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障碍的作用分析

2022-08-04

健康之友 2022年15期
关键词:监护室重症障碍

周 梅

(日照市人民医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病情往往较为危重,患者受到病痛的折磨导致其睡眠质量较差,加上重症监护室内各种医疗器械以及设备24h不间断工作所产生的嗓音以及各种警报声音无形中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更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睡眠障碍的症状[1]。而对于重症状监护室内患者而言,良好的睡眠质量是保障其机体功能康复以及免疫功能提升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重症监护室内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促进患者尽早脱离危险、转出重症监护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集束化护理模式是一套综合性的护理模式,而且其相关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都经过了循证医学的验证[2],因此护理效果比较显著。本次研究将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伴有睡眠障碍患者抽取了116例进行分组研究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目的即在于进一步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此类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改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2019年8月开始直至2020年8月结束,共计纳入有睡眠障碍的患者116例做为研究对象,均为此时间范围内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并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纳入病患例数均为5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2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49±5.63)岁,其中男性患者占比51.72%(30/58),女性患者占比48.28%(28/58),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9例,循环系统疾病患者13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6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6例,其他疾病患者4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介于2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7±5.85)岁,其中男性患者占比56.90%(33/58),女性患者占比43.10%(25/58),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8例,循环系统疾病患者14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4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5例,其他疾病患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可知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患者意识清醒且无认知障碍。(2)在入院前无睡眠障碍。(3)首次进入重症监护室救治且入住时间超过5d。(4)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入组。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理障碍者。(2)长时间使用安眠镇静类药物者。(3)依从性不佳者。

1.2研究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即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在遵从医嘱的前提下为患者用药并提供用药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1)组建专门的睡眠质量管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有关睡眠管理方面的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对睡眠健康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发生睡眠障碍后对重症患者机体功能的影响以及导致睡眠障碍的各种因素、改善睡眠障碍的相关措施等。通过座谈会、研讨会以及专题报告等形式使护理人员对睡眠管理的循证依据进行收集并加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研讨[3]。(2)向患者开展睡眠障碍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患者对睡眠健康的重视度以及认知度,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正确看待睡眠障碍,并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3)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操作进行加强管理,比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同时避免在重症监护室内高声喧哗,手机需调成静音模式,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保护,可以充分利用床边围帘,避免患者身体暴露,护理操作结束度为患者盖好被褥后方可拉开床帘,避免患者因肢体暴露产生羞耻感影响睡眠,若有夜间操作项目需提前告知患者避免导致患者夜间惊醒。叫醒患者时应轻声呼唤患者的姓名并轻轻拍醒患者。如无特殊情况需尽量减少夜间操作。(4)辅助患者在入睡前做好排泄以及清洁工作,避免夜间起夜对患者睡眠质量造成影响。(5)重症监护室内隔间应使用双层玻璃以减少设备噪音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夜间护理工作人员应加强巡视频次以减少设备报警惊搅到患者,如果患者对嗓音的敏感度特别高时可为其使用降嗓耳塞。(6)夜间需将重症监护室内棚顶照明灯定时关闭,夜间有操作时可借助床头可调节灯,避免对病房内其他患者造成光线打搅。(7)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重症监护室内温度和湿度,保障患者有良好舒适的休息环境,可将重室监护室内色调布置为偏暖色调,也可以适当摆放绿植让患者心情放松[4]。(8)对患者开展对症干预,减少疾病因素对其睡眠情况的影响,比如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5]。(9)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患者置身于重症监护室,其心情难免会紧张、焦虑,加上各种仪器的嗓音和报警声更是导致患者的情绪受到影响,也加强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恐惧感,因此需要尽早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积极性心理暗示,通过病例展示来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加治疗的信心,同时保障患者每日都能与家属进行视频通话以帮助患者建立安全感,在患者病情稳情且对其他病人不会造成干拢的情况下允许家属进入病房对其进行探望[6]。

1.3观察指标

利用李建明等人共同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患者睡眠状况进行评价[7],该量表共计10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范围均为1-5分,得分越高提示该项睡眠障碍越重。在进行测评前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每项的含意,由患者自主评分。

1.4统计方法

2 结果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睡眠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各项评分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SRSS各项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睡眠情况对比分,n=58]

3 讨论

睡眠障碍的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睡眠时间短、入睡后易惊醒以及入睡困难等,这是因为患者的睡眠以及觉醒功能发生紊乱造成的[8],据相关数据统计称,大约有27%的健康人会出现睡眠障碍的情况,若是在重症监护室这一比例则明显上升,这与重症监护室的环境特殊、患者病情危重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关系[9]。重症监护室内患者各项机体功能都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若得不到充促的休息其各项机能就得不到良好的修复,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治疗效果不佳时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睡眠障碍的程度,二者互为因果[10]。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研究组患者开展了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从研究结果能够见到,该组患者经此护理模式干预后SRSS中的各个评价项目的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了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状况。分析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是由于集束化护理干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本次研究成立了睡眠管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的睡眠障碍相关知识进行了强化培训,这就使得护理人员对于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在操作上也更为规范,这样就减少了因护理人员人为因素对患者睡眠质量造成的影响。(2)通过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灯光、温度、湿度、病房色调、降噪处理)能够尽量减少患者因在陌生环境中产生的不适应感,提高其舒适度,进而提升睡眠质量。(3)重症监护室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病痛对身体的折磨,二是疾病和环境对患者心理上的折磨,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开展对症护理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比如通过镇痛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身体舒适度提升后其睡眠质量自然得以提升;另外集束化护理干预还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了干预,让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与病魔斗争的信念和决心,也减轻了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放松后其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从以上几点我们能够见到,集束化护理干预并不是单一的某种护理操作,而是联合了几种经过循证医学验证的干预措施共同协作而成,虽然每个单独护理操作内容已经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了,但是多种措施联合后其护理效果更佳。

综上可见,重症监护室内患者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其出现睡眠障碍的情况,通过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从患者自身以及外界因素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干预,不仅能够预防患者产生睡眠障碍,对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后,有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监护室重症障碍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重症不惑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