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成立考
2022-08-02谭正敏
谭正敏
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100083
内容提要: 民国初期,伴随着中国地质事业的萌起,地质专业图书的集纳管理工作也逐步开展。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是我国最早的地质专业图书馆,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为推动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相关史料为基础,探寻其成立始末,传承地质先驱的科学精神, 激励图书馆人为新时代地质事业的发展继续发挥好文献服务保障作用。
1922年7月,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落成开馆,距今已经一百年。作为我国最早的地质专业图书馆,图书馆初创时期,也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初创时期,从最初北京政府工商部地质研究所一间小小的图书室,到1922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落成开幕,期间几经变迁,与中国地质事业同兴衰、共命运,为推动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1 章鸿钊先生“中华地质调查私议”(章鸿钊,1912a)手稿
1 提出
民国,是一段风雨飘摇的岁月,时局动荡,中国地质事业艰难起步,伴随着地质事业的萌起,无论是野外调查亦或是从事科学研究,都少不了图书资料作为借鉴和参考,前辈地质学家们认识到专业图书集纳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开办专业图书馆的构想,并开始着手搜集图书资料。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政府实业部矿务司下设地质科,科长为章鸿钊,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设置主管地质的行政部门,章鸿钊(198730)说“中国行政界有地质两字之名始此”。上任伊始,章鸿钊先生就着手搜集地质图籍资料,首请部长行文各省考察征调,并代草拟《南京实业部为筹办地质调查征调各项咨文》(章鸿钊,1912b),征调内容包括专门的地质人才、地质参考品以及各省舆图和矿山区域图说,特别要求“各省新制舆图及旧图之稍涉精详者应饬注明出版人名、年、月,呈部审订;矿山区域图无论已未开采,应令给具图说,悉数报部”。遗憾的是,当年政权更迭,时局纷乱,仅对各省发出一道咨文,并无实质进展。
图2 章鸿钊先生《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一览》记载的图书存储情况,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停办后,这些图书移交至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成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重要的馆藏基础
同年,章鸿钊(1912a)介绍了当时一些先进国家的地质调查情况,提及各国“陈列馆及图书库鲜不设备之,且得视其整理之如何,以觇其国调查事业之趋向与其进行之程度,故各国恒重视焉” 。建议我国要重视发展地质调查,成立地质调查局及专门地质学校,开办地质专业图书馆,“于实业部设地质调查局并设矿山大学……于局内设地质、矿床、土性、地形、分析、庶务之六课,各设专员以分掌其务……于庶务课置图书馆与陈列馆,各设专掌……文书会计编辑图书及参考陈列品等均归职掌”。
1912年4月,南京临时政府迁移北京,实业部分为农林、工商两部,于工商部矿务司设立地质科,科长仍为章鸿钊先生,后章鸿钊先生改就农林部技正职,“工商部之地质事务亦即委之丁文江矣”(章鸿钊,1987)。1913年2月,丁文江先生继任地质科科长,也非常重视图书资料的搜集。1913年2月《政府公报》发表工商部致各省民政长征调地学图书的函,“拟搜集中外图籍藏贮本司,以资参考。查本国关于地学书籍,莫要于各省通志……应请转咨各省民政长查明该省官书局历年出版各书凡有关于地学者,各备一份,邮送本司……地质调查研究为本部必不可缓之事,而本国图籍尤为着手时必不可少之书,应即请贵民政长……邮送本部”。1913年4月第339号《政府公报》发表“工商部试办地质调查说明书”❶,提出成立地质研究所及地质调查团,指出“野外调查之材料非有相当之书籍、完备之标本,则无研究之法……于所中附设图书馆、博物院,搜集关于地质图籍、标本,以为研究之资料” 。
2 雏形
1913年,在章鸿钊、丁文江等推动之下,工商部地质科转为地质调查所,附设地质研究所,丁文江担任两所所长,地质研究所的图书室也随之成立。章鸿钊先生《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一览》(1916)中载有地质研究所《暂行办事规则》,其中文牍员执掌事务中列有“关于图书室登记借阅事项”,庶务员执掌事务中列有“关于器具图书仪器杂品等编查造册事项”。当时文牍员为张祖耀,庶务员为向祥善。这个图书室是中国最早的地质专业图书收纳机构,是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的重要基础。后来,随着民国政府政权的更迭、机构的变化,图书室的隶属关系也随之变化。1914年,农林、工商两部合并为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即移属之”(章鸿钊,1987)。
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开办初期经费很少,校舍、图书仪器等均从北京大学借用。章鸿钊1916年在《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一览》❸中说明 “所中一切图书仪器悉因北京大学校地质科之旧校舍”,“于北京大学内假得校舍数间、仪器若干、书籍若干”。所幸的是,虽然中国地质事业步履维艰,但是图书集纳管理的脚步从未停止,至1914年,农林工商合并为农商部,“章鸿钊充地质研究所所长,前以经费支绌,一切设备悉从简略,是时乃议增置图书仪器各若干”。“四年春,丁文江回京,亦任本所教务,书籍仪器亦陆续添置”。
1916年,“以调查事繁,调查所人员无暇在研究所兼任教课,乃将地质研究所裁撤”❷。截至地质研究所停办,图书室共收纳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地理地文学、采矿学、化学物理学、测量学、动物学、德文、杂志及报告、图志、照相术11类书刊,计有书籍66本(册),期刊8种,报告5册,地图129幅,字典1册,涉及英文、德文、日文等语种❹。后移交至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图3《中国地质调查所概况》❷ 中所载图书馆全景
地质调查所成立于1913年,但因人员缺乏,实质工作开展甚少,直到1916年夏,地质研究所学生毕业进入到地质调查所,有了专任所员、独立预算、特别所址,才开始有规模的开展工作,也便有了自己的图书室。翁文灏先生在 “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第一次报告”❺中说明,“地质调查所自民国元年即着手筹备,至民国五年始正式成立,其时存丰盛胡同三号所址,有图书室三间,有专门书报约四百余册,大半系自地质研究所移交”。这个设在北京西城丰盛胡同3号地质调查所内的图书室,即是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的雏形,地质研究所移交的图书是其重要的馆藏基础。
1916年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曾短暂地改所为局,又复称为所,但是图书管理事宜从未搁置。丁文江《地质汇报》 第1号(1919年)序:“五年春,周总长子廙,改地质调查所为局,以张君轶欧兼局长,以余任会办,章君、翁君分任股长。是年夏,以地质研究所卒业生十八人任调查员,增置图书、陈列标本,分室而居,比屋而读”。《农商部地质调查局规程》(佚名, 1916)规定地质调查局下设四股一馆,即地质股、矿产股、地形股、编译股、地质矿产博物馆,图书仪器保存事项由编译股掌管。同年秋,农商部地质调查局复称地质调查所,10月24日,《地质调查所章程》由黎元洪大总统批准(佚名, 1919),规定地质调查所隶属于农商部矿政司,分置地质股、矿产股、编译股三股,其中编译股执掌事务列有“关于图书仪器保存事项”,也就是说图书保存事宜仍由编译股负责。1920年夏季,农商部第92号部令公布《地质调查所修正章程》(佚名,1920),规定该所设总务股、地质股、矿产股及陈列馆,原编译股图书保管、整理事宜归总务股掌管。这一时期图书室的管理者最开始为赵志新,后来是李学清,“新建馆舍时,计划布置李君之功居多”❺。
3 成立
1919年,时任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先生赴欧美考察,再一次深刻感受到科学研究必不可少文献资料。1920年,丁文江先生“关于参考材料之必要”❺呈准农商部,会同矿政司当局,发起募捐,于兵马司九号隙地修建图书馆。据《地质调查所沿革事略》(佚名,1922a)记载,朱启钤和奈森“代表中兴、开滦两煤矿公司发起集款,并亲自到部陈述认捐巨款”。翁文灏先生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第一次报告》❺(1925)中也说明,“承热心地质诸士绅及矿业公司、交通机关等之赞助,如期募齐,计共得捐款三万九千余元”,包括大总统黎元洪捐款一千元。对于捐款者地质调查所认为“捐款诸公之力,此应为永久纪念者也”,将捐款者姓名刊碑纪念。
图书馆由德国雷虎公司承建, 1921年春开工,1922年七月落成。图书馆为二层楼:楼下东为阅览室,兼资讲演,西为办公室,分为三间;楼上东为藏书室一大间,西为藏图室,中为办公室❻。正门匾额“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由时任农商总长王迺斌题写,玄关处墙壁上嵌有纪念碑,碑文由王迺斌撰文、时农商部矿政司司长邢端书丹,简述了图书馆修建过程。碑文之后记录有捐款者名单,修建发起人(矿政司司长邢端、矿政司司长林大闾、技正丁文江、技正章鸿钊、佥事翁文灏),监修人(技正丁文江、技师李学清),会计员(佥事吴钟麟、主事吴启贤)。图书馆建筑至今保存基本完好,201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4 1922年7月20日《申报》报道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陈列馆开幕典礼盛况(佚名,1922b)
1922年7月17日下午,举办地质调查所图书馆、陈列馆开幕典礼。典礼盛况空前。大总统黎元洪亲临训示,农商总长张国淦出席并训词,次长江天铎也出席,时任所长丁文江作报告,矿政司司长林大闾、所长丁文江、股长章鸿钊、矿政司顾问安特生(瑞典)、技师葛利普(美国)及地质调查所专门职员均为招待员,引导来宾参观藏书。会后,来宾们合影留念。1922年7月20日《申报》对开幕盛典作了详细报道(佚名,1922b)。
胡适先生高度评价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的成立及丁文江、翁文灏等地质学者所作的贡献:“这一周中国的大事,并不是董康的被打,也不是内阁的总辞职,也不是四川的大战,乃是十七日北京地质调查所的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开幕……中国学科学的人,只有地质学者,在中国的科学史上可算得已经有了有价值的贡献……自从地质调查所成立以来,丁文江、翁文灏和其他的几位地质学者,用科学的精神,作互助的研究,经过种种的困难,始终不间断,所以能有现在的成绩。”(胡适,1922)
图书馆落成开馆时有书四千余册,又在建馆捐款中提用一万余元购置了新书。成立之后,“以供专门研究之参考,以直接关系地质学诸门类为范围”❺,通过购置、交换、寄赠的方式,获得大量宝贵的地质文献。“编目之法,系参考杜威氏十进法,而就地质学科之门类,酌为变通”❺,将图书分图与书二部分,图又分为地理地形图及地质矿产图二种,书则分为丛书和类书两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颁布了《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暂行规则》,包括收件办法、阅览办法、借阅办法,对馆内人员的岗位、工作流程及读者应遵循的规则作出规定。图书馆在文献集纳、典藏、读者服务、借阅制度等方面逐步步入正轨。
图书馆第一任馆长为李学清。1922年秋,李学清赴美入密西根大学攻读矿物学与岩石学,图书馆由卢祖荫负责,钱声骏、朱焕文辅助。
关于地址的演变。图书室(馆)一直随所而建。《中国地质调查所概况》(佚名,1931年)中说明,“地质研究所初办时即假地设立于景山东街北京大学校内,地质调查所则设于粉子胡同农商部内,民国五年始同迁入丰盛胡同三号及兵马司九号附属房屋”。也就是说,地质研究所时期图书室随所设在景山东街北京大学校内,地质调查所时期图书室随所设在丰盛胡同3号,1921年图书馆则建在兵马司9号,现变更为兵马司15号。
4 积极意义
图书馆是地质调查所初具规模的标志之一,吸引了当时许多一流的地质人才。任何科学工作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图书资料。中国地质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中国人独立进行本土地质调查则始于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后,拥有一座专业图书馆是地质调查所初具规模的标志之一。《中国地质调查所概况》(佚名,19313)评价“建筑图书馆,修理陈列馆,专门学术机关之规模于焉粗具”。地质调查所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当时许多一流的地质人才。程裕淇等(19973)说:图书馆是前地质调查所的两大宝库之一,不少地质工作者愿意到地质调查所工作、不少学者愿意到地质调查所从事专门研究,往往是由于向往这座宝库而来。
图书馆为早期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和地质科学研究提供文献服务保障。秉承“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❺宗旨,图书馆在购置新书的同时充分开辟交换和寄赠途径,通过多方筹措,馆藏规模发展很快,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即至1924年底),藏书就从开馆时的4千余册,发展到图书16840本(册),图件(尚未编目者未计入)3692张❺。这些宝贵的馆藏在我国早期地质调查工作和地质科学研究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是我国早期地质科技成果展示以及科研交流的重要窗口。当时地质调查所陆续编辑出版的《地质汇报》《古生物志》《中国地质学会志》等都由图书馆征订、发行和交换。翁文灏先生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第一次报告》中记载,图书馆“兼办本所自印图书发行及交换……本所自民国八年始,有报及专报之印行,除中文报告外,兼用西文节略,以便国外交换之用,自民国十一年起,更有古生物志之印行……以出版物常期交换者,计已达四十国,内有学术机构及团体二百六十家”。“自民国十一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以来,每年印行会志,刊载英文专门论文,各国学术机关,以专门书报来相交换者,数亦颇多”。中国地质学会等科研团体也在这里诞生,可以说,图书馆是当时我国地质学界的活动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
注 释/Notes
❶ 《工商部致各省民政长征调地学图书的函》《工商部试办地质调查说明书》先后发表于1913年2月与4月《政府公报》,彼时丁文江先生为地质科科长,主事地质工作,一般认为这两文由丁先生起草.
❷ 佚名.1931.中国地质调查所概况.1931年3月:2.
❸ 章鸿钊.1916.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一览:1916年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停办,章鸿钊先生将办理始末情形,及章程课目、收付款项、图书、仪器、标本等,详造简册,名曰《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一览》,呈部备案.
❹ 数据来源:章鸿钊,1916年,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一览.
❺ 翁文灏.1925.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第一次报告: 1925年5月地质调查所代所长翁文灏作图书馆第一次报告,将图书馆的沿革、图书编存、经费使用、人员及事务等情况一一说明.
❻ 翁文灏先生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第一次报告》(1925)中曾记载图书馆分为三层,查阅《中国地质调查所概况》(1931)所载图书馆照片及《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第一次报告》中的其他文字描述,结合实地考察,应为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