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探析

2022-08-02安志远赵永杰张雪梅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综合体商圈

李 亮 安志远 赵永杰 张雪梅*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

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大,城市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城市综合体通常由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公寓、文娱空间等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功能的建筑群构成,其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是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城市经济组织形式[1]。成熟的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形象,对增强城市魅力、吸引人口集聚作用显著。因此,加强对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体发展历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供合理建议[2]。

1 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背景

作为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是一座随着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崛起的年轻城市。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城市功能亟需不断完善,集约型城市化发展成为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3]。

当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石家庄“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市域空间结构格局基本形成,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魅力日益彰显,省会城市的中心地位日益凸显。功能多样、便捷高效的城市综合体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有利于打造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和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一极。

2 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体的发展阶段

自2011年7月裕华万达广场开业以来,石家庄市目前共有城市综合体20座,总建筑面积约为782万平方米。现将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分以为下4个阶段:

2.1 萌芽阶段(2008年之前)

石家庄市早期的商业中心多以购物为核心功能,如规模较大、运营较好、人气较高的北国商城、新百广场、建华商场等,逐步发展为当时石家庄市域的核心商圈,影响并带动着周边区域的商业发展,发挥着具有区域商圈影响力的经济效应。而后陆续开业的先天下、联邦东方明珠等商业中心,在一定意义上拓展和增强了购物中心的功能,扩大了商圈的整体辐射力,为石家庄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商业基础。

2.2 增长阶段(2008年至2015年)

2007年底河北省提出“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建设目标,石家庄市从2008年起开始进行“三年大变样”,推进城市化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改造升级主城区,增速建设新建区。在此期间,国内著名地产企业及本土地产公司陆续投资开发了众多商业地产项目,先后建成裕华万达广场、勒泰中心、万象天成等著名城市综合体项目。2012至2014年石家庄市共建成开业9座城市综合体,占当时总量的81.8%,达到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体建设的最高峰期。

2.3 调整阶段(2016至2020年)

2016至2020年,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体的投资与建造速度逐渐减慢,中心城区建成先后投入运营的万象城、建华城市广场、东胜广场、长安万达广场等项目,大多分布传统商业集聚中心区,区位条件显著、交通通达性好、服务设施完善、商业氛围浓厚、消费市场稳定,建造规格和规模体量的标准比较高,绝大部分项目的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智能、新颖的形态风格、内部结构,极大地提升了建筑识别度和空间利用率,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概念和生活体验,日益彰显省会城市的活力与影响力。

2.4 优化阶段(2021年至今)

2021年,石家庄市城镇化率已提升至71.09%,城乡结构变革速度仍在加快。十年来,石家庄市常住人口总体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城市对人口、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仍在不断加强[4]。随着城市土地利用空间不断扩张,中心城区的城市综合体数量有所下降,“二环外”建成的塔坛国际商贸城、新华世贸中心等综合体项目的建筑面积均超过300万平方米,包含专业市场、仓储物流、总部基地、商务办公等新兴业态,有助于优化石家庄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3 石家庄城市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3.1 万达商圈呈一枝独秀

裕华万达广场是石家庄市第一座集大型购物中心、超五星级酒店、5A写字楼、文娱休闲、室内外步行街、国际公寓、居民住宅等于一体的全业态城市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涵盖了商业、商务、文娱、休闲等一级功能设施。十余年来,裕华万达广场已发展成为独立、高配的核心商圈,引指着东南片区民乃至于全市域的商业及城市综合体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商业档次的提升。同时,受万达广场的强势引领与辐射影响,其周围难以布局其他综合体项目,形成其一权独秀的局面。

3.2 沿中山路呈带状分布

中山路是石家庄市的中轴线,全长22.8千米,连通传统商业区与新兴商业区,被称为“河北第一商业大道”。由表1可知,石家庄市的主要城市综合体,分布在中山路沿线的新百商圈、北国商圈、建华商圈等商业集聚区,呈现为以中山路为轴线呈带状分布的特征,并逐步向周围区域就近扩散。正在如火如荼的加速建设中的石家庄中央商务区,亦在中山路沿线,将为高质量城市更新、能级跃升提供发展动力。

表1 石家庄市主要城市综合体一览表

3.3 城市边缘呈点状分布

秉承“二环以内做减法,二环以外做乘法”的思路,石家庄“二环外”逐步开业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主要表现为低级中心地,呈点状分布,均承载着区域商业中心及生活配套等重要职能,未来将逐步形成新兴商圈以带动周边商业发展。同时,这些项目多表现出显著的独特性,以满足不同类型群体的消费需求,如:西南高教区的西美花街主要消费对象是大学生和年轻人;东南片区的欢乐汇则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城市微度假中心;位于西北二环交叉口的天河·方圆荟推动儿童消费及亲子消费升级。

3.4 地铁沿线呈集聚分布

石家庄地铁1号线是中心城区东西向的主要通道,总长36.9千米,是串联主城区、高新区、正定新区的重要纽带,当前可换乘地铁2、3号线。地铁1号线沿线布局众多商业中心,主要城市综合体到达最近地铁站点的距离均小于1km(见表2)。近几年建造的万象城、建华城市广场、长安万达广场、高新万象汇等项目坐落于地铁上盖,既能带来人流、物流等“量”的变化,又能带来城市区域活力等“质”的改变[5],拓展市域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发展。当前,地铁1号线的正定新区路段,设置有“会展中心”和“商务中心”等站点,连通中心湖公园板块、中央商务区板块,伴随着正定新区总体规划的快速推进,也必将在地铁1号线沿线形成新的商业发展引擎。

表2 地铁1号线沿线主要城市综合体到站点的距离

4 结语

2011年以来,石家庄市以购物中心为商业聚集基础的城市综合体先后建成投入运营,为城市的商业繁荣与发展注入动力,部分地标性建筑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吸引力。2017年之后,随着地铁线路的开通,地铁1号主轴线沿线陆续建造完成的几座城市综合体,助力了商业地产与轨道交通的整合,带动了城市优化布局,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同时,城市功能的拓展、空间规划的延伸,城市更新原则推动二环外形成新的商业集聚区,沿环线布局的若干点状城市综合体。石家庄市城市综合体已逐步形成“一环沿轴线扩散、二环构造新节点”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实现主城区与新三区和正定县的一体化发展进程。未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石家庄市新建城市综合体的核心功能及主要功能必然将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契合。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综合体商圈
2022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在石家庄市举行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朋友
我想变成……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机器学习在商圈运用管理中的应用
A letter to the 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