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饲粮代谢能需要量研究

2022-08-04陈志龙程忠刚丁发源蒋守群

饲料工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饲粮公鸡母鸡

■陈志龙 阮 栋 程忠刚 丁发源 蒋守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青脚麻鸡是经过我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大中型企业的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培育出的优质肉鸡,目前在广东、山东、上海、重庆等省市建有育种和生产基地,已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广泛销售,并且广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持续看好。但与青脚麻鸡育种技术相比,其营养与饲料配套技术研究严重滞后,严重制约了青脚麻鸡的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本试验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培育的青脚麻鸡(68日龄出栏)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的能量需要量,为青脚麻鸡精准饲养技术体系建立提供基础。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试验分别选用1、23 日龄和46 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青脚麻鸡,分3 阶段进行饲养试验。小鸡阶段(1~22 日龄)、中鸡阶段(23~45 日龄)、大鸡阶段(46~68日龄),每阶段试验均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将试验鸡共分为5 个处理组,1~22 日龄1~5 组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92、12.13、12.34、12.55 MJ/kg 和12.76 MJ/kg,23~45 日龄1~5 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34、12.55、12.76、12.97 MJ/kg和13.18 MJ/kg,46~68 日龄1~5 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76、12.97、13.18、13.39 MJ/kg 和13.60 MJ/kg,每组分为公、母各3个重复,每重复73只鸡。

1.2 试验饲粮(见表1~表3)

表1 1~22日龄阶段各组试验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表2 23~45日龄阶段各组试验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表3 46~68日龄阶段各组试验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根据中国饲料营养价值成分表(第15 版)[1]计算饲料配方。各阶段饲粮除代谢能水平不同外,其他营养水平一致。每阶段饲喂不同代谢能水平的试验饲粮,各阶段试验饲粮营养水平参考《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中黄羽肉鸡营养需要标准[2],科学配制试验饲粮。每阶段试验开始前,将试验所用原料一次备齐,并测定饲料原料粗蛋白,然后根据实测值调整饲粮配方。

1.3 饲养管理

试验用鸡在试验场地网上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小鸡阶段1~22日龄为破碎料),自由饮水,按常规饲养操作规程饲养,并按常规免疫程序免疫。

1.4 测定指标

1.4.1 生长性能

在每阶段试验结束前一天晚20:00断料供水,于次日清晨以重复为单位测定空腹重、结料,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试验期间每日观察鸡只健康状况、精神状态,记录死亡数,并及时对死亡鸡及其所在栏剩料量称重。

1.4.2 血液生化指标

每阶段试验结束以重复为单位称鸡空腹重,结合称重,每个重复选取2 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鸡,翅静脉采血4 mL,采用离心机离心分离制备血清,置-20 ℃冰箱保存,用于测定血清中尿素氮(BUN,采用脲酶法)、胆固醇(CHOL,采用酶终点法)和三酰甘油(TG,采用氧化酶法)含量。

1.4.3 胴体品质

每阶段将采血后的试验鸡放血致死,测定全净膛重,完整分割腹脂并称重,以全净膛重和腹脂占活鸡重的百分率衡量胴体品质。

1.5 数据分析

试验测定指标以重复为单位采用SAS 系统GLM过程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s 法进行多重比较。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总标准误”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当数据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较达到显著水平再采用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Y代表对应主效应指标测定值,X代表饲粮能量水平,A和B分别为方程二次项和一次项的系数,C为方程的常数项)进行回归分析,二次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值[即-B/(2×A)]即为青脚麻鸡的适宜饲粮代谢能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4)

表4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4 可见,1~22 日龄阶段,公鸡2 组料重比最低,显著低于1组(P<0.05)。母鸡2组和3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公、母鸡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23~45 日龄阶段,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平均日增重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母鸡平均日采食量1 组显著高于4组和5组(P<0.05);公鸡2、3、5组和母鸡3、4、5组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1组(P<0.05)。

46~68 日龄阶段,公鸡3、4 组末重显著高于1 组(P<0.05),平均日增重3 组显著高于1组(P<0.05),料重比2、3、5 组显著低于1 组(P<0.05)。母鸡末重和平均日增重1 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料重比1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

2.2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胴体品质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知,1~22日龄阶段公、母鸡全净膛重、腹脂率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3~45日龄阶段随饲粮代谢能水平提高,腹脂率提高,公、母鸡均呈现5 组腹脂率显著高于1 组和2 组(P<0.05)。46~68日龄阶段腹脂率随代谢能水平升高逐步提高,公、母鸡均表现4 组和5 组腹脂率显著高于其他3 组(P<0.05);各组间全净膛重无显著差异(P>0.05)。

表5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胴体性状指标的影响

2.3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6)

由表6可知,1~22日龄阶段,公鸡1组和3组血清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组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1 组和4 组(P<0.05);母鸡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尿素氮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6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青脚麻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mmol/L)

23~45日龄阶段,随饲粮代谢能水平提高,公、母鸡血清胆固醇水平各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46~68日龄阶段,公、母鸡血清三酰甘油含量和公鸡胆固醇含量(除2组外)随饲粮代谢能水平提高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各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2.4 根据回归方程估计青脚麻鸡的适宜代谢能水平(见表7)

如表7所示,采用料重比为主效应拟合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得出,1~22日龄青脚麻鸡公鸡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48 MJ/kg,母鸡为12.26 MJ/kg;23~45 日龄青脚麻鸡公鸡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92 MJ/kg,母鸡为12.95 MJ/kg;46~68 日龄青脚麻鸡公鸡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3.31 MJ/kg,母鸡为13.33 MJ/kg。

表7 二次回归模型估测青脚麻鸡各饲养阶段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

3 讨论

3.1 饲料代谢能水平对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为了获得满意的动物肌肉蛋白沉积,需要在饲料中提供足够能量来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所以适宜的能量水平对提高肉鸡生长速率、饲料转化率和胸肉产量是很有必要的[3]。本试验结果显示,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各饲养阶段青脚麻鸡的料重比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一般来说饲料代谢能过高会使鸡的采食量降低,从而导致生长变得缓慢[2]。研究表明,随着日龄增加,肉鸡所需要的蛋能比下降[4-5],在相同的蛋白质水平下,肉鸡机体达到负氮平衡所需的代谢能更高,所以在46~68 日龄阶段,肉鸡末重和平均日增重随饲粮代谢能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3~45日龄和46~68日龄两个阶段料重比均为公鸡3组最低,母鸡4组最低。

3.2 饲料代谢能水平对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胴体品质的影响

饲粮营养水平作为遗传因素的补充,对肉鸡胴体品质有一定的调控作用[6]。本试验表明,从23日龄开始到68日龄,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高,青脚麻鸡腹脂率增高。这与周桂莲等[7]得到研究结果相似。有研究表明,肉鸡腹脂率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增高呈线性增加[8-10],说明饲粮能量达到一定浓度以后,主要用于腹脂沉积而非用于生长。

3.3 饲料代谢能水平对不同饲养阶段青脚麻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新陈代谢能力的变化可以由血清生化指标体现。其中血清尿酸氮可以反映饲粮蛋白质品质和利用情况,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含量则反映了机体脂肪沉积程度[11]。本试验结果显示,1~22 日龄阶段,公鸡1 组和3 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 组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1 组和4 组(P<0.05)。23~45日龄阶段,随饲粮代谢能的增加,公、母鸡血清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46~68日龄阶段,公、母鸡血清三酰甘油含量和公鸡血清胆固醇含量(除2组外)随日粮代谢水平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母鸡4组血清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1组(P<0.05)。这和Deepak 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对于青脚麻鸡而言,小鸡阶段的能量摄取更多用于生长,而中鸡阶段和大鸡阶段则更多用于脂肪沉积。

3.4 青脚麻鸡饲粮代谢能需要量

在本试验中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雏鸡的平均日增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料重比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饲粮中代谢能水平有助于提高试验鸡的饲料转换率,增强试验鸡的生长性能,这与张蒙[13]的研究结果一致。而23~45 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在本试验范围内随着饲粮代谢能升高呈下降逐势,肉鸡在饲粮代谢能满足自身需要之后平均日采食量会下降。于是根据采食量、料重比和平均日增重拟合二次曲线分析可得,不同饲养阶段不同性别青脚麻鸡的饲粮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公鸡:1~22 日龄阶段12.48 MJ/kg,23~45 日龄阶段12.92 MJ/kg,46~68 日龄阶段13.31 MJ/kg;母鸡:1~22 日龄阶段12.26 MJ/kg,23~45 日龄阶段12.95 MJ/kg,46~68 日龄阶段13.33 MJ/kg。目前关于青脚麻鸡饲粮代谢能需要量的研究暂无相关报道。梁天柱等[14]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提出8~11 周龄广西东兰乌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55 MJ/kg,陈祥林等[15]研究得出7~12 周龄古典三黄鸡的适宜代谢能为12.13 MJ/kg,王润莲等[16]综合考虑日增重和屠宰性能后推荐7~13 周龄贵妃鸡饲粮中适宜的代谢能水平为12.0 MJ/kg,均较本试验大鸡阶段低。这些研究的差异,可能是因鸡遗传因素、管理水平及地理气候等条件差异所致,所以不同肉鸡代谢能需要量尚需开展针对性研究,为其精准饲粮配制提供参考依据。

4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及曲线回归分析得到,为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不同生长阶段青脚麻鸡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公鸡:1~22日龄阶段12.48 MJ/kg,23~45 日龄阶段12.92 MJ/kg,46~68 日龄阶段13.31 MJ/kg;母鸡:1~22 日龄阶段12.26 MJ/kg,23~45日龄阶段12.95 MJ/kg,46~68日龄阶段13.33 MJ/kg。

猜你喜欢

饲粮公鸡母鸡
高粱型饲粮添加乳化剂和脂肪酶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母鸡
两只公鸡
母鸡下蛋
饲粮与饮水添加酸化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效果研究
肉鸡饲粮中锰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藏蛋的母鸡
说话的公鸡
聪明的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