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吃瓜也疯狂

2022-08-04策划整理王蕾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21期
关键词:甜瓜西瓜

◎策划整理/王蕾

历经数千年驯化才得到 “夏天的味道”

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 西瓜。

西瓜是夏天不能缺席的存在,但其祖先却只是沙漠中又苦又硬的野生植物。西瓜经历了怎样的“甜蜜演变”,才成为席卷全球的解暑神器?

西瓜原产于非洲大陆,考古学家在距今5000 年的利比亚遗址中发现了西瓜种子,且在距今4000 多年的埃及墓葬中,也发现了西瓜种子和西瓜画作。西瓜后来传入南欧和中东,成为17 世纪欧洲的常见水果。而从现存的非洲野生西瓜来看,西瓜最初的瓤应是白色的,而且味道还有些苦。

公元前400 年~ 公元500 年期间的文字记载显示:西瓜已从东北非地区传到了地中海地区的温暖地带。当时西瓜被作为利尿剂使用,瓜皮还被用于小儿中暑。古希腊的医生如希波克拉底等都赞扬过它的药效。

在那段时期的文字记载中,西瓜的果肉是黄色的。后来随着人工的介入,西瓜慢慢有了不同的形态,籽粒变少,水分和糖分更加丰沛,瓜瓤的颜色也变得红润鲜艳。

史料中最早的红色西瓜,出现在14 世纪意大利的《健康全书》手绘稿中。但直到17 世纪中叶,意大利画家乔瓦尼·斯坦基的静物油画中仍然有让现代人感到陌生的、粉白色的西瓜。

西瓜的人工选择虽然一直在进行,但飞跃性的变化直到20 世纪之后才发生。如今,全世界有上千个不同的西瓜品种,总年产量超过2 亿吨(中国产量最高)。经过数千年的人工选择,人们得到了更大、更甜、更鲜艳的西瓜。

古人吃瓜,各自风流

水果拼盘受欢迎

中国人“吃西瓜”的最早场面,是在内蒙古辽代墓葬壁画上发现的。西瓜出现在墓主人“宴饮图”中。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墓主人身前的砖砌浮雕黑色方桌上,放有两盘水果,一竹编式浅盘内放有石榴、桃和枣等水果;另一黑色圆盘内赫然放着3 只大西瓜。

据考证,此墓筑于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六年(公元1026 年)左右。也就是说,这3 只西瓜距今已近千年了!如此看来,古代贵族非但爱吃西瓜,也喜好吃“水果拼盘”,而且拼盘的内容一点儿都不比今天的少!

吃瓜亦分文武之道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文天祥的这首《西瓜吟》最是酣畅淋漓。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观《左传》,书往右翻。”明代大才子解缙(也有说此联作者是苏东坡或纪晓岚)最是洒脱。吃着西瓜,游戏人生,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性情中人的自画像,带着竹林遗风。

《清异录》则记载,五代时吴越湖州一带夏天吃西瓜,大家常常围在一起猜瓜内种子的数量,猜错者就要请客吃酒。“钱氏子弟逃暑,取一瓜各言子之数,言定剖观,负者张宴,谓之‘瓜战’。”大奸臣蔡京的儿子蔡居安更是别出心裁,吃瓜时让人讲故事,每讲一个吃一片瓜。很多同僚碍于面子,宁可少吃几片,也不敢与蔡居安一争高下,可校书郎董彦远不管这些,一口气讲了好几个故事,一连吃了好几片瓜,看得大家目瞪口呆。

王公贵族吃瓜讲究多

明代嘉靖皇帝爱吃的是北京大兴的西瓜,他专门给自己开辟了一个小瓜园,每当西瓜花落定果之后,便派太监在瓜园里看守,其他瓜园进奉的“贡瓜”他一概不吃。

清代乾隆皇帝钟爱的是天津台头西瓜。《清实录·高宗实录》是这样记述的:“乾隆三十五年三月驻跸台头,谕:昔诸民献瓜,朕心实为嘉悦……”乾隆皇帝与纪晓岚微服私访,也曾留下咏瓜名句“堂中摆满翡翠玉,弯刀劈成月牙天”,十分形象。

清朝慈禧太后堪称是吃瓜界的极品人物。她吃西瓜,只吃瓜瓤中心的那么一点点儿,也就是又沙又甜的那一部分。还命人做成“西瓜盅”,又称“一卵双凤”“西瓜双凤”“瓤西瓜”,其做法是把西瓜瓤儿挖出,然后把切好的火腿、鸡丁、新鲜莲子、龙眼、胡桃、松子仁、杏仁等装进去,重新盖好,隔水用文火炖一个至一个半时辰,其味清醇鲜美,沁人心脾,尤其是果味浓香,能解油腻,实乃夏令御膳佳品。

老百姓吃“冰镇西瓜”

旧时的老百姓吃瓜,也有着自己的讲究。和现代人一样,明清时百姓也爱吃冰(水)镇西瓜。有钱的人家多是到冰窖买些碎冰,放进特制的木箱,然后将西瓜置于碎冰之上,待西瓜通体清凉之后再吃。而一般的人家则多用“井拔凉”镇西瓜,俗称“凉水镇西瓜”。他们打出冒着寒气的井水,倒入盆中后,把西瓜放进去泡上三四个小时,其间还要再换一两次水,直到把西瓜泡得清清凉凉,再捞出来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先切下瓜顶上一片,擦擦刀,再把西瓜切开分瓣,一家人围在一起,你一牙儿,我一牙儿,吃得畅快淋漓。

在古代,瓜可不能乱吃

《礼记·曲礼》中记载:“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 。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绤。为大夫累之,士疐之,庶人龁之。”

意思是,天子吃瓜,需要先削皮,然后剖成四瓣,还要用细葛布盖上;而诸侯吃瓜,只需要中间划一刀分成两半,用粗葛布盖上;而士大夫吃瓜,就不需要用巾盖住了;庶人吃瓜更简单,去除瓜蒂,直接咬。

当然,这种吃瓜姿势,日常是无所谓的。《礼记注疏》里面明确写道:“然此削瓜等级不同,非谓平常之日,当是公庭大会之时也。”只有在重大礼仪节日、开会的时候大家才会恭恭敬敬行礼如仪,至于平日里人们吃瓜,爱怎么吃就怎么吃,谁又会管?

就像现代社会“吃瓜”群众一样,无论是事不关己、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心态,还是不明真相的自嘲,吃瓜的真谛,不就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链接:看热闹为何叫“吃瓜”

“吃瓜”,网络流行词,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 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网友们常常戏称自己为“吃瓜群众”,而“瓜”则表示某个热点八卦事件。

网络上关于“吃瓜” 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戏院、火车站推售瓜子,由“前排吃瓜子” 的广告词演变而来。 二是“吃瓜群众”。 最初源于一则马路新闻,记者采访路边老伯对于车祸事件的看法, 老伯说:“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当时在吃西瓜。 ”

穿越到古代,你能吃到什么瓜

那就要看你穿越到哪个朝代喽!

假如你身处秦汉或更早时期,那大概率会吃到甜瓜,尤其是薄皮甜瓜。

甜瓜是中国的本土物种,栽培和食用的历史非常悠久,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钱山漾遗址就出土了甜瓜种子2 粒。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马家浜文化的各种遗址也出土了为数不少的甜瓜种子。在那个还没有外来瓜“入侵”的时代,甜瓜就是瓜中的王者,当时文献中如果没有特别指明品种,单独出现一个“瓜”字,那多半指的就是甜瓜。

甜瓜在历史上曾被称作“甘瓜”或是“香瓜”,春秋《墨子》有“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汉魏古诗有“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魏文帝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及至唐代,甜瓜的名称在孙思邈《千金要方》等本草医书中已频繁出现,所指即甘瓜。后来,“甜瓜”逐步取代“甘瓜”成为通名。

假如你来到了五代时期,如果足够幸运,你还是可以吃到西瓜的。

关于西瓜传入我国的时间,最早的文献材料是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所载五代晋人胡峤《陷北记》:“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西瓜因来自西域而得名。五代以来,西瓜得以种植,南宋时在南北各地迅速传播,元以来已呈弥漫之势。元人王祯《农书》称“北方种者甚多,以供岁计”。意思是说北方种植较普遍,品质优而经济效益高。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西瓜“今则南北皆有”,至清人赵翼《陔余丛考》则是“今西瓜已遍天下”。

假若生活在宋代呢,你的减肥餐——黄瓜就出现啦!

据考证,黄瓜的传入应与东汉以来佛教的传入有关,十六国时期的译经中已有“胡瓜”之名。《贞观政要·卷六·论慎所好》记载:“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就此“胡瓜”改名“黄瓜”。

黄瓜虽然传入中国较早,但直到南宋种植、食用才推广起来。南宋陆游《新蔬》中曾言“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

当然,如果你不介意来一盘炒菜的话,在宋代,我们的丝瓜也闪亮登场了。

关于丝瓜的记载,从北宋后期才有,且多出自福建、浙江,此后地方志的记载也以此两省最多,两广方志多称从福建引入。由此可见,丝瓜可能是入宋后,随着闽、浙一带对外交通贸易的兴起而由海上传入。

当时间来到清朝,那可吃的瓜就很多了,不如尝尝当时的贡瓜——哈密瓜。

哈密瓜是甜瓜的一种,秦汉以来的文献中就陆续有记载,《后汉书·郡国志》曾言“敦煌古瓜州,出美瓜”,但哈密瓜之定名和广为人知开始于清康熙年间,哈密地方首领开始向清廷贡瓜,遂有哈密瓜之名。清苏尔德《(乾隆)回疆志》:“自康熙年间哈密投诚,此瓜始入中国,谓之哈密瓜。彼时皆视为珍品,价颇贵。及平定回疆以来,哈密迤西处处皆有。”

各朝代所吃之瓜各不相同,还是今日的吃瓜群众最幸福。假如真要穿越,不如再考虑下?

小食谱:西瓜沙冰

1.西瓜去皮去籽,取果肉切成小块。

2.将西瓜块和糖水(绵白糖+150 毫升水小火熬制)放入搅拌机中打成果泥。

3.将搅拌好的果泥倒入浅底容器中。

4.容器放入冰箱冷冻,每隔1 小时将上层已凝结的冰沙用勺子划到一边,直到全部制成冰沙为止。

猜你喜欢

甜瓜西瓜
大西瓜
我爱西瓜
大小西瓜
当夏天遇上西瓜
薄皮甜瓜新品种垦甜1号的选育
巧切西瓜
我喜欢吃甜瓜
中甜1号甜瓜
甜瓜有多重
报喜不报忧 西瓜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