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在晚清的传播
2022-08-04郝秉键
□郝秉键
电影是一种新式媒介方式与文化形态,其发明不仅改变了影像文化的生态环境、生存方式,而且影响到近现代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晚清时期,电影随“西学东渐”之风传入中国,催生出一个新的产业,也革新了国人的文化消费场域,印证了时代的变迁。
电影何时传入中国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尽管法国发明家路易斯·勒普兰斯(Louis Aime Augustin Le Prince)于1888年已拍摄世界首部电影《兰德海花园景色》,美国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于1891年已发明“电影视镜”,但法国发明家奥古斯塔·卢米埃尔(Auguste Lumi è re)、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 è re)兄弟却最终获得了“电影之父”的美称。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契尼大道一家咖啡厅的地下室首次实行公开售票,利用其研制的名为Cinématographe的电影机播放了电影。所播虽然只是几部无声短片,但拉开了电影时代的序幕。这一天以“电影诞生日”载入史册,也使电影成为“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诞生日期的艺术”。为了推广这一伟大发明,翌年卢米埃尔兄弟组织技师进行“全球巡演”。由是电影逐渐走出欧洲,传布各大洲,也理所当然地登陆中国。
关于电影传入中国的路径,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电影首先传到香港,继而传到上海,随后逐渐传入内地。另一种观点认为,上海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播放地。其中何者为是,只要查明两地电影首映时间即可判定。
关于香港的电影首映时间,一般认为是1897年4月28日,放映地点在香港大会堂(City Hall)音乐厅。其依据是,此日香港《剌西报》(Hongkong Daily Press)报道:当日下午,在香港大会堂的音乐厅举行Cinematograph放映活动。所播场景(scenes)总计十余种,其画面栩栩如生,观众如临其境,唯一不足是画面有点抖动。其放映师为查维特(Maurice Charvet)。若无新的资料,1897年4月28日似可视为香港的电影首映时间。
关于电影在上海初次放映的时间,有人认为是1896年8月11日。其依据是《申报》曾于1896年8月10日及14日刊发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可视为电影的“西洋影戏”的广告。但考之于史,“西洋影戏”是指幻灯片,并非电影。从报刊文献看,电影初到上海的时间当在1897年5月间,首演地点为礼查饭店。例如:
1897年5月22日至6月4日,《字林西报》(NorthChinaDailyNews)以“ANIMATOSCOPE”为题,总计九次刊发上海礼查饭店放映电影的广告。依其所言,“Animatoscope”电影放映业已流行于伦敦、巴黎、纽约、悉尼等地,现进入上海展映。其首映时间为1897年5月22日,销售经理为库克(Harry Wellby Cook)。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广告中,第八则广告附带刊发“Animatoscope将在张叔和花园展映”信息,第九则广告附带刊发当日在张叔和花园Animatoscope放映信息。张叔和花园原系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龙之住宅,后由寓沪富商张叔和购得,名之曰“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经过张氏多年扩建增建,该园成为清末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其中建有当时上海最高建筑安垲地大洋房(Arcadia Hall)。
无独有偶。1897年5月28日,《北华捷报》刊发了一篇题为“T h e Animatoscope”的讯息,也报道了同年5月2 2 日上海礼查饭店首次放映电影的情况。其内容与《字林西报》于同年5月24日刊发的一篇题为“ANIMATOSCOPE”的“观影记”雷同。大略曰:本月22日晚,上海侨民在礼查饭店大厅(Astor Hall)首次观看了一场由一种名为Animatoscope的神奇机器播放的影片。该机器在其产地已非常流行,较吾等所熟知的光学幻灯(optical lantern)更为先进、神奇。它以极快的速度展现出大量照片(photographs),其画面如此逼真、生动,一再赢得观众由衷喝彩。整场展映除插入一些令人愉悦的幻灯片外,播放20余条短片(pictures)。一切都非常美好,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火车到站、沙皇游巴黎、工人离开朴茨茅斯造船厂、国王大道、布莱顿等纪实片和海水浴、夫人失踪等魔术。
《字林西报》《北华捷报》皆为英文报,其电影广告主要是面向旅居上海的外侨。最先刊发电影广告的中文报可能是上海的《新闻报》。1897年5月30日至6月1日,该报刊发了张园放映“活小照”的广告。其词曰:
新到爱泥每太司谷浦,以前在礼查演做,今因看客拥挤,择期五月初五日借张园安垲地大洋房内演舞,计价每位洋一元。特此布闻。同年6月2—4日,《新闻报》又刊登了张园放映“电光影戏”广告。其词曰:
新到精致电光影戏,昨在礼查影演,特于初五晚,移设张园安垲地大洋房。九点钟起演,以助华客蒲赏余兴。
此所谓“活小照”“电光影戏”皆为电影的初称,“爱泥每太司谷浦”即“Animatoscope”的音译。这两则广告印证了前述《字林西报》所载于礼查饭店和张园放映电影的广告信息。时人孙宝(1874—1924)亦在1897年6月4日的日记中记下其在张园观看电影的情形:“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
因此,就目前所见资料而言,香港和上海的电影首映时间可以分别确定为1897年4月和1897年5月。
电影的初映动态
电影是一种极具魔力的艺术形式。在其传入后,上海迅速出现一波巡演活动,当地报章一时屡现播映广告。例如:1897年6月,《新闻报》刊发张园放映“新到精致电光影戏”广告。同年6—10月,《申报》先后刊发张园、天华茶园、奇园、同庆茶园放映外国“电光影戏”广告。
从有关文献看,电影传入中国后,逐步由沿海口岸传到内地,晚清电影主要播放地在东部城市。据考证,1897年6月25日,前述在港、沪从事电影放映活动的查维特、库克分别在天津兰心大戏院和戈登堂(Gordon Hall)以Cinematographe(新尼佳)和Animatoscope举办“竞争性放映”。前者因“天气恶劣”而取消放映,后者则取得成功。翌日,二者皆在《京津时报》(PekingandTientsinTimes)刊发电影广告。其后,库克还携其Animatoscope在北京放映。7月10日,《京津时报》报道曰:“Animatoscope恰逢其时地来到北京。截止到目前已经在英国大使馆放映了两场,并准备下个周一在西班牙大使馆放映。北京城内的各个戏院都在争相同他签约,向普通民众放映。”
1898年5月,寓沪源丰行代理留生影戏公司在苏州放映电影;同年,江西九江城在化善堂开演美国电光影戏,“每人戏资百文,先行买票,至晚凭票入内观剧。其所演各戏,系用电光照出,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1900年,俄人在哈尔滨建立“皆克斯坦”电影戏院,“生意异常兴盛”。1902年,有外商租借北京前门的“福寿堂”放映电影。1904年11月,为庆祝慈禧太后70寿诞,天津总督署内播放“电影戏”;同年,成都法资华昌公司为其职员播放“美国活动影戏”。1906年,日本侨民在营口建立“营口座”,内设电影馆,面向社会营业。1907年,日本人在奉天大南门里东胡同空场搭棚放映日俄战争纪录影片。(《活动影戏可观》,《盛京时报》1907年1月23日)1908年,英商在杭州日租界拱宸桥开设茶园,合演“英国美女跳舞大戏、天下第一活动电光影戏、最新发明电气留声大戏”。1909年,福州连江县城关放映“无声电影”。
电影初入中国时,未有独立的放映场地,时常于茶园、戏园等处播映。为了招揽顾客,各“影园”纷纷刊发影讯广告。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其词极力渲染电影之奇妙。如同庆茶园“告白”曰:
本园不惜重资,聘请大美国化学留声机器、电光影戏约数百套,栩栩欲活,耳所未闻,目所未见,诚天下第一奇观也!其声则份外清扬,与人歌唱无异;其像则格外放大,与人舞蹈无殊。听之则五声八音,河调与昆腔迭奏;视之则五光十色,红男与绿女纷呈。
愚园广告曰:
机器电戏、格致戏法,是戏而将电气聚精,化出人物山水、海市蜃楼;千军万马,争旗夺鼓;变化离奇,栩栩如生。真有令人不可思议之妙!
万国影戏公司广告曰:
兹有英国新到头等电光影戏,须眉毕现,毫发如生,喜笑怒骂,惟妙惟肖,其中变化多端,勾胜斗角,英气勃勃,跃于纸上。林木山川,无不宛然似真;走兽飞禽,尽能翱翔飞舞。无美不臻,无善不备,务请诸君早临,一扩眼界,方知予言之不谬矣,幸勿失之交臂耳!
◇同庆茶园的电影广告
◇《杭州白话报》载杭州阳春外国茶园电影广告
英商时新公司广告曰:
看看看,真极!看看看,奇极!看看看,活极!外国电光影戏之特色。……凡各国山川、人物、草本、鸟兽、胜景、奇事、战争、玩耍,无不完备,且活动如生,能从戏中作戏,可谓巧之又巧矣!
北京三庆园广告曰:
大栅栏三庆园开明电影,全球第一,举国无双。……本电影……所有水陆奇景,变幻人物,五光十色,斑驳陆离,玲珑浮凸,巧艳悦人,并各种活动机器,各件唱声,无美不备。
“电影”术语何时出现?
“电影”一词为西文movie的译词。在其传入中国之初,主要有“活小照”“电戏”“机器电光影戏”“活动电光影戏”等译名。那么,“电影”一词到底始见于何时呢?
查考晚清报刊,至迟于1903年已见诸报道中。1903年5月20日,《顺天时报》所载《京师新闻:电影又到》云:“日昨,美国华辉电影活动影戏,在东四牌楼黄土坑魏家胡同开演。”同年8月6日,《大公报》所载《中外近事:电戏又到》云:“美国华辉电影活动影戏又到北京,借东四牌楼余园饭庄地方开演。”同年11月19日,《顺天时报》所载《京师新闻·开设电影》云:“前门外小沙帽胡同北葡萄地,有某国人于黄昏之时,开设电影戏,……往观者颇多。”
这是笔者所见最早的三则含有“电影”一词的报刊信息。笔者推测,“电影”当系“电光影戏”“电射影戏”“电光活动影戏”等之简称,自其出现于报章后,以其简明而日渐为世人习用。检索1905年至1907年的《大公报》,“电影”一词已屡现于广告中。例如:1906年2月5日,刊发《演试电影》广告,3月17日、5月26日、7月28日又分别刊发《特演电影》《活动电影》《电影新戏》广告;1907年2月2日,刊发《义务电影》广告。
◇刊载于《图画新报》的上海四马路观影景象
在电影的传入过程中,晚清文献也介绍这一发明的基本原理,大略认为电影是通过电影机将胶片图像投射到银幕上的影像,其关键部件是电影机和胶片。电影机光学原理略同于幻灯机,放映镜相当于一块凸透镜,其作用是将胶片在幕布上投射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物体距凸透镜愈近,成像越大,反之亦然;镜头距幕布愈近,成像愈大,反之亦然。
1908年,《万国商业月报》有文字介绍电影机的构造,有曰:其戏片衔接成长线,放映中“转动极速,观者不知其画之更易,只见画中人手足灵动,无异生人之舞蹈而已,如演历史,可自始至终,接续不断。此真可谓20世纪别开生面之作也!”同年,《汇报·科学杂志》有文专门介绍了电影胶片的制作和拍摄方法。1911年,《东方杂志》有文既介绍了电影胶片的制法,又述及“影戏活动”原理,大略谓:“活动影戏卷片之所以状似活动者,并非片上人物之活动,实则有多片合成一卷,每片写一状态。用片之际,每片之现于白布者,仅一秒钟之千分之一。一片之后,继以一片,人目视之,遂以为片中人物真能活动也。”
◇《东方杂志》所载电影胶片
电影产生之初为无声电影。1910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研制出有声电影,观众既能观看画面,又能同时听到剧中人的对白、旁白及配乐。1911年,《通问报》有文述及爱迪生的这项发明,略曰:爱迪生近日“发明影戏中能唱之法,与俳优之唱动无异。人必疑其于电影戏中,附加留声机器,其实不然。氏之发明此法,乃最新奇,当开幕试演时,剧中有一人,怒掷其桌上之菜碟,触墙砰然作声,闻者无不惊奇”。同年,《申报》亦报道了这一信息:电学家爱迪生“日前游历欧洲,当其未起程之先,向人声言,谓电话画向有形而无声,今发明有声之电画,已制成二百幅,试验有据矣”。
时人的电影观感
由于电影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故一经问世,便很快赢得民众的喜爱。据《申报》载,上海“江南一枝春茶楼”放映电影后,“往观者蜂屯蚁聚,拥挤异常,喧闹之声几如鼎沸”。《湘报》述及电影传入九江时的情景曰:“九江城内,近到有美国电光影戏,假化善堂开演。……观者咸称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莫不鼓掌称奇,直至黾鼓三催,始各兴尽而散。”《图画新报》有图描绘了上海四马路观看电影的热闹景象。其配文曰:
一更一点月吐光,影戏闹忙,呀呀得而噌,将要开场,乌都乌都是啥花样。号筒响,洋喇叭呀,声气真长,呀呀得而噌,吹得头胀。
二更二点月横空,打鼓蓬蓬,呀呀得而噌,耳朵震聋,人山人海门前拥。脚勿动,朝里望望,无啥影踪,呀呀得而噌,大家勿撞。
三更三点月儿高,锣鼓乱敲,呀呀得而噌,看客坐牢,歇子半刻做一套。好心焦,难得看见,倒说真好,呀呀得而噌,片子勿少。
四更四点月更明,影戏做停,呀呀得而噌,账目结清,为啥勿听见洋钱叮。勿开心,门市坏呀,生意勿灵,呀呀得而噌,铜钱难寻。
五更五点月向西,看客回去,呀呀得而噌,一路鸡啼,想想刚刚看影戏,真拥挤,好热闹呀,吵得稀奇,呀呀得而噌,阿要神奇。
电影的发明,催生了电影业。作为晚清“西洋文明的汇聚地”,上海电影业亦呈一时之盛。《图画新报》以“做影戏”为题描绘了电影“营业写真”场面。其放映地点或在传统茶馆,墙上写有“电光影戏,每位二十文”的字样,幕布上正在放映影片,观众在图左侧观影,右侧有一支配乐团队,演奏所用为号、鼓等中国传统乐器。图上配曰:“借间房子做影戏,戏价便宜真无比。二十文钱便得看,越看越是称奇异。人物山川景致新,田庐城郭似身亲。一般更足夸奇妙,水火无情亦像真。”
电 影“开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无穹之秘”,给晚清国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但因观众会聚一处,易于引发寻衅斗殴、盗窃火灾、伤害风化等事。因此,晚清曾发生禁映电影之事。如1906年11月,民政部以观看电影“难免有滋生事端之患”,禁止北京三庆园放映电影;1908年10月,河南地方当局禁止法国人带同土耳其技师在开封放映电影;1909年8月,上海巡警当局以“男女混杂,有伤风化”为由,禁止闸北放映电影。1910年,上海播放美国“决斗”题材电影,民政部恐其“坏人心术”,委员暗查,禁其至内地开演。1911年,上海当局规定“开设电光影戏场,需报领执照”,要求影院不得男女混杂,准许巡警随时查察。即便如此,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体验与生活方式,电影在晚清已开始取代传统“影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美术”,越来越受民众的欢迎。因此,时论多对电影予以赞叹。
1897年6月11日、13日,《新闻报》连载《味莼园观影戏记》。该文既扼要介绍了所观影片之剧情,又述其观感,有曰:“上海繁胜甲天下,西来之奇技淫巧,几于无美不备……通观前后各戏,水陆舟车,起居饮食,无所不备。忽而坐状,忽而立状,忽而跪状,忽而行状,忽而驰状,忽而谈笑状,忽而打骂状,忽而熙熙攘攘状,忽而纷纷扰扰状,又忽而百千枪炮整军状,百千轮蹄争道状。其中尤以海浪险状,使人惊骇欲绝;以一妇启门急状,一人脱帽快状,使人忍俊不禁。……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观止矣,蔑以加矣!”
1897年9月5日,《游戏报》刊载《观美国影戏记》,概述了作者在奇园所观诸如西女跳舞、自行车赛、美国马路、火车到站等电影短片,谓“美国电光影戏制同影灯,而奇巧幻化皆出人意料之外”,其景令观者“无不眉为之飞,色为之舞”,其妙在于“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
1898年2月20日,《申报》登载一则电影“观后记”,有曰:“所演电光影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戏共数十出,要皆运动灵捷,巧不可阶。坐客鼓掌称快,音喧若雷。”同年5月30日,《申报》又刊发一篇观影记,有曰:电影“戏凡十余出,或作弄潮之戏,或争御车之能,或以敖以嬉搏击为乐,或如荼如火步伐不愆,或娇鸟之乱飞,或怒马之独出,或盗饮而遇捕,或取水以洗儿,而其中以西女之舞为最,飞燕轻盈,柘枝婉转,尤妙在雾彀随风分呈五色,忽而为绛,忽而为紫,忽为嫩黄,忽为淡碧,蹁跹妙曼,栩栩如生”。6月5日,《申报》再刊观影记,有曰:电光影戏各片“咸极精妙,有屈一足,作商羊舞者,有群聚博饮,因而争殴者。有时鏖战于大海,则风烟喷薄,血肉横飞;有时驰逐于平原,则峰峦参差,树木丛茂;最后则系西兵一队,或跃马前驱,或持矛环卫,又杂以大车十余辆,形制诡异,高与檐齐,陆续前行,约历数分钟始尽”。
1903年,《大公报》载时人所作“活动影戏”观感,谓其“人物活动如生,颇多妙趣”,“因叹西人于游戏之事皆能出奇入妙,想入非非,其他政治工商诸大端更不待言,我中国人能无愧乎!”1909年,《数理化学会杂志》有文评述电影之奇妙曰:“活动影戏,集古今东西于一室,巧矣!惜乎所谓声音笑貌者,犹贻其半也。今合留声机器而演,毫无迟速不合,呜呼,今而后可告无憾矣!”1911年,《东方杂志》亦对电影赞誉有加,有曰“活动影戏,均以一卷之片,写一事实,随展随动,而人物趋走动作之事,乃一一映射于观者之眼帘。然以单片而表活动情状之影院,则固未有之也”。
晚清电影虽然主要被视为一种供人消遣时光的娱乐方式,但已有人注意到电影还具有教育意义和启蒙作用,并将其誉为“世界上无声的大教育家”。1909年2月,《大公报》有文如是盛赞看电影的益处:
就拿电影这一端说罢,其中的益处很大,无论那一等人常看,都可以增长许多的知识。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出奇的工程、出名的古迹、冷带热带,各种景致,各种情形。至于那开矿的、耕田的、作工的、卖艺的、赛马的、斗力的,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至于所演的故事里头,有许多的道理,很可以劝善戒恶,叫人警醒。余外还有那离奇古怪的片子,也可以开心散闷,人得了闲,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同年8月,《大公报》又有文直陈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
不但能发显出各种景致,比如天然的那山水树木,人工的那楼台殿阁,并且能演出古今各种的历史,直把那天下古今奇奇怪怪的事,都缩在眼前,名山大海,奇景巧工,珍禽异兽,风土人情,技艺美术,凡是开人心的,逗人笑的,动人感情的,长人知识的,无一不有,美哉乐哉。二十世纪的人,竟能享这个眼福,真是古人梦想不到的事呀。鄙人在各种游戏上,一无所好,独单在这电影上,真是百看不厌,故此常常劝朋友要多看电影,实在比那些固俗玩艺儿,有益的多了。电影的传入,不仅拓展了国人的视界,而且撩动了文人雅士的心扉,为其留下吟咏之作。《顺天时报》辟有《文苑》一栏,其中多有吟咏电影的诗篇,或曰:“电光摄影陈百戏,仿佛身临当日地。神妙不复可思议,偶一阅之泪盈。”或曰:“一线光明一匹帛,惝恍陆离现形色。千幻万变无定格,银海茫茫过瞬息。”或曰:“形穷人与鬼,电影一何神。能使须眉活,宁惟面目真。”或曰:“西来杂剧放光明,是色是空幻象呈。跳舞全从虚处映,楼台恰得画中情。”
总而言之,作为“二十世纪新文明的孩子”,电影以其能使人“得见宇宙之奇观,世界之精华,人类之功业”而在晚清逐渐赢得国人认同,“看电影”遂成一种社会时尚。电影的传入不仅革新了国人的娱乐形式,更“昭示了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与风气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