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明细胞癌胆囊转移1例报告
2022-08-03贾妩懿曾旭文梁治平熊玉超
贾妩懿 曾旭文 梁治平 熊玉超 何 洁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220)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65岁,因体检发现胆囊占位病变8天于2021年1月入院,无伴其他阳性症状,查体无特殊体征,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2012年曾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为透明细胞癌。此次体检超声提示(图1A、1B):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底部附壁见一高回声结节,大小约20×15mm,形态规则,基底部较宽,边界清楚,内回声均匀,内见丰富条状血流信号,考虑胆囊腺瘤、胆囊癌可能。入院后CT结果显示(图1C、1D):胆囊壁后见一类圆形等密度影,直径约为1.8cm×1.3cm,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血管样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稍减退,考虑胆囊巨大息肉,不排除恶变。后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病理检查:送检胆囊,体积8cm×3cm×1cm,囊壁厚0.2cm~0.3cm,切开近底部见一肿物向腔内突起,体积2cm×1.4cm×1cm,切面灰褐色,质软,其余黏膜光滑。镜下见肿物由片状异型细胞组成,异型细胞排列呈泡巢状,胞浆丰富透明或嗜酸性,异型细胞大小不一,核型不规则,核浓染,可见巨核瘤细胞及奇异型核,核仁明显,局部出血坏死。免疫组化:阳性标志物:TFE3(弱+),CD10(+),PAX-8(+),Vimentin(+),Ki-67(约5%+)阴性标志物:CD117(-),CK7(-)。病理诊断结果为:胆囊透明细胞癌。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该病变诊断为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胆囊转移。
2 讨 论
肾透明细胞癌具有很强的转移倾向,转移的主要路径为血行转移和直接侵犯,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骨骼、淋巴结、肝脏和大脑[1],转移到胆囊极为罕见,在大型尸检报告中发生率仅为0.4~0.58%[2]。发生转移的时间可以从术后0.2年到术后27年不等[3],本例发生于术后9年,与报道相符。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总结相关文献可以发现本病的影像特点为:CT上表现为胆囊内稍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病灶大多数与胆囊壁窄基底相连[4];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程度与同层动脉相似[5]。本例表现与上述特征相符,但由于该瘤罕见,术前常难于定论,最终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确诊。肾透明细胞癌胆囊转移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原发腔内型胆囊癌,多表现为基底部较宽并伴邻近胆囊壁浸润增厚的肿块影[4],与胆囊壁呈钝角,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同层动脉[5]。(2)胆囊息肉,体积较小(<1.0cm)、带蒂相连且强化程度较轻多提示为胆囊息肉。(3)局限性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多合并胆囊结石且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区[6]。
综上所述,当胆囊出现腔内、边界清晰、窄基底与胆囊壁相连、血管样强化的病灶,存在肾透明细胞癌切除史,应当考虑肾透明细胞癌胆囊转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