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博物馆讲解的步骤与方法
2022-08-03周燕
周燕
(南通博物苑,江苏 南通 226000)
在今天的博物馆中,讲解作为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起到联系观众与展品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到博物馆乃至一座城市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讲解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们国家没有一所培养讲解员的专科学校,也没有一所学校设置有讲解专业的课程,更没有系统的学习讲解的教材,都是“各馆为政”,靠“传、帮、带”的方式摸索工作、传承方法。
笔者自2005年进入博物馆,从事一线讲解工作10余年。在这10余年中,笔者从刚开始对讲解工作的茫然、懵懂,到后来慢慢积累经验,并在讲解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成为一个能游刃有余地为各种类型的参观对象作讲解的讲解员。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讲解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学习讲解的步骤和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在学习讲解的道路上走弯路。下面,笔者就以自身学习、开展讲解工作的经验以及笔者就职的南通博物苑为例,探讨一下学习讲解的步骤和方法。
根据学习讲解的切身体会和多年的讲解工作经验,笔者把学习讲解分为四个阶段,即入门阶段、见习阶段、实施阶段和成熟阶段。
1 入门阶段(学习初期)
初接触讲解时,大多数人比较茫然,只是一味地模仿别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一种自然无序的状态,只想尽快地把讲解词背熟、记住,从自己的口中顺利地说出来就算完成任务。这时正确的讲解方法、讲解的标准还不明确。这种状态和过程是很正常的客观现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启蒙教育十分重要。开个好头,除了背熟讲解词、记准内容,一定要明确以下几点:
①忠实于讲解词。一般情况下,基础讲解词会经过多方的审核,在确保讲解内容无误的情况下才能发给讲解员。对于一个刚刚涉足讲解工作的人来说,在拿到讲解词后一定要原原本本地按照讲解词的内容背诵,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文本主旨的修改。因为处于入门阶段的讲解员对展览的内容,特别是展览的主旨和重点等都不能正确把握。正确的做法是在忠实于讲解词的情况下,分析讲词、理解内容,突出主题、掌握重点。
②普通话标准是讲清楚的第二步。中国博物馆的开创者张謇先生是一位倡导语言文明的先驱,他曾说教育的传播“端恃语言文学”,并希望国家能尽早地统一语言。在现代社会中,普通话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博物馆的讲解员尤其要注重普通话的发音标准,讲究说话的字正腔圆。现在的博物馆大多都会安排讲解员练习讲解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包括发声方法练习、呼吸方法练习、口腔操练习等,通过这些练习可以使讲解员能正确利用自己的气息来发声,同时还能有效地保护嗓子。因此,在博物馆讲解中普通话标准是前提,其次还要利用气息安排好讲解当中的抑扬顿挫,需要有节奏感和语言的美感,并且要求声音洪亮,调式适中。
③讲解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除了有声语言外,还需要配合有健美的形体、得体的着装、适合的妆容、适度的动作、优雅的礼仪,在指示讲解对象时要做到准确利落,并且手到眼到,不能有表演的痕迹,讲究自然大方。因此,在入门阶段要注意形体和态势语言的练习,能做到把讲解语言和态势语言相结合。
④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讲解初学阶段,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应多观摩讲解活动,让讲解员之间互相点评,指出讲解中不适宜的动作、神态等,相互监督。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⑤精神饱满,声情并茂。在初学讲解时要遵循以情感审美为纽带,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有声语言为特征,以传播优秀文化知识为目的的原则。
总之,在讲解的入门阶段,讲解员一定要明确以上这几点,端正学习态度,踏踏实实打好基本功,为以后面对公众讲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见习阶段(熟悉过程)
见习阶段是一个再次创作的过程。这时要进入展厅,把讲解词的内容与陈列的版面,包括照片、图表、文物或者场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好讲解路线,安排好自己和观众的位置。
在这一阶段,要尝试去理解陈列思想和陈列意图,重点学习陈列大纲。比如每一部分主要反映什么主旨,必须要有提纲挈领的讲述,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讲解。如果讲解员只讲一件件的展品,不讲陈列主题或者不对这个部分的内容作简要概括,就会使整个部分显得支离破碎。如果把握住每一部分的陈列主题,在讲解内容上就可以伸缩自如了,遇到时间充裕的参观对象可以做拓展讲解,面对时间有限的参观对象也可简练。同时,在这个阶段,还要完成几个转换。
①把讲解词中的古汉语转换为现代词语。在博物馆讲解中,特别是讲历史或者是文物时,有时会引用古人的语录,那就会涉及文言文,如果讲解员照搬文言文,不作任何解释,游客可能会听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有时还会让游客产生一种“讲解员在卖弄文字”的怀疑,并对讲解员产生不信任感,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现象,也不利于讲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讲解员能对所引用的文言文作解释,阐明引用内容与展览的关系,这样不仅能提高讲解员的讲解效果,还能让游客明白讲解员引用的目的,拉近了讲解员与游客之间的距离,使得讲解顺利进行。
②把专业术语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自然类或科普类的陈列展览中经常会有一些专业术语,这对不是属于这个领域的普通游客来讲就会觉得比较深奥,因此需要对这些专业术语进行转换。以笔者所在的南通博物苑为例,在讲解员讲到南通海安青墩遗址当中出土的动物骨骼亚化石时,游客都对“动物骨骼亚化石”感到疑惑,这时讲解员就会对游客解释说:“亚化石是保存似化石的生物遗体,但是它的石化程度相对较低,还没有完全形成化石。”这样的转化,就能让游客看得懂、听得懂了。
③把别人的东西转换为自己的知识。从刚拿到讲解词的生硬背诵到能熟练背诵,并逐渐把讲解词的内容变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是学习讲解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并且在见习阶段的实施中,观众也会反馈一些符合陈列展览的信息给讲解员,讲解员在甄别筛选后可以添到讲解词中,丰富讲解内容。
④把汉语转换为英语、日语等外语或民族语言。在中国博物馆的创建之初,张謇先生认为在普及和传播知识的博物馆,其讲解员“必得通东西洋语言文字”才有利于工作。这种理念在民智待开的当时尤其显得珍贵。今天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博物馆的接待中经常会遇到外国友人,这就需要博物馆讲解员在准备中文讲解词的同时还要准备外文讲解词,并且所有的讲解员都要会一些简单的日常英语以备外宾的咨询。笔者所在的南通博物苑经常会遇到来自日本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宾,因此本馆讲解员还专门准备有英文和日文讲解词。
⑤讲解员心理(理念)的转换。见习阶段的讲解员需要树立服务理念,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合理的参观需求。同时,讲解员的敬业精神是为观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要真心热爱观众,要将热情、耐心等融入讲解事业中。
3 实施阶段(积累过程)
实施阶段也就是学以致用期,这里要调节好两个关系。
首先,构建讲解员与观众之间和谐的关系。讲解员言行对于观众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讲解员需要遵守以下原则:第一,“观众至上”原则。这是讲解员提供服务的宗旨,也是处理各种问题的出发点。要将观众放在服务的首位,能够为观众着想,以热情的服务感染观众,提供真诚的讲解,使所有的观众都能够感受到博物馆的温暖。第二,“兼顾全局”原则。讲解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保持中立,不能够出现偏向的行为,对待观众一视同仁。即便是在遇到难以沟通的观众,也不能够将注意力与时间集中于他们而忽视其他观众。厚此薄彼的行为会阻碍讲解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合理而可能”原则。这是讲解员工作的原则,也是处理好与观众之间关系的准绳。观众在参观的过程当中会在思想上进行理想化处理,求全心理影响下对于讲解工作会提供各种要求,甚至是一味挑剔。而缓解观众求全心理关系到讲解工作的成败。当观众提出要求的时候,讲解员要耐心倾听,对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评估其合理性,对于观众挑剔的部分要认真对待,所有事情都要努力完成,不合理的地方讲解员要详细解释使观众明确其原因。
其次,明确讲解员与展厅展览的关系。讲解员是“中介”,是展品的代言人,对展品的理解、把握,是展示业务技能和讲解水平的重要标准。在陈列内容不变的基础上,讲解员就必须要对展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钻研,更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不同的文物展品具有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不同,文化信息丰富多彩,讲解员就需要在对文物展品充分熟知的基础上能够从不同角度向观众传达文物展品的信息,使观众看到蕴藏在文物展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故事,而不是单纯地从表面对文物展品进行简单介绍,要使观众能融入历史,让其感同身受。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要把最好的视角让给观众,把展品的正面留给观众参观。牢记,讲解不是展示自己,而是展现文物。
4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表现在讲解员对内容熟练地掌握、环境的熟悉、观众的驾驭能力、把握能力等都达到了得体、自如的状态,这时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并且成功的轻松感也油然而生。在讲解达到成熟阶段时最容易产生“没什么可学的了,可以坐下来吃老本了”的思想,并且逐渐对讲解没有激情,也没有了新鲜感。其实这时候,要向更高层次追求、探索,树立新的目标,并且要努力使自己具备以下几个能力,成为一名“专家型”的讲解员。
①具备学术研究和掌握学术观点的能力。博物馆的最终目的不是收藏,而是对文物藏品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将研究的成果通过讲解员向游客进行知识传播,使观众能够分享博物馆的研究成果。长期以来讲解员只是作为宣传者存在,而专家型讲解员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在一定的研究领域内有较深厚的造诣,对博物馆展览和藏品有准确的认识,熟悉和了解博物馆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考古发掘的最新发现,新征集文物的最新资料等,把握博物馆的最新学术观点,为提升观众欣赏水平奠定基础,专业化讲解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
②具有能把学术观点通俗表达的能力。博物馆的讲解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专业学科、语言表现等。专家型讲解员应该能根据博物馆的展览专题,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时把握学术发展动态、最新考古、史料等,了解不同学术的新观点。由于有些学术观点理论性较强,讲解起来比较枯燥无味,观众对讲解内容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讲解员运用自身广博的知识结构,在分析和理解不同学术观点之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观众讲解,使观众在参观展览中汲取知识,释疑解惑,感悟真谛,陶冶情操。
③具有“因人施讲”的能力。讲解工作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能驾轻就熟地“因人施讲”。如果讲解员千篇一律地背稿子,就像机器一样,失去了讲解的针对性,难以收到感人的效果。面对不同的观众,他们有年龄、阅历、职业等方面的差别,如儿童、成人、青少年学生、教师、专家、政府官员、外宾等,专家型讲解员都要在讲解内容上加以区别。“因人施讲”,首先要明确“给谁讲”,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抓住观众的心理,发挥自己的特长,再考虑“讲什么”和“怎么讲”。做到“因人施讲”,就要了解观众的心理和需求,分析他们的参观目的、动机,根据不同类型参观者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讲解方案。
综上所述,博物馆讲解的学习可以说是有规律可循的,学习讲解的这几个步骤也是每个讲解员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这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初学讲解时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切记不能采用跳跃式的学习方式,而略过某一阶段。
有很多初学讲解的人错误地认为入门阶段是最简单的,只要把讲解稿背下来就可以去展厅为游客讲解了,甚至可以把这一阶段省略,直接在展厅边背书边为游客讲解。其实恰恰相反,入门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刚开始的起步定位就是不准确的,以后就很难改变过来。如果缺失了这一阶段直接上岗,因为缺少发声方法、呼吸方法等的练习,那么在长时间的讲解后,由于发声用气的不正确,所以在连续讲解时会觉得非常累,特别是嗓子吃不消,那样也不利于讲解工作的进行。另外在入门阶段还要对讲解员进行礼仪、形体等全方位的培训,所以这一阶段学习的好坏,对以后讲解的整体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入门阶段的学习可以说是做好讲解工作的基础。
见习阶段是讲解员把讲解词背熟后到展厅进行实习讲解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于把之前入门阶段学习的基础再夯实一下。有刚接触讲解工作的人可能认为,都已经把讲解词背熟了,可以去展厅直接为观众讲解,所以这一阶段是可有可无的。其实见习阶段的培训是训练讲解员能独立完成一个常规讲解接待的必备过程,是训练讲解员能独立设计讲解线路,完善讲解内容,并使讲解内容与陈列展示能有效融合。如果缺失这一阶段的训练直接去为观众讲解,因为不能根据观众的要求合理设计讲解路线,在讲解中会出现内容与展板不融合,会让观众听着有云里雾里的感觉,诸多不和谐的因素会让观众产生“这个博物馆没什么好参观的想法”,大大影响博物馆的形象。所以见习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为讲解员接下来参与正常的讲解接待做好准备。
实施阶段是指讲解员已经参与博物馆日常讲解接待的工作,这个阶段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学习和打磨,只是像复读机一样千篇一律的给观众背诵讲解词,那么有些观众在听讲时会觉得平淡无奇,并且逐渐脱离听讲的队伍。这时讲解员若不做任何补救,那么讲解内容和风格就会一直处于一种稚嫩的状态。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如果对观众提出的要求和意见也不能很好地处理,就会出现被观众投诉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自己的态度,或者继续忽视这个阶段的重要性,那么讲解状态就会越来越糟糕,最终被淘汰出讲解队伍。
成熟阶段是指经历过几年讲解工作的磨炼,已能游刃有余地胜任讲解工作。处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出现安于现状,甚至是不求上进的想法。如果一直这样保持这种状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讲解热情,那么长时间后,就会被后来的年轻讲解员赶上并替代。同时由于在这段时间,没有培养出自己在博物馆领域的专业特长,最终会处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不适合讲解岗位,但在博物馆内又没有其他合适岗位的尴尬境地。
5 结语
总之,要做好讲解工作,需要有一个终身学习的态度。初级学习阶段不能跨越本阶段而学习高级阶段的方法,而处在相对成熟学习阶段的讲解员可以灵活运用之前阶段的学习方法。讲解员只有处理好各个阶段中自己与讲解词、展厅、观众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做好讲解工作,更好地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