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太原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利用

2022-08-03刘子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化工厂太原市太原

刘子正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0 前言

工业遗产作为人类文明与历史前进的物质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技术、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

太原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清朝时期,太原已经成为中国北部商贸、手工制造业城市。在阎锡山统治下的民国时期,太原工业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一五”“二五”时期,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太原工业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当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对土地资源的要求越来越紧迫,导致原本处在城市郊区或外围的工业区同新城区逐渐融合,土地价值、环境污染、交通等多种因素促使工业用地再调整,太原市的老旧工业区因为难以跟随时代步伐而面临淘汰。

本文以太原市工业遗产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切入点,首先对太原市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论述,总结太原市工业遗产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最后,根据太原市工业遗产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针对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案。

1 太原市工业发展脉络

1.1 晚清时期

太原市的近代工业文明开始于“洋务运动”,1882年至1884年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期间,招揽国外人才,大力推行洋务,兴办工业企业、西式学校,在太原设立洋务局,设桑棉科、木工科等,聘请苏州工匠前来讲学。张之洞在山西任职时间短暂,但他将洋务思想带入太原,太原的社会、经济、文化有所改变,为太原市近代工业从思想上奠定了基础。

1892年,时任山西布政使的胡聘之在杏花岭区三桥街8号院(该院落于2001年重新修缮)创办了太原火柴局,这是太原市第一个近代工业企业,是太原市近代工业的开端。1894年胡聘之筹设太原机械局及绛州纺织厂,1898年创办山西机器局。同年,在太原西羊市创立了山西通省工艺局。

1.2 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阎锡山占据山西并统治长达38年。在其主政期间,施行“自存与自固”政策,聘用国外及海外留学归国的专家为其建设厂房,将太原当时主要的工业、私营企业合并重组成为新的官僚资本工厂,1933年8月,西北实业公司正式创办,阎锡山兼任公司总经理。后续太原又新建了西北水泥厂等13处工厂,其中炼钢厂、机车厂、机械厂等9家企业是全国同类型企业中规模最大的。

在阎锡山统治时期,太原市近代工业在一个相对稳定但闭塞的历史背景下从数量到规模有了显著提升,建筑结构逐渐西化,产业模式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太原一度被誉为“重工业之都”。从1937年至1949年,由于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城市破坏严重,导致太原市工业发展停滞并衰落。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太原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新时期的工业发展。“一五”时期(1953—1958)是太原市工业的发展奠基时期,太原成为国家第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开始扩大工业建设,城市形态也从“双城”模式转换为“以汾河为轴,东西展开,西北工业布局”的新格局。

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目”里,在太原建厂的工业企业有11项,占比达到7%。国家在太原还陆续改建了太原钢铁厂、矿山机器厂、西山煤矿等大型工业企业,新建太原磷肥厂、太原化工厂等28家工业企业。1961年,太原城北工业区、北郊工业区、河西北部工业区、河西中部工业区、河西南部工业区的规模已有雏形。

在此期间的工业企业占地面积较大,厂区内的基础设施保留完整,是20世纪50—60年代太原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2 太原市工业遗产分布情况及特征

晚清时期,太原市的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建成区以内,仅机械局位于北沙河以北附近(城区以外)。到民国阎锡山统治时期,太原市工业产业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工业企业规模也逐渐扩大,主要分布于府城内东部的五一路附近与大北门、小北门附近,部分工业企业设置于南门外与西山片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太原市的工业建筑主要呈线性分布于西山附近,主要位于府城以北与河西工业区。

截至目前,太原市的城市格局处于工业“包围”城区态势,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位于城北与河西片区,近几年随着太原城市发展南移,高新开发区、技术开发区等新兴产业主要位于城市南部。

2.1 晚清时期的工业遗产特征

晚清时期保留下来的工业遗产只有2处:太原火柴局旧址(1892)与新记电灯公司旧址(1908)。晚清时期的太原工业企业大多以中国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为主要工作场所,能满足基本生产需要,建筑结构是以砖、木为主的单层房屋,格局单一,规模较小,原始建筑已消失,有部分后期修缮重建的院落来反映当时情况。

2.2 民国时期的工业遗产特征

太原市目前保留下来的民国时期工业遗产有:太原兵工厂、白家庄煤矿、西北炼钢厂、同蒲饭店旧址、晋绥铁路银行、同蒲铁路工程师住宅与西北洋灰厂。

同晚清时期相比,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工业遗产在数量上有了明显提升。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建筑的专业性、多样性增强。这一时期的工业遗产类型有办公用房、厂房、军事建筑、仓库;晋造火炮工坊、太原兵工厂旧址办公总部等建筑采用“人”字形双跨屋顶,白家庄煤矿保留下来的“行人井”可以体现当时建筑设计大量采用西方近代工业的样式、结构与材料,施工技术采用混凝土浇筑。这一时期的工业建筑从样式到施工技术都有了明显进步。

二是注重军事工业。阎锡山统治时期,太原市的工业与战争、官僚资本紧密联系,如太原水泥厂、白家庄煤矿都有保留下来的碉堡,具有军事防御功能。此外,白家庄煤矿仍保留日伪政府的军用住房、发电站,晋西机械厂保留着战时士兵驻扎用的窑洞。

三是工业设备精良。阎锡山号召“造产救国以自救”以及引入大量官僚资本,太原工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本质上的提升,多家工厂的设备都是从日本、欧洲进口,如太钢目前保留着西北炼钢厂当时从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引进的2号锅炉。由于历史原因导致许多厂房拆迁,许多机械设备被拆毁,因此这个时期保留下来的工业设备数量有限。

四是其他类型建筑的出现。近代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太原城市发展,出现了其他功能的建筑,如同蒲饭店旧址、晋绥铁路银行、同蒲铁路工程师住宅。

总体而言,太原市保留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工业遗产数量不多,但保留状态较好,能够反映当时的工业发展情况。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遗产特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建设的工业企业中,太原市的机械制造企业大部分处于正常运营状态,停工的企业有江阳化工厂、太原化工厂等化工企业。这个时期的工业遗产保留较为完整,种类丰富,除了办公场所、工厂、机械设备,还保留了职工住宿区、工人俱乐部、医疗、餐厅等公共服务设施。

目前太原市保留下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遗产有:太原化肥厂、太原化工厂、新华化工厂、江阳化工厂、太原制药厂、兴安化工厂、太原一电厂、太原二电厂、晋西机器厂、汾西机器厂、迎新街工人居住区、矿机宿舍、太重及苏联专家楼、大众机械厂、太钢集团、太原科技大学办公楼东西配楼及校前区、太原工业学院旧图书馆及旧校区、太原面粉二厂、太原锅炉厂、杜儿坪矿、官地矿、晋阳湖。

这一时期的工业遗产数量众多,建筑样式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苏式风格盛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响应“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号召,太原也加入了以工业建设为首要任务的城市规划工作中,采用苏联的“劳动平衡法”估算城市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以预估人口为衡量标准来规划城市不同用地各项指标。在工业区内,比较科学的对工人住宅区进行规划并建设。引入此类城市规划方式方法,奠定了我国城市规划的基调。

这一时期的工业项目与建筑设计也体现了苏式风格:浓厚的功能主义。总规划的重点为道路、广场、主要建筑,空间上强调轴对称,整齐有序,有强烈的仪式感,如太原科技大学的苏式主楼与校前区广场。建筑上的装饰物采用五角星,如太原化工厂实验楼。多数建筑采用“折中主义”风格,如新华化工厂前区二道门。此类建筑与我国传统古建筑和西方殖民时期的建筑形式风格迥异,是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上的时代烙印。

二是生产活动中先进的工艺技术。太原一电厂1956年劳动生产率为49912元/人。太原二电厂1958年投入生产,装机容量25万千瓦,占全省发电的五分之一。两座电厂不仅为全市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还培养了许多专业性强的电力工人。太原化工厂196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是我国三大化工基地之一。新华化工厂于1956年生产出全国第一批活性炭,是我国重要的生化防具研发基地。

三是工人社区的人际关系。这一时期,工人生活区的居民构成单一,多是工厂职工,公共服务设施比较齐全,有工人俱乐部、食堂、澡堂、医院等。这种社区邻里之间相对比较熟悉,社区文化普遍得到认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也可以反映工人阶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现当代也具有正面意义。

3 太原市工业遗产现存的问题

太原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遗产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管理不恰当,公众认可度较低。工业遗产相较于传统文物具有特殊性,许多工业遗产位于工厂区内部并仍处于工作状态,受众度较低,难以得到社会认同。例如山西机床厂内有晋造火炮工坊和太原兵工厂旧址,很少对外开放,无法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部分厂区虽然已经停产,并将内部建筑、设备保留,但是仍然没有正式对外开放。所以,对工业遗产的日常运营管理是太原市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是工业遗产破坏严重,缺乏顶层设计。太原市工业遗产数量众多,但是由于土地开发,许多工业企业被拍卖,如:山西铜矿于2007年将地产拍卖并被地产商开发为合生御龙庭,太原矿机于2010年被富力地产收购,太原锅炉厂于2011年被万科地产收购。还有一些工业遗产即将被破坏:太原化工厂保留的苏式厂房长期空置,太钢厂区内的苏式专家楼由于住户不恰当的使用,建筑本身正在遭受破坏。为此,应尽快对现有工业遗产开展价值评估工作,列入工业遗产名录,文物、住建、规划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具体措施与规划保护方案。

三是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保护力度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的关注度逐渐提升,部分企业开始对工业遗产实施保护工作,但是政府层面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仍比较缺乏,管理模式与融资模式也有待改进。西山白家庄煤矿虽然于2010年申请“国家矿山公园”,但是各项施工进展缓慢。太原化工厂是“一五”时期国家三大化工基地之一,2011年,为了响应太原市整体发展需要,太原化工厂开始搬迁,工厂被闲置。2013年7月16日,太原旧化工厂开始改建工业遗址公园,并且创办了现代雕塑创作、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教育实践基地,工业遗产的利用程度仍处于初级阶段。以上的工作情况反映了自发式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困境。

4 太原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施建议

4.1 进一步细化工业遗产普查

建议由市政府牵头,住建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文物局及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在“三普”基础上对太原市工业遗产进行再摸排调查。调查过程中不仅要对现有工业遗产进行拍照、记录相关信息,更应该对其科研价值包括工艺技法、设备信息等内容进行全面记录,建立完善的文物数据库,如果条件成熟,可以建立数字博物馆,重塑当时景象。

4.2 建立合理分级制度

太原市工业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技术、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其时间跨度大、占地面积广、种类丰富,需要借鉴文物分级制度,从文物价值角度出发,综合各项因素,逐一分析案例并制定合理的工业遗产分级制度,从而采用不同的保护利用模式。

4.3 做好规划工作,灵活运用多种保护模式

工业遗产保护要注意与现有规划编制体系相结合,要有可操作性,保护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等相结合,共同对工业遗产起到保护作用。工业遗产可以作为工业旅游、博物馆、创意产业园、遗产公园等模式,在此基础上要合理参照本地区人口、经济、文化等因素进行保护及利用,避免“同质化”。

5 结语

太原市作为曾经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城市之一,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推进,太原市的工业遗产被世人所淡忘,大部分遭到破坏,情况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遗产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可。面对现有情况,就需要以政府顶层规划设计为牵引,健全和完善太原市工业遗产的认定和评估机制,制定全面的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方案,自上而下带动全社会参与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去,这对更好地传承太原市历史文脉有着积极意义。

注释

①高祥冠.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75-76

②④⑥周腾.工业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与利用——以太原市工业遗产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③⑤张松,镇雪锋.太原市工业遗产保护及棕地再开发策略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1(1):62-66.

⑦高祥冠.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116-120

⑧高祥冠.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123-127

⑨高祥冠.太原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与保护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128-132

猜你喜欢

化工厂太原市太原
回家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市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联盟成立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太原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渔网
奇怪的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