具备较为理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阶段受教育者的理性认知仍未达到成熟阶段,但却是理性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和理性认知视野不断拓展的阶段。当前的思政教育有时未能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在纵向子目标设定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设定跨度较大、教学目标设定边界不清,这种目标边界不清晰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基于以上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纵向子目标设定存在的问题,《意见》为各学段的思政课划定了清晰的课程目标,即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这样的界定,并不意味各学段教学子目标绝对并列,而是各学段课程目标既边界清晰又逻辑递进,呈“螺旋式上升”一体化建设状态。使命担当的形成离不开政治素养的提高,政治素养的养成离不开扎实的思想政治知识教育,这样的知识教育又是建立在道德情感的启蒙上。以抗击新冠疫情为例,小学阶段通过抗疫故事向学生讲述国家之于个人的意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初中阶段通过抗疫精神打牢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通过抗疫制度提高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精神。其次,教学子目标横向贯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教人”以达到“育人”的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关怀。而“教人”“育人”的过程是通过一个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呈现出来的,因此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就会包含多重横向子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目标等。所以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学目标一体化呈现出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和纵横交织的非常复杂的结构形态,诸子目标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三、教学内容一体化

调研发现,当前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现象。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重复并不是不被允许的,而是要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可以重复的,哪些知识点是必须重复的,哪些知识点是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升华的。笔者通过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较高学段相对于较低学段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并且缺乏理论深度递进,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部分教学内容缺乏逻辑必然性,各学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均相互独立;不同学段有时没有根据受教育者身心成长规律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

针对以上问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与分析,对所涉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清理不必要的重复知识点,并对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知识点进行统一布局,优选不同学段专家队伍统一编写教材,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和前后表述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其次,针对必要重复的知识点确定讲授侧重点,避免将必要重复滑落为简单重复。例如,焦裕禄的故事在每一个学段讲什么、怎么讲呢?根据学生的身体、心理和认知特点,小学阶段可重点讲述焦裕禄这个“人”,让学生感知焦裕禄身上坚韧的毅力和为国奉献的精神;中学阶段可重点讲述“事”,让学生在初步涉入社会之后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通过具体的“事”熟知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阶段可重点讲述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的高度统一性,并进一步升华,将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女排精神等汇聚为中国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地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根据不同学段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特点设计教学环节。中小学段学生感性认知发达,学生往往更关注直观的、生动的社会现象,对与具体生活情境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认识世界多表现为描述和接受。因此,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突出教师的带领,更多地运用显性教育。大学学段学生的理性认知逐渐走向成熟,认识世界多表现为反思和突破。因此,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多地运用隐性教育。

四、教师队伍一体化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者、指导者,是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的主体,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主管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应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不断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输送高水平人才。要为各学段核定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增设专门培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在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的同时,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要更多地开展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研修培训,组织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经常一起参加主题培训或交流研讨,使得熟悉不同学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的教师在交流研讨中既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能在听取多方讨论之后修正或强化自己的意见,建立并高效利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究交流平台。除了在专业内开展交流研讨之外,《意见》还明确指出“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交流机制”,进行跨学科的交流研讨。虽然学科划分一般来说会有明确的界限,但是教法、学法并不会有严格的区分,通过跨学科交流研讨,不同学科的教师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甚至因学科的碰撞会形成新的知识的增长点,让思政课更有信心和能力面对不同学科背景、思维活跃、逻辑缜密的新时代学生,同时帮助其他学科的教师更好地完成“守好一段渠”的历史重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本真,汇聚集体的力量,实现“育人”的终极目标。

2.建立健全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通过共同開展教材内容研发、课程环节设计、教学方法研究、资源共建共享”,最大限度挖掘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不同学段的教师平等对话,良性沟通,认真审视问题性质,找准理论的切入点和输出点,就能够将重复性的知识点讲出“不重复”的韵味。尤其是一些持续性的、学生关注度高的社会热点,如果不同学段均采用较为相似并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越是到高的学段,就越会让学生的“疲惫感”增强,参与性和主动性减弱。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该通过集体备课,明晰不同学段思政课的内容和目标,由浅入深挖掘育人资源,做到不同学段有效衔接,提高教学有效性。仍以抗击新冠疫情为例,同一社会热点在大中小学的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呢?小学阶段,要重点讲述抗疫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讲故事”是贯穿大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会讲故事、讲好故事非常重要”。故事通俗易懂,并且好的故事往往富含人生哲理。在小学阶段,讲好故事非常重要,除了能够增强小学生的代入感之外,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疑惑,在故事中学会如何面对人和事。中学阶段,要以学生对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的关注点为切入点,讲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和坚持党的领导等内容,以此坚定中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唤醒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阶段,除了要引导学生关注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疫情科研进展之外,还要通过思政课,引导学生结合疫情防控理解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勇担时代重任。

五、教学评价一体化

教学评价是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最终要通过一体化教学评价进行反馈,要通过一体化的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促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道路。

1.建立一体化评价目标

培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也就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评价目标。大中小学各学段无论遵循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制定什么样的评价过程、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都要以此为评价目标,不能脱离甚至背离该评价目标。

2.遵循一体化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标准的设定,就可以对评价目标的实现进行综合评估,前提是评价标准务必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可信性。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人”是非常复杂的存在,那么,就必须通过量化评价指标、细化评价标准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化育人心的效果。要将思政课教学活动层层分解进行量化,尊重不同学段和同一学段存在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地制定评价标准。

3.采用一体化评价方法

教学任务的开展无论是横向维度还是纵向维度必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因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不同必然呈现出复杂性,那么,采用单一的、固定的评价方法就难以科学、准确地反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在总体遵循评价—反馈—提高的原则基础上,要尽可能让过程中的参与者均有一定的评分额度,如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学段互评、校企互评等多样化评价方式。要构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借助大数据的精准优势,尽可能使评价方法多样化、科学化。

六、结语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其本身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通过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等措施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使受教育者更有获得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蒋旭东.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与系统性布局论析———以大中小学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为视角[J].学术论坛,2020(06).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

[4]谢守成,程仕波,张淼.关于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沟通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01).

Exploration of the Focu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Zhang Jia, Guo Zhimin

(Hetao University, Bayannur 015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can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cu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schools from five aspects: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each se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etter train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tegrated;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一体化思政课立德树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