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
——用文物讲述威海革命故事
2022-08-03王忠保
王忠保
(威海市博物馆,山东 威海 264200)
1921年,在嘉兴南湖红船上,一个崭新的政党诞生,从此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经过百年不屈不挠的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威海这片红色热土上,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威海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顽强的战斗,谱写了一页页彪炳千秋的历史华章:“一一·四”武装暴动、天福山起义、雷神庙战斗、威海卫保卫战等重大事件,无不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理琪、于得水等英雄人物是胶东和威海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还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民群众,为了革命,他们做出了巨大牺牲与伟大贡献。笔者从威海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与大家一起回顾威海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
于得水《回忆胶东抗战前后我军发展概况》(图1),征集,时代:1959年7月16日。于得水(1906—1967)原名于作海,山东省文登市铺集镇洛格庄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胶东“一一·四”暴动,1937年12月24日参加天福山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1938年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三团团长,1941年任胶东军区东海指挥部副指挥,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5年8月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兼烟台警备司令,与其他战友一起粉碎了美军战舰企图在烟台登陆的阴谋;1946年升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他广泛发动群众参军,使胶东部队迅速壮大,有力支持了解放战争;1949年4月他奉命率部渡江南下剿匪,出任浙江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1955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从部队转业任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文革”中,他惨遭迫害,1967年2月16日,这位7次负重伤、13次受嘉奖的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的英雄含冤去世;1979年2月19日,中共安徽省委为于得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该回忆录由于得水在1959年讲述,经整理留存下来的,对当时的工人、农民、士兵、学生、商贩和妇女不同的生活遭遇进行了描述,讲清楚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和胶东革命开始、发展、壮大的过程,这对于了解胶东人民抗战前后武装力量的创立和发展以及研究胶东革命史是一本难得的珍贵资料。
图1 于得水《回忆胶东抗战前后我军发展概况》
胶东区战时借用物品偿还券(图2),征集,时代: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胶东区战时借用物品偿还券——褐色苞米拾斤券,是当时山东解放区的实物债券,分五期偿还,各户可以凭券领粮或抵缴公粮,盖有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的印记。背面是乳山县崕子区哨里村征收秋季公粮统计表。这类券印有褐、白、绿、蓝四种颜色,白、褐、蓝三色大多是总额拾元面值的,只有少量绿色券是伍拾元面值的。偿还券是一种债券,有严格的使用规则。胶东区战时借用物品偿还券的使用规则如下:将应偿还数目折成苞米计算,以本偿还券按款发给各户,按照偿还券面值总额分五期还粮;各户要按期撕下分期偿还券一个,在征秋粮时到村政府抵缴公粮或领粮食;抵缴公粮或领粮食时,村长要在分期偿还券的背面盖章作为证明;村政府收回分期偿还券可当公粮解缴上级;本券不得出卖出借给予他人,如有火烧、水湿霉烂致难辨认真假、字迹模糊或者丢失,一概不予兑换。此券发行于经济状况极端困难的1944年,将借用群众的财物统一折合成苞米分期偿还,后因抗战形势变化,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停止发行和使用。自1944年初,胶东抗日根据地军民进入了大反攻阶段,对青岛、烟台、威海等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展开了局部反攻作战,该券是那段艰苦奋战历史的见证,对胶东人民而言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图2 胶东区战时借用物品偿还券
龙涛使用过的望远镜(图3)和支前用的木车轮(图4),龙新荣、王溥全等捐赠,时代:抗日战争时期。龙涛(1917—2005),原名龙连桥,1917年生于荣成寻山镇西龙家村。早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岛队部,1937年参加了由理琪、曹漫之等领导的天福山起义,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党委军事部通讯班班长、东海独立团二营营长、军区训练大队队长、军区特务团副团长等职务。1946年在参加即墨灵山战斗中受伤,左眼失明,右腿残疾。1957年回到原籍荣成农村老家养病,2005年去世。龙涛子女们捐赠了37件遗物资料,包括龙涛同志抗日战争时期使用过的望远镜、毛笔、毛毯、眼镜等,以及立功嘉奖证书,一些珍贵照片和他收藏的军刀、支前用的木车轮等。在抗日战争期间,龙涛同志指挥作战用机枪打下日军飞机一架、击坏两架,击毙击伤敌人300余名,获胶东军分区嘉奖多次。这些遗物不仅是龙涛同志传奇一生的写照,也是他为党和人民奋斗一生的见证。
图3 龙涛使用过的望远镜
图4 支前用的木车轮
丛培模功劳奖状(图5),其儿子丛亮日捐赠,时代:中华民国(1947)。丛培模(1900—1988),生于威海卫市羊亭区维新村(今威海市羊亭镇于家夼村),出身贫寒、终身务农,是本村有名的种田能手和各种农活的行家里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始终听共产党的话,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在反蒋立功运动中支援前线,表现突出。为保卫胜利果实,又动员儿子丛明日上前线,因此在1947年被羊亭区政府评为“优等功”。该奖状是威海卫市羊亭区维新村丛培模同志在反蒋立功运动中起了积极带头推动作用立下了功劳,经区评功委员会评定,由武装部、区公所审查为优等功绩颁发的。功劳事迹:一是动员儿子上前线;二是积极参加田野生产不用代耕。农民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补充了大量的兵员与有力的后勤支持,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丛培模是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员,该奖状是那段历史的缩影,弥足珍贵。
图5 丛培模功劳奖状
北海银行纸币一组(图6),征集,时代: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北海银行纸币产生于胶东,逐渐在山东全省流通,于1948年成为山东、华中地区的本位币。北海银行成立于1938年,是年10月,将印出的一角、二角、五角、一元的首批纸币,投放蓬莱、黄县、掖县市场。北海银行纸币的面额,随着形势发展和物价变化而增长。抗战初期,多为一元以下,中期是五元、拾元和数十元者,到解放战争后期,则是百元、千元大钞了。馆藏北海银行纸币一组共计4个币值,包括一元二件,五十元一件,一百元一件。北海银行的纸币样式非常繁多。根据年代、颜色、图案、地名、签署、图章区分,北海银行纸币品种有二百多种。从纸币的图像来看,取自于山东农民劳作的场面和各地的名胜古迹,凸显出很浓的乡土味,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北海银行发行的纸币直到1953年全国统一金融时才完全被人民币所取代,在胶东和山东解放区流通了15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区滥发伪钞,流入山东解放区的伪钞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了物价不稳,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难。为了稳定物价,抵制日本伪钞,中共胶东特委决定建立北海银行,发行北海纸币,此举稳定了物价和经济,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北海银行纸币的发行推动了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的发展,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北海银行纸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进行大规模兑换回收,现在存世量较少,经过时间的沉淀,已为红色收藏中的一个专门门类。
图6 北海银行纸币一组
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图7)和退伍军人证明书(图8),唐月光捐赠,时代: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1945年12月3日。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抗日斗争的革命战士家属,一直是享受优待的。其目的是安抚抗日军人的情绪,保证部队的兵员,提高对敌人作战的力量,同时也为抗日军人家属的生活提供支撑,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一切抗日军人无论其为现役、牺牲及因残废退伍回籍或调任其他抗战工作,其家属均发给优待证,依条例优待之。”该证由胶东区行政公署统一印制,由各县政府审核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军属优待证,由于使用时间较短,印发量很少,所以特别珍贵。
图7 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
图8 退伍军人证明书
退伍军人证明书,1947年2月14日。证明书内容:“兹有本军唐金山同志系山东省文登县志马岭村人,现年二十二岁,于一九四二年入伍,在本军服务颇有贡献,现因残废不能留队服务,经自愿退伍还籍,现发退伍金六百元,望当地政府按抚恤条例予以优待,此证。”证书的左下角分别列出了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黎玉四位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的领导成员职务,证书上一目了然,这里不再赘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根据中共中央做出的战略部署安排,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率山东军区主力开赴东北,支援东北解放区。为阻止国民党军队进犯,陈毅等率领新四军由华中到山东。1946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一年后,撤销新四军军部以及山东军区,组成华东军区,司令员由陈毅担任,政委是饶漱石。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存在仅一年的时间,这件当时颁发的“退伍军人证明书”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保存较好,如实地印证了这段特殊历史,实属珍贵的革命文物。
中国共产党从当年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发展成如今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与威海地方组织在带领军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的斗争历程中,开创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胶东红色文化、威海红色文化,成为胶东与威海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不会忘记胶东和威海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红色基因是威海鲜明的底色,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充分利用好博物馆革命文物藏品,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学好党史继承革命遗志,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注释
①许建中.昆嵛英雄于得水[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
②任振杰.传奇不断的共和国大将张云逸[J].党史博采:纪实,2012(7):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