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中的公共性
——排涝泵站的复合化利用
2022-08-02殷玥杨梓轩李竹
殷玥 杨梓轩 李竹
1 江岸边的基础设施
南京江心洲(新加坡x 南京生态科技岛)位于主城区以西,西岸江边有几座排涝泵站,通过将内河的水排入长江,保证基本的水利设施安全,是极少数被允许在江岸生态保护带中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
虽然泵站地处城市的显著位置,但却极力避开公众的视野。事实上,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此类基础设施只是专业工艺的附属品,而不在公共空间范畴之内,这可以归结为一种实用主义(Utilitarianism)。
2 公共性是建筑师的另一份隐性任务书
江心洲排涝泵站场地临近长江江边,与江堤岸的护坡留有一定安全距离,江堤路与相同走向的环岛西路之间有一条外高内低的景观带,排涝泵站便坐落其中。站场内设有集水池、闸门、排水泵机组以及相应的维管场地,站房内设有高低压开关室和管理用房。基于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流程与制度,整个站场实行封闭管理,这份任务书显示出水利安全的重要性与专业性。
对于地处公共环境中的建筑而言,无论它是否具有公共服务功能,公共性都是其面临的潜在外部条件。排涝泵站所处的江堤景观带方位朝西,江对岸少有城市建筑和远山遮挡,因此享有很长的日落观测时间,被南京人誉为“最美夕阳打卡地”,不少市民来此散步、骑行、欣赏江景,未来江堤路还将举办环岛半城马拉松。这是建筑师的另一份隐性任务书。
一方面是水利安全和生态管控的约束,另一方面是公共活动的配套服务缺口,这两份看似矛盾的任务书考验着建筑师。
3 解决问题是基础设施公共化的重要动因
对于基础设施而言,强调公共性并不总是“尚方宝剑”,脱离实际的“加戏”有时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难题,并造成资源的浪费。因为基础设施的“本职”还是安全高效的生产活动,“公共性”的介入需避免对其造成干扰甚至是危害。而仅凭建筑师臆想出来的公共活动,不但不能吸引人,还会增加后期维护管养的成本。因此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深入细致地分析建筑所处的环境、人流动线和使用需求、现场施工条件与施工技术实力,以及项目的投资、运维等要素,这些都可归结为建筑的“在地性”。
在本项目中,结合江堤路单一线性交通的特点,人们希望在几个已经形成的观江活动聚集点获得驻足、观景和休憩的机会。因此,应该利用排涝泵站建造的契机,为市民提供这样的场所,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并进一步通过向公众展示这些水利设施来实现科普教育的目的,同时又不干扰到场站正常的生产工作,这是展现基础设施公共性比较适度的方式。
4 基础设施也可以成为鼓励公共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如何在有限的面积内创造出内外兼顾的空间,是设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项目采用水平和竖直“双分离”的功能与空间组合方式。在水平向,将泵站管理用房和公共卫生间的出入口东西分置,内部人员和车辆由环岛西路进入泵站站场,供市民使用的公共卫生间由江堤路下行进入,实现了内外使用流线的分离。在竖直向,通过在建筑与堤岸间的场地堆土,进行地景化处理,化解高差的同时也利用了站房的屋面空间,在数公里长的江岸上创造出一个相对宽阔的公共活动场地。同时,在不干扰江岸航标灯塔的情况下,利用坡道、台阶等方式对屋顶进行二次抬升,形成高于江堤的远眺视野。抬升后的下部空间放置自助售卖机、图书漂流站、交互式人工智能等设备,为市民提供共享式服务,从而在有限的空间里为市民创造下、中、上三种不同的空间体验。
(1)1#泵站——梯田
1# 泵站鸟瞰 ©时差影像
1#泵站靠近江心洲西岸北端,由场地向北侧江面眺望,可以看到长江中潜洲的洲头。借用梯田这种古代人民智慧用水的理念,建筑沿江一侧被塑造成类似梯田状的地景,与江堤的背坡面共同组成“梯田谷”。挡土墙表面被镜面不锈钢覆盖,延伸了“梯田谷”的空间感,公共卫生间的入口就隐藏在谷底的通道中。从江堤路上看,建筑仿佛是从地里生长出来一般,屋面形成的平台可由挡土墙顶的坡道到达,平台继续升起形成悬挑看台,实现了人们登高远眺的需求,同时看台下部的灰空间也可放置共享服务设备。
(2)2#泵站——循环
2# 泵站鸟瞰 ©时差影像
2#泵站前的江面最为宽阔,江岸旁的几个航标灯塔早已成为人们打卡的地标。设计利用江堤的高差,将建筑分为3层。半埋于土中的基座是泵站用房和公共卫生间,屋顶与江堤路以宽大的草坪相连,可供游人休息、野餐、日光浴等。屋顶向东悬挑形成环形挑廊,环廊的形式暗示着“水的循环”这一概念。约30m跨度的环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为基座里的管理用房营造出一个中央庭院,人们可以从挑廊上观察到泵站的室外站场,有助于更加直观地了解水利方面的科普知识。徐徐升起的螺旋坡道满足骑行的条件,人们可以在顶端获得一个宽阔的、无遮拦的观江视野。环廊顶端与屋顶平台由一个室外直跑楼梯连通,坡道下部空间作为水吧,为公众提供一处室内休憩场所。
(3)4#泵站——轻舟
4# 泵站鸟瞰 ©时差影像
由于4#泵站靠近南京长江五桥,轮船经过桥墩间的航道鱼贯而过,同充满几何感的斜拉桥一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设计同样利用地景化的处理手法,将泵房的屋顶与江堤路连通,形成草坪台地,并在其上构建出一个“轻纱篷架”,纯白色的钢结构和折边穿孔铝板造型如同一叶轻舟停靠岸边,转折的表皮随时间产生变化的光影。人们落座于篷架下的坐凳,眼前的斜拉桥成为一幅独特的框景。镜面不锈钢矮墙和无障碍坡道限定出台地两侧边界,草坪可开展多种小型活动,镜子矮墙也为儿童增添嬉戏的乐趣。
5 结语
当下,中国的城市更新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而大量的基础设施是其中不可回避的部分,它们如同城市的器官,为其运转提供着重要支撑。随着城市的精细化发展,基础设施如何进一步适应城市并与之紧密连接?这需要设计者拥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更前瞻的设计理念,通过“外科手术”式的精准建造,使得基础设施变得更加“友好”和“受欢迎”。
6,7,10-13 时差影像摄影
16-21,24,25 时差影像摄影
1-5,8,9,14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提供
15,22,23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提供
项目名称:江心洲排涝泵站配套用房
业主: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新加
坡x 南京生态科技岛)
建筑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
结构、机电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李竹
设计团队:李竹、殷玥、杨梓轩
施工单位:南京振高建设有限公司(土建);江苏合发装饰幕墙有限公司(幕墙)
基地面积:4 587~6 880m/块
建筑面积:375~618 m/ 栋
设计时间:2018
建成时间:2020
摄影:时差影像
1 1# 泵站轴测图2 2# 泵站轴测图3 4# 泵站轴测图
4 区位图5 形体生成示意图
6 1# 泵站鸟瞰
7 1# 泵站面对如画的江面,一片宽阔的看台就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Pump station 1 is near the north end of the West Bank of Jiangxinzhou.Looking from the site to the north side of the river,the head of the submerged contin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can be seen.Using the idea of terraced fields,the one side of the building along the river is shaped into a terrace like landscape,which forms a "terrace Valley" together with the back slope of the river embankment.The surface of retaining wall is covered with mirror stainless steel extends the sense of space of the "terrace valley".The entrance of the public toilet is hidden in the channel at the bottom of the valley.
8 1# 泵站分解图
From the riverbank road,the building seems to grow from the ground.The platform formed by the roof can be reached by the ramp on the top of the retaining wall and continues to rise to form a cantilevered grandstand,which meets the needs of people to climb high and overlook.At the same time,the gray space under the grandstand can also be placed with shared service equipment.
9 1# 泵站剖面图
10 1# 泵站悬挑的看台可供人登高远眺11 1# 泵站建筑仿佛是从江堤上生长出来12 1# 泵站镜面不锈钢墙延伸了“梯田谷”的空间感
The slowly rising spiral ramp meets the riding conditions,and people can get a wide and unobstructed view of the river at the top.The top of the ring gallery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of platform by an outdoor straight stair.The space under the ramp is used as a water bar to provide an indoor rest place for the public.
13 2# 泵站鸟瞰
14 2# 泵站分解图
15 2# 泵站剖面图
16 2# 泵站螺旋上升形成远眺视野17 从上空观察2# 泵站内部
18 2# 泵站约30m 的环状出挑限定出多个空间
19 4# 泵站鸟瞰
20 从场站内看4# 泵站与五桥的关系21 4# 泵站几何化的穿孔折板暗示出与五桥的对话关系
Pump station 4 is close to the fifth Yangtze River Bridge in Nanjing.The ship passes through the channel between the piers accompanied by the cable-stayed bridge full of geometric sense,leaving a deep impression.The design also uses the landscape treatment method to connect the roof of the pump house with the river embankment road to form a lawn terrace,and build a "light gauze tent frame" on it.The pure white steel structure and folded perforated aluminum plate shape are like a light boat docked on the bank,and the turning skin will produce changing light and shadow at any time.
22 4# 泵站分解图
People sit on the benches under the canopy,and the cable-stayed bridge in front of them becomes a unique view.The mirror stainless steel parapet and barrier free ramp define the boundar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land.The lawn can carry out a variety of small activities.The mirror parapet adds fun to children's play.
23 4# 泵站剖面图
24 五桥成为4# 泵站空间中的“框景”25 4# 泵站空间开口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