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农业助推重庆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难点及对策

2022-08-03詹火木

南方农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山地重庆市农产品

查 茜,王 茜,詹火木,李 波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建设,提出要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1],大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运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助推全产业链向数字化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2]。农业高质量发展则是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3]。从“数字农业”和“高质量发展”两者的内涵来看,数字农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趋势、主需要。本文简介重庆市数字农业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数字农业发展的难点,提出对策建议,供重庆市数字农业转型发展参考。

1 发展现状

1.1 数字农业顶层设计持续深化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重庆市持续深化顶层设计,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数字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见表1),明确了目标,确定了实施路径。其核心路径在于,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从基础设施的大力推进,建立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以实现数字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层面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及补贴助推数字农业的推广应用,如2020 年中央网信办会同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重庆市垫江县、大足区、渝北区、荣昌区、巴南区等5 个区县就成功申报了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数量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表1 重庆市数字农业发展相关政策及其主要内容

1.2 数字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向好

据《2020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4]显示,整体来看,重庆市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达40.3%,高于全国发展总体水平(36%),位于全国第八,西部首位。资金投入方面,重庆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县均财政投入3 681.9 万元,县均社会资本投入6 195.8万元,均位居全国第二,浙江省之后(见图1、图2)。重庆市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交易总额、行政村电子商务站点覆盖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村“三务”综合公开水平分别位于全国第五、第四和第六。在基础设施方面,重庆市8 068 个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和4G 网络全覆盖,5G 加速向农村地区覆盖。可见,重庆市数字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向好,尤其在农产品电商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同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也为数字农业发展营造了较好的建设氛围。

图1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县均财政投入排名前十的省份

图2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县均社会资本投入排名前十的省份

1.3 农业“四化”水平不断增强

重庆市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四大行动”,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个关键环节取得稳步进步,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在线化的目标不断迈进。1)生产智能化方面,据统计数据,目前重庆已建成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00 余个,主要是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农业遥感等技术应用到柑橘、生猪、粮油、中药材等主要特色产业。例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发的山地特色省域级“产业数字地图”,可实现重庆全域主要粮油作物种植规模智能提取、长势实时监测和产量预测,为重庆农业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支持。2)经营网络化方面,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报告显示,2017—2019 年重庆市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3.8 倍,位于全国第五。涪陵区等6 个区县成为全国首批工程试点区(县)。打造的“巴味渝珍”农产品电商平台,整合了重庆特色农产品品牌资源,提升了重庆农产品品牌形象和价值。3)管理数据化方面,2020 年重庆上线了“三农”大数据平台,涵盖了10 大资源库,形成了8 300 多万条农业农村数据,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服务。在单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方面,在重庆荣昌建成了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数据信息,促进数字生猪产业化。4)服务在线化方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益农信息社9 000余个,提供公益、便民、培训、电商服务,打通了信息进村“最后一公里”;持续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信息服务,提供专家服务、农业信息对接、农产品市场行情服务。

2 发展的难点

2.1 基础设施建设仍待提升

虽然5G 移动网络、光纤宽带逐步向重庆农业农村扩大覆盖,但在偏远、人口密度较小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信号差和盲区盲点等问题,尤其部分家庭农场、规模化养殖场、立体楼宇式农业等农业生产基地存在信号盲区,影响了农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此外,随着直播网络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商已成为新常态,但部分产区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不满足流通需求,造成物流成本较高,制约农产品电商发展,尤其是鲜果、蔬菜、肉类等优势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不到30%,腐损率高达15%以上。因此,需持续加大投入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2.2 科技创新成果供给不足

农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在创新技术的研发,再到试验推广阶段和最后的应用阶段,实现销售盈利等[5]。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数字化进程相比,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化程度还稍显滞后。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缺乏山地特色的智能农机、稳定性强的感知设备、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农业作业决策控制模型等,虽然市内科研机构已研制出一些山地智能农机,但在其稳定性、可推广性、多样性上需进一步纵深推进。在创新平台方面,虽然市级农业主管部门积极支持建设了“5G+智慧农业”、区块链农业等应用创新实验室,但整体上来看缺乏国家级高水平的山地数字农业研究平台,影响力和成果培育能力较弱。在应用推广方面,虽然重庆已建成了一些示范试点,但多数依靠政府投资补贴,存在成本高、适应性弱等问题,难以大规模推广。在创新体系方面,缺乏“产学研”技术力量支撑,涵盖多学科、多产业的智慧农业创新团队还未形成,较难推动智慧农业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造成产业链创新活动循环较弱。

2.3 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不够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仅仅停留在“用技术”本身上,缺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真正掌握技术的本质,转型效果不佳[6]。重庆市现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业融合不充分,数字化程度偏低,据2019 年3 月开展的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调查结果显示,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中智能化应用率分别为9.7%、5.6%、5.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比例为11.2%,本土农产品网络零售渗透率不足5%,农业数字经济增加值仅占数字经济生产总值的1.2%。具体来看,基于卫星遥感的重庆市农业产业数字地图还处于试点示范状态,主要农产品生产管理AI数据模型还有待构建,生猪、柑橘等重点产业的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还有待突破,追溯系统更多服务于政府监管而非为市场主体。

2.4 乡村人才队伍支撑较弱

乡村人才队伍是农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重庆市乡村人才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尤其是缺少领军人才和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传统农业的科研队伍。2)农村高素质人才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力呈现老龄化、性别结构不协调、文化程度偏低,对智能手机、信息技术知识了解较少,运用现代农业去解决生产、销售的意识薄弱,缺乏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等。3)较多基层干部对数字乡村发展缺乏认识和学习,不熟悉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和现代网络技术运用,少有用互联网创新思维来提升“三农”工作的能力。

3 对策建议

3.1 强化领导,统筹协调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统筹协调,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闲置。1)提升新一代信息网络设施支撑能力。增强农业主产区域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网络通道传输能力,尤其在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基地和园区等区域,加大5G 网络覆盖面,提供优质、稳定的网络基础。2)积极推进新型数字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重庆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的基础能力,从数据采集端提升“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如农业传感设备的覆盖广度、高精度传感设备的研发应用、系列卫星遥感的集成应用等。3)提升城乡融合基础设施。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站点设施、冷链运输设备、农产品溯源投入,提升农产品电商出村进城能力,弥合城乡间“数字鸿沟”。

3.2 聚焦科创,培育山地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探索“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机制,强化AI、5G、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1)山地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创新攻关。开展山地农业精准感知和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和智能诊断,智能管控和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与示范推广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山地农业遥感数据感知、山地农作物模型算法构建、山地农业装备协同控制和信息系统集成等关键难点、共性问题和前沿科技攻关。2)山地智慧农业产品技术产业化应用。面向山地农业发展重大需求,探索建立山地特色数字农业应用模式,选取十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基地为特色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农田、智能果园、智能牧场、智能渔场、农产品智能加工车间、农产品智能供应链等。3)山地智慧农业创新产业体系培育。培育“政用产学研”一体化高效协同山地智慧农业创新产业体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形成集成创新能力,实现山地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推动智慧农业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创新活动。

3.3 突出特色,加大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

重庆山地农业地块破碎程度较高,“一区两群”布局中“两群”地区海拔温差立体化明显,农业“规模小、品种多”特点明显,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和示范推广选择上,应该分类推进、有所侧重。因此,根据现有资源和条件,围绕农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特征研制出适合的数字化农业方案[7]。1)农作物种植方面,围绕粮油、柑橘、茶叶、蔬菜、柠檬、中药材等产业,加快发展遥感监测、物联网测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等“四情”监测、识别和气象预测预报能力,精准指导生产决策。2)畜禽养殖方面,围绕生猪、肉牛、山羊等特色产业,针对畜禽特点对养殖场所进行智能环境感知、温度调控、空气净化,开展生物体生长数字模型研究、体征体态自动感知、精细化上料,围绕生产过程集成信息技术建成数字化养殖场。3)水产养殖方面,对水体水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自动水质调控、饵料精细化投放、生物体病害监测预警、产量预测、网销对接等,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建成数字化渔场。4)新业态方面,持续增加重庆农产品品牌网络热度培育,融入地域特色打造重庆农产品IP 形象,让重庆农产品可视、可感、可知,与大型平台合作开展品牌营销活动,构建市-区县-镇乡-村社-企业五级农产品电商产供销大数据分析、管理、决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

3.4 重视人才,打造高水平数字农业领域人才队伍

数字农业人才队伍打造总体上需从体制机制创新、培训体系建设、人才要素激活等多维度对各类重要人才进行培育。1)培养数字农业服务队伍。抓住农村关键“少数”群体,如返乡创业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加大信息技术知识培训,构建数字农业技术服务专业队伍,开展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人才使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此外,鼓励高职院校增设数字农业专业,与各级政府和企业联合形成“订单式”培养,为农业农村输送稳定的数字技术应用人才。2)激发数字农业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解决农业实际问题为评价导向,完善科技人才分级分类培养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科研立项、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用考核“指挥棒”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农业农村重大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3)提升基层干部复合管理能力。将数字思维能力培训纳入基层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持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思维,提升善于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的能力,有效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程。

4 结语

综上,数字农业正逐渐成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重庆市发展数字农业,需充分结合地域产业特色,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应用、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精准发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山地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助推现代山地特色农业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山地重庆市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山地草甸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