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苏式建筑风格特色及其运用探析
——以安徽省政府机关医院专家门诊改造项目为例
2022-08-04王欣远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31
王欣远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31)
1 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苏友好协会”的成立以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苏联在多个领域帮助中国建立全新的建设模式,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引用和学习苏联的建筑思想,建设了许多模仿斯大林风格的“苏式建筑”[2]。苏式建筑风格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在建筑中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城市的时代记忆。随着近年来城市文化底蕴的挖掘,苏式建筑作为中国具有特色的城市要素,成为了一些城市着重保护的历史符号。
2 合肥苏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1952 年将安徽省省会定于合肥,合肥从此进入由县城转向省会城市的高速发展阶段[3]。同时,在上世纪50 年代“中苏友好”的国际背景下,一批苏联专家来到合肥指导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建造了一批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苏式建筑”[8]。
上世纪50 年代早期,合肥的苏式建筑探索民族融合的建筑风格,建成一些大屋顶、多色彩的具有民族元素的公共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是江淮大戏院(图1)[4]。
到了50 年代中后期,中轴对称、宽墙厚窗、主楼高耸的传统“苏式建筑”在合肥成为主要建筑物的主流风格[2],具有代表性的有安徽省政府原政府办公楼(图2)、合肥工业大学教学楼(图3)等。
图3 合肥工业大学教学楼
60 年代之后,伴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和国际现代建筑风格的兴起,苏式建筑风格逐渐淡出合肥人的视野。
近年来,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合肥也在找寻自己的城市记忆。长江路沿街建筑的更新改造,使苏式建筑的风格重回大众视野。长江壹号(图4)、百货大楼更新(图5)等公共建筑都试图用苏式建筑风格重新唤起老合肥人的城市记忆。
图4 长江壹号
图5 百货大楼更新
3 合肥苏式建筑的风格特点
3.1 合肥苏式建筑平面特点
苏式建筑的平面以中轴对称为基本特征,平面形式主要分为工字型、一字型、U 字型、方型,合肥的苏式建筑以工字型平面为主(表1)[5]。平面基本呈典型的三段式构图,主体呈长形排开,两侧副楼垂直于主楼设置,突出主楼建筑体量。
苏式建筑平面特征统计 表1
在平面的功能组织上,以入口大空间进入主楼,通过入口附近的大楼梯进行纵向交通分流,横向交通流线通过内廊和过廊进行连接。
3.2 合肥苏式建筑立面特点
苏式建筑的立面同样采用经典“三段式”构图,与平面保持一致。中间主楼突出体量形成视觉中心,两侧副楼低于主楼形成裙房围合场地。建筑立面通过窗间墙的凹凸关系进行层次区分,形成竖向的挺拔构图感[3]。屋顶一般较为厚重,顶部形成一定的挑檐,强调顶部线条层次。建筑入口采用通高柱廊式入口门厅,形成庄重的空间气势[6](图6)。建筑基座与主体建筑进行区分,一般采用石材增加基座的厚重感和细节质感(图7)[8]。
图6 柱廊式入口门厅
图7 石材基座
3.3 合肥苏式建筑细节特点
合肥苏式建筑在建筑细节处理上融合社会主义国家对称庄重的象征性元素与徽派元素,在简约的苏式建筑中加入多边形窗、中式木建筑构件、徽派石雕装饰等具有中国和安徽地域特色的建筑元素[3](图8),成功融入合肥的城市表情,成为老合肥人的城市记忆。
图8 安徽省政府原址大门细部装饰安徽农业大学主教学楼装饰图
4 苏式建筑风格在合肥城市更新中的设计策略
4.1 设计理念
建筑学家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1931- 1997 )对城市建筑有过这样的评价:建筑师应该敏感地对待城市文化背景,充分利用历史设计的先例。合肥作为建国后快速发展的非典型名城代表,缺少年代久远的重大建筑遗产,却拥有较多具备时代和人地关系的近晚期历史建筑,苏式建筑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之一[1]。对于合肥老城区城市更新设计工作,具有时代和情怀的特殊意义。
4.1.1 适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苏式建筑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人的使用和审美需求。在城市更新中需要顺应当代建筑美学潮流和建筑技术规范,提供更加舒适的使用环境。
4.1.2 时代性
城市更新中提取街道特有的空间意向,保留苏式建筑的典型特点,通过对城市历史事件和历史片段的再现,唤起人们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共鸣。在合肥老城区的改造中,通过对历史元素的重现,展现上世纪50~60 年代合肥发展起步的盛况,建立起合肥特有的城市空间意向,使得历史文脉参与到城市更新的空间环境中[7]。
4.2 平面功能布局
城市更新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功能进行平面布局。对竖向交通布局等应进行规范适应性设计,满足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4.3 立面更新设计
立面设计中保持苏式建筑三段式分割的基本格局,窗间墙通过凹凸关系进行层次区分,形成竖向构图感。针对建筑的基座、主体、顶部三个部分选择不同的设计策略,并适当加入时代的潮流元素。
4.4 细节设计
随着建筑材料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具有民族形式的苏式建筑细节过于庄重严肃。在城市更新的细节设计中,应结合现代新型建筑材料,体现现代建筑的时尚感、设计感、灵动感。
5 项目实践:安徽省政府机关医院专家门诊改造项目
5.1 项目概述
安徽省政府机关医院专家门诊改造项目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安徽省政府原办公楼以西,舒城路西侧。该区域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合肥市原先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地带,也承载着老合肥人的记忆和情怀。
基地呈直角形,原为商务酒店用房,现将其改造为省政府机关医院专家门诊。南北长约30.7m,东西长约38.1m,由一栋3 层南北向主楼和2 层东西向副楼组成(图9)。
图9 安徽省政府机关医院专家门诊改造项目总平面图
5.2 设计构思
作为合肥老城区中心地带的改造项目,设计旨在创造具有老城区特色的现代医疗环境,在满足医疗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融入地域街区,再现历史记忆。
5.3 平面布局
根据项目任务书的具体要求,沿用苏式建筑对称的内廊式平面布局形式,将门诊应设置的楼电梯布置于主楼的东西两端,其余病房及诊室对称布置(图10),沿舒城路副楼以外廊形式连接主楼,将走廊沿街布置,拥有良好视野景观。
图10 安徽省政府机关医院专家门诊改造项目各层平面功能分析图
5.4 立面设计
立面整体采用苏式建筑三段式设计手法,主楼沿中轴对称,首层基座进行颜色和材质上的区分,增加建筑基座的厚重感和品质感,多重线脚增加建筑的精致度;建筑主体配合适应周边老旧居民住宅的建筑颜色,采用牙黄色的色彩主基调,并采用保温一体化板等新型节能环保建材,进行立面更新,窗间墙进行前后体量的凹凸和线脚的设计;顶部进行出檐设计,在出檐的层次上进行简化,使之适应小体量建筑物的空间尺度,同时体现苏式建筑的固有特色(图11)。
图11 安徽省政府机关医院专家门诊改造项目主楼效果图
沿街副楼沿用主楼的立面设计元素,根据室内具体功能平面对立面窗进行成组组合,形成现代建筑的韵律感。主入口门厅采用大面积U 型玻璃,使得大厅更加通透明亮,满足医疗建筑中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图12)。
图12 安徽省政府机关医院专家门诊改造项目沿街效果图
5.5 细节设计
在建筑细节上,采用多重简约线条,增加建筑立面的层次感,同时采用U 型玻璃等新型材料点缀立面,使得建筑在保留历史原味的同时,不乏时尚感。
6 结语
随着城市更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城市老建筑将会重新开始它们的使命,对于合肥老城区来说,苏式建筑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符号和城市记忆,正如罗西所说,建筑师应当从历史设计的先例中吸取养分,将属于合肥的城市文化和历史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