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与创新的连接
——乳源科教体验中心项目建筑设计

2022-08-02梁志荣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科教瑶族防灾

肖 昕 梁志荣

广东筑和建筑设计事务所(普通合伙) 广东 广州 510000

1 项目背景

乳源瑶族自治县,广东省韶关市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东邻韶关市武江区,西连清远市阳山县,南毗清远英德市,北与乐昌市接壤,西北角与湖南宜章县相依,是广东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广东少数民族大部分是在岭南土生土长的百越人的后裔,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各名族不尽相同的民俗风貌,在地域上自成单元,共同组成了广东淳浓厚、绚烂多姿的少数民族风情[1]。

图1 城市现状图

图2 项目地理环境图

建设本次乳源科教体验中心项目的目的在于填补乳源瑶族自治县防灾减灾科教体验类建筑的空白,展示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防灾减灾工程上获得的经验与成就。同时向广大群众宣传科普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人民群众抵御灾害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再者,展示乳源当地文化特色,同时体现时代特征时代精神。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920.33平方米,主要功能为科教体验中心展厅、多功能会议区及部分宿舍。首层以开放式展厅和架空活动空间为主,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将人流引入,空间通透;二层为展厅及宿舍;三层为多功能会议区。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块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气象局的西北侧,南侧为北环中路。项目周边均为原有低层民房建筑。项目主入口均设置于西南侧,经原气象站接北环中路。项目与周边保留低层建筑之间建筑间距均不小于6米。

本项目用地面积为8503.74平方米,工程概况:本项目用地面积为8503.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64平方米。包含防灾减灾科教体验中心建筑一栋、设备房建筑(配电房、消防水池及泵房)一栋。

图3 项目地理环境图

3 设计构思

防灾减灾科教体验中心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941.82平方米,主要功能为科教体验中心展厅、及部分宿舍。地上三层,无地下室,建筑高度15.3米,设备房总建筑面积123.04平方米,主要包含变配电房、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地上1层,建筑高度3.8米,耐火等级为二级。首层以开放式展厅和架空活动空间为主,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将人流引入,空间通透;二层为展厅及宿舍;三层为多功能会议区。

图4 项目效果图

本项目所包含建筑均为低多层民用公共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防灾减灾科教体验中心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941.82平方米,按宿舍功能和展厅各自独立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共计两个防火分区。各自独立设计疏散楼梯,并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防火分球均设有灭火器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宿舍区分首层和二层部分,首层可以通过外廊直通室外,二层部分面积不超200平方米,目使用人数不超过五十人,设置一部独立楼梯,并在首层直通室外。疏散走廊及疏散楼梯的宽度及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展厅部分按人员密集场所设计消防,设置三部楼梯联系首二层:三层主要功能为会议及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不超200平方米,目使用人数不超过五十人,目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的距离不大于15米,设置一部疏散楼梯。与开敞式外廊连接时采用开敞式楼梯间,其他采用封闭楼梯间,所有楼梯均在首层直通室外。楼梯及疏散走道净宽均满足规范要求[2]。所有的封闭楼梯间均可自然通风,通风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图5 项目鸟瞰图

4 设计理念

4.1 设计理念构思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乳源瑶族自治县水量丰富,境内高山、峡谷、森林众多。集雨面积3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条,水资源十分丰富。每平方公里产水量达113.86万立方米,平均每人拥有地表水径流量5.66万立方米。借此以水的古代书法形态为切入点,了解人类对水字的原始理解,将其作为建筑形态的主体。通过将水的灵动及形态结合,再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将水的另一种姿态全新演绎,成为现代的新符号。建筑如同高山之上的流水一般,轻盈灵动,层叠交错的建筑体富有特色,创造一种“林间观月影,中庭听蛙声”的品质,形成开放灵活、环境优美的科教空间。仿佛散落在水韵绿城里的雕塑,舒展着轻盈、柔和的体态将环境纳入麾下,引发人们反复探索的欲望。由此建筑才完美融合自然环境,将美景引入其中,打破空间内外的界定。中国的传统聚落环境空间正是在地理环境、宗法社会、传统伦理与礼乐文化三大特定的基本条件深刻的影响下构建与发展,形成极富地域特色的:人、自然、社会和谐的传统环境,在构建物质空间的同时极为重视精神空间的塑造,以强烈的精神情感和文化品质修身育人[3]。

图6 项目效果图

图7 设计理念构思图

4.2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

这一策略成功将基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结合地形特点整合基地原资源,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科教体验中心,采用节能环保的外围护结构,以减少能源消耗。源于对原始场地特性的挖掘和尊重,我们寻找和研究了乳源在当地文化形式语言的内在逻辑,使建筑与自然有机融合,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4]。而且建筑能够有效利用夏季主导风,形态像流水的线条,采用适应乳源瑶族自治县气侯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白色体块流动之间营造内部庭院,内外呼应环境。

4.3 瑶族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

在对建筑形态上探索的同时,我们对瑶族本身的民族特色也非常感兴趣。国家非遗代表瑶族刺绣是瑶族人民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图案进行抽象演绎的一种特色文化工艺[5]。其图案主要有,有象征男女的、有象征飞禽走兽和花草植物等,花样繁多,鲜艳夺目。此次设计我们选用三个比较有瑶族特色的图案,“八角花““梧桐树”“鱼与水”,和水的建筑造型有机结合一起,形成了既具有乳源当地文化特点,又能体现当代特色,时代内涵,和谐统一的建筑形象。特别是立面采用浅灰色石材结合瑶族特色的图案进行分缝,以及应用在窗框上的雕花。

图8 鸟瞰图

所有的建筑风格都或多或少地是对先例的复制、取用和改编。毕竟没有人是在真空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即使不是有意,建筑环境也在潜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着我们。而建筑师的作用在于对建筑环境做出反应并对它进行诠释,同时还希望可以改善该环境。许多当代建筑前卫的高姿态和符合历史传统的造作的怀旧建筑之间的分歧似乎是难以调和的[6]。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个项目里把文化元素和创新技术能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建筑设计能体现本土化。

5 结语

尊重场地与地域性文化是本次项目的主题,了解文化以及结合文化特点是我们所希望做到的尝试。在环境中共生建筑,在文化中共育思想。

猜你喜欢

科教瑶族防灾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科教导刊》征稿函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瑶族织锦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