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对TXA2、D-D及FBG水平的作用
2022-08-04苏静
苏 静
(周村区妇幼保健院 山东 淄博 255300 )
产后出血指的是产妇在娩出婴儿后24h内出血量>500ml,其中超过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而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部分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或凝血功能异常引起[1]。产后出血者最明显生理改变为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持续性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等,如失血过量还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该病是产妇分娩严重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主要方法有宫腔填塞、药物保守治疗、保守手术或介入手术等治疗,鉴于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常见病因,故临床治疗产后出血,常以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控制出血为主。其中缩宫素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临床近年来对产后出血的深入研究发现,单纯缩宫素治疗效果有限,研究认为[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增强常规缩宫素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优势。因此研究采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9年3月~2021年4月此段时间内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96例展开分组研究。对照组48例,年龄范围在23~38岁,平均年龄(27.4±3.9)岁,孕周37~39周,平均(38.5±3.5)周,其中自然分娩者25例,剖宫产者23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29例。观察组48例,年龄范围在24~39岁,平均年龄(26.5±3.5)岁,孕周37~40周,平均(38.9±3.6)周,其中自然分娩者20例,剖宫产者28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26例。所有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4]中制定的关于产后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宫缩乏力;②近期未服用前列腺素抑制类药物;③既往无凝血功能障碍及无出血史者;④无子宫切口伤裂、血液疾病、肝肾疾病等。排除①肝肾功能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凝血功能严重不全者;③胎盘因素、阴道裂伤等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者;④无法配合研究者;⑤精神疾病者、先天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 对患者实施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休克、止血等常规治疗措施。同时给予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缩宫素(国药准字H31020850)20U对阴道分娩者进行肌肉注射,剖宫产患者则宫体注射20U缩宫素;同时5%葡萄糖溶液500ml中加入20U缩宫素行静脉滴注。总使用剂量不可超过60U。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 给予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国药准字H20094183)在阴道分娩完成后肌内注射250μg,剖宫产患者则宫体注射250μg,对于出血明显改善的患者可在15分钟后再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可多次给药,但给药总剂量不可超过2mg。
1.3 观察指标 经过治疗后患者出血情况得到理想控制,用药15min后产妇出现子宫明显收缩,阴道出血量显著减少,则为治疗显效;治疗后患者出血情况控制较为理想;在用药30min内产妇宫缩情况改善,阴道出血量减少,则为治疗有效;治疗后患者宫缩情况与阴道出血量无明显改善,甚至有严重趋势,需另行其他治疗方案,则为治疗无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栓素A2(TXA2)、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的影响,于患者分娩前及分娩后次日清晨抽血其空腹时静脉血5ml,3000r/min离心处理,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对患者TXA2、D-D、FBG、PLT进行检测。同时观察两组产后1h、产后12h出血量等。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2.0 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治疗总有效率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为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D-D、FBG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治疗前D-D、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D、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变化情况比较(x±s)
2.3两组治疗前后TXA2、PL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如表3所示,两组治疗前TXA2、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XA2高于对照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变化情况比较(x±s)
2.4两组产后1h、12h出血量比较
如表4所示,观察组产后1h、12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产后1h、12h出血量比较(x±s;ml)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之一,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早剥、胎盘前置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为导致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由于子宫收缩能力不足,子宫肌纤维无法发挥收缩作用,对血窦无法形成压迫,达到止血作用,而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产妇的危险系数也随着增加,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可导致产妇死亡[5-6]。因此促进子宫收缩力,延长收缩时间,减少出血量,对保障产妇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缩宫素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药物,属于人工合成性抗生育药物,可兴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起到一定的收缩作用,从而减少出血量,但该药半衰期较短,仅为3~4min,短期剂量为40U,且当药物达到一定的饱和度时,即使增加药物用量也不能起到作用,因此在产后出血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整体效果不佳[7-8]。本次研究采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高于对照组的75.0%,且治疗后1h、12h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出血量,保障产妇安全。这是由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属于一种钙离子载体,为前列腺素2α的一种衍生物,因此药物中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甲基衍生物氨丁三醇盐的溶液,可使肌细胞内、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得到有效提高,从而直接刺激缝隙连接形成诱发平滑肌产生收缩作用,对子宫肌形成有效刺激,协调其产生有力收缩作用。且该药半衰期较长,作用时间可达2~3h,且起效时间短,注射后可较快进入血液循环中,15min即可达到血药浓度高峰,使子宫平滑收缩肌长时间保持作用,并对宫体积下段均具有良好作用[9]。研究表明,产妇于分娩前血液系统会自动进行调节,表现为凝血因子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对活血凝血功能造成一定损伤;TXA2是一种血栓素,可使血管痉挛、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FBG则是一种纤维蛋白原,为肝脏所合成,若水平过高,则可导致血栓等并发症发生;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若其水平过高则表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并纤溶亢进[10]。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D-D、FBG水平低于对照组,TXA2高于对照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可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减少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减少出血量。
综上,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产后出血能有效提升止血效果,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改善其凝血功能,促进宫缩,快速达到止血目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