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抗ds-DNA 抗体及抗C1q 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2022-08-04徐丛荣魏建威郑登滋林琼花曾敏玲王清泰陈友
徐丛荣 魏建威 郑登滋 林琼花 曾敏玲 王清泰 陈友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福州 35000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常累及多系统,以肾损害最为常见,病死率较高[1~2]。目前判断肾损害以肾活检为金标准,但其因有创性而限制了临床广泛应用。因此临床迫切需要灵敏的血清学指标来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程度,从而早期诊断和采取干预措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的指标,近年来被认为是新的炎症指标,在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中均有报道[3~5],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中应用的报道较少。抗C1q 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的主要致病抗体,结合后沉积在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肾小球上从而导致出现肾损害。有研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抗C1q 抗体阴性的患者很少发生肾损伤[6]。抗ds-DNA 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且抗ds-DNA 抗体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的发生相关。本研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几种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寻找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探讨RDW 联合抗C1q 抗体、抗ds-DNA 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SPHFJP-T2022006-01)。选取2021 年3~11 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20 例为观察组,平均年龄(46.22±14.94)岁,其中男性13 例,女性207 例。患者均符合2010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颁布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诊断标准。另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60 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1.55±20.5)岁,其中男性4例,女性56 例。两组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均排除伴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及泌尿系感染等其他影响肾功能的炎症性疾病。依据肾功能有无受损将观察组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80 例)和肾功能损害组(40 例)。肾功能损害组符合狼疮性肾炎(LN)诊断标准:(1)尿沉渣管型,血红蛋白、红细胞、颗粒或混合管型;(2)肾组织病理活检诊断为LN;(3)持续性蛋白尿>0.5 g/24 h。符合1 项即可入选。
1.2 检测方法 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清晨空腹血检测以下项目:抗C1q 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 抗体, 由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TESmi+Luminex200)采用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RDW 采用西施美康全自动血常规仪检测;C3、C4用西门子特定蛋白自动分析仪采用散射速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沉(ESR)由TEST1 自动血沉仪检测;肌酐(Cr)由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法检测检测。操作按照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采用非配对t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肾损害的相关因素,用条件向前法建立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肾损害诊断价值。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测指标分析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DW、ESR、抗C1q 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 抗体水平均较高,而C3、C4 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和C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测指标分析对比(±s)
表1 两组检测指标分析对比(±s)
项目 观察组(n=220)对照组(n=60) t P年龄(岁)RDW(%)C3(mg/L)C4(mg/L)ESR(mm/h)抗C1q抗体(U/ml)抗核小体抗体(RU/ml)抗ds-DNA抗体(IU/ml)Cr(μmol/L)46.22±14.94 13.30±1.51 973.8±50.26 171.07±16.82 15.82±5.78 4.84±1.86 0.96±0.15 18.68±8.15 59.07±27.19 45.48±15.23 10.40±1.56 1012.2±86.56 256.34±12.31 5.26±3.45 0.35±0.10 0.22±0.08 4.42±1.04 60.23±22.14 0.339 13.093 4.406 36.661 13.500 18.667 36.780 13.506 0.304 0.744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761
2.2 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受损组单因素分析对比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受损组RDW、抗C1q 抗体、抗ds-DN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年龄、ESR、C3、C4、抗核小体抗体、C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受损组单因素分析对比(±s)
表2 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受损组单因素分析对比(±s)
项目 肾功能正常组(n=180)肾功能受损组(n=40) t P年龄(岁)RDW(%)C3(mg/L)C4(mg/L)ESR(mm/h)抗C1q抗体(U/ml)抗核小体抗体(RU/ml)抗ds-DNA抗体(IU/ml)Cr(μmol/L)47.08±14.05 13.09±1.32 993.27±94.64 173.45±14.36 14.97±6.07 2.54±1.08 0.57±0.18 11.09±8.12 56.84±13.01 42.35±16.39 14.24±1.90 968.57±27.61 170.35±17.26 16.67±8.96 15.19±6.13 0.65±1.17 52.83±24.95 59.09±27.00 1.867 4.565 1.585 1.189 1.456 26.113 0.878 18.561 0.784 0.063 0.000 0.114 0.236 0.147 0.000 0.381 0.000 0.434
2.3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肾损害的相关因素 将RDW、抗C1q 抗体、抗ds-DNA 作为自变量,有无发生肾功能损害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抗C1q 抗体、抗ds-DNA 抗体水平升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肾损害相关因素
2.4 ROC 曲线评价RDW、抗ds-DNA 抗体、抗C1q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RDW、抗C1q 抗体、抗ds-DNA 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肾损害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1、0.884、0.880,敏感度分别为72.6%、90.0%、90.0%,特异度分别是63.3%、78.9%、77.2%。三项指标诊断性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抗C1q 抗体的诊断性能最高,RDW 最低。两项联合检测时,AUC 递增顺序为RDW+ 抗ds-DNA 抗体(0.843)<RDW+抗C1q 抗体(0.900)<抗C1q 抗体+抗ds-DNA 抗体(0.903)。因此,抗C1q 抗体+抗ds-DNA 抗体(0.903)的诊断性能最高,与其他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抗C1q 抗体+ 抗ds-DNA 抗体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诊断性能最佳(0.909),与抗C1q 抗体+抗ds-DNA 抗体联合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图1。
图1 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ROC 曲线
表4 观察指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性能
3 讨论
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累及的脏器,如发现晚会发展为不可逆的肾损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7]。因此寻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于提高检出率、早期干预治疗非常重要。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RDW、ESR、抗C1q 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 抗体水平较高,而C3、C4 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功能损害组RDW、抗C1q抗体、抗ds-DNA 抗体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W 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是评估贫血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亦被认为是新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预后。且有研究表明RDW 水平也和肾小球功能受损相关,RDW 水平上升幅度越大,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RF)水平越低,且该指标在早期肾损害时即可表现升高,具有一定的灵敏度[8]。本研究结果显示肾功能损害组RDW 水平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已报道的研究结果相符,证实了RDW 和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RDW 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它是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得出的,具有简便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因此RDW 作为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的辅助指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C1q 是补体系统经典途径的第一个组分,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起到关键作用。抗C1q 抗体是针对C1q 胶原样区的IgG 型自身抗体,实验显示其与C1q 结合后仅沉积在已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肾小球上才导致出现肾损害,解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抗C1q 抗体即提示可能出现肾损害。研究表明,抗C1q 抗体与SELENA-系统性红斑狼疮DAI 评分、肾损害呈正相关[9~10],本研究结论也支持这一观点。
抗ds-DNA 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抗ds-DNA 抗体滴度反映疾病的活动度,可作为提示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11~12]。它与ds-DNA 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为C1q-抗C1q 抗体复合物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营造适合的免疫微环境。两种免疫复合物共同作用更进一步促进肾损害。C3、C4、抗核小体抗体、ESR 和Cr 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该五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体是非特异性免疫中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介导炎症、免疫调节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补体系统被过度激活,C3、C4 因参与机体防御而被消耗,从而导致血清水平降低,导致膜攻击复合物对细胞溶解增强,进一步导致肾损伤[13~14]。抗核小体抗体的靶抗原为核小体复合物,二者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诱发免疫反应,导致肾组织损伤。但本研究进一步对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损害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五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入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首次就诊,病程相对较短,补体系统被激活的程度较浅,从而导致C3、C4 降低程度不明显。另一原因有可能入组的肾功能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的病例数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反映疾病活动度的C3、C4、抗核小体抗体、ESR 在两个组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 作为肾功能的主要检测指标可以直接、有效地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累及程度,但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敏感性较差,对于早期肾脏损伤的提示不佳,易延误诊治,不能用于肾功能受损的早期诊断[15]。
单因素分析受混杂因素影响,因此本研究将RDW、抗C1q 抗体、抗ds-DNA 抗体这几种混杂因素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RDW、抗ds-DNA抗体、抗C1q 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可知,RDW、抗ds-DNA 抗体、抗C1q 抗体水平越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风险相对增加。这几项指标都反映疾病活动度,因此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度对于保护肾脏至关重要。
为评价各临床指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本研究构建ROC 曲线。结果显示,在单个指标中,抗C1q 抗体AUC 最大,敏感度最高,但特异性不够理想。当抗C1q 抗体>2.70 时,应警惕是否合并肾损害,建议进一步检测以明确诊断。联合RDW+抗C1q 抗体+抗ds-DNA 抗体三项指标的AUC 最大,特异度也明显升高。因此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RDW、抗C1q 抗体、抗ds-DNA 抗体升高时,应高度怀疑肾脏受损的可能。
综上所述,RDW、抗C1q 抗体、抗ds-DNA 抗体水平升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3 项指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诊断意义较大。本研究尚存在以下几点局限性:(1)收集病例数较少,代表性不足,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不够好。(2)部分门诊病例资料不全面,无法对入组患者疾病活动度进行判断,未能对疾病按照活动度再进行分组,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另外,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损害的致病机制和发展过程复杂,有可能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未能探索,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