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如意“柿子壶”
2022-08-02王依娇
王依娇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名满天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被广泛瞩目的,因为中国的陶瓷艺术,尤其紫砂艺术在世界的艺术之林当中都是非常独特、不可替代的。正因为它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所以说能够绵延至今、兴盛不衰。
在紫砂壶各种器型门类的制作当中,仿生壶应该是很有难度的,艺人要通过抓自然之形,传自然之神,而最终表达的是自己心中对于现实物象感悟以后的形和神的传达,创作出既要不脱离现实当中物象的那种形、神,又要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理解,并且是区别于他人的,有强烈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样来讲,除了技艺的完备和技法的娴熟,个人的人文素养以及审美高度,还有文化内涵的沉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一关通不过的话,那么紫砂壶制作的艺术水平很难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和境界。
不少收藏家认为,民国以前的壶艺未必佳好,但是砂质非常好,所以他们坚信当时制作的紫砂壶具备更高的收藏价值,这当然仅仅是从泥料的方面来讨论紫砂壶的增值空间。个人认为,以民国紫砂真品而论,当时的制作和陶刻当中的那种气息、那种驾驭,其实是紫砂壶价值的很重要的一个承载部分。经典的民国紫砂壶都显得高雅而别致,口盖配合严密,壶身手感光滑如玉,格调质朴洁雅。民国时代其实是承袭了明清文化的余续,尤其是在清代金石学大兴,这种传统的文化复古之风可以说是广为流行。对于紫砂壶的制作,经典器型上面所流露出来的这种时代的烙印和这种文化的信息是非常浓厚的。比如这把民国“三色泥柿子壶”(见图1),嘴、把、钮、盖结构合理自然,上面书刻“玉滴一嚥(嚥同咽),心香四吐”,笔意刀锋气息醇厚,和壶的风格气息十分统一。紫砂仿生器除了描摹写神之外,它的这种自然之妙应该是比较难得的,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种自然既是合乎于自然界中这种物种的状态,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从作者的心理能够悟到了这种自然生发的那种不做作、不刻意的一种创作境界,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创作状态。
图1 三色泥柿子壶
相对于当代人来讲,古人更加高妙的地方应该就是不刻意求工,很多的细节处理和把握以及对于整个形体,包括壶的气度的把握是高于我们当代人的。当代人多是务求精工,而在这种精致、细秀的风格笼罩之下,肯定会失去一些对于宏观的、气度的把握。也就是说人工刻意的成分居多,反而失掉了那种自然而然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秀”是一种美,“朴”也是一种美,“雅”也是一种美,“自然”更是一种美,在最美的这种层面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这把“三色泥柿子壶”来讲,它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种很自然、很古朴的,而且又非常传神的一种感觉。这把壶对于树桩的把握也是化繁于简,非常地抓型又抓神。隔着时间回望,这把壶是因为这个时间的缘故,以及使用摩挲在壶身及各个部位产生了包浆,使得这把壶更加的温润,传递给人一种很温暖、很亲切的美感。新制作出来器物的那种火气,和这把壶的温润给人的感觉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而且非常有进取心的民族,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对于这种吉祥寓意的传达,在我国古代毫不鲜见,秦汉印章当中的“吉语印”就有着很重要的一个体量,吉语印是大量存在的,像“日利千万”、“出入大吉”、“长乐未央”等等。这是一种文化传统,而现在我们对于这个美好愿望的传达也是大量存在的。比如在绘画方面借用柿子来表达事事如意,画竹子表达竹报平安,画猫和蝴蝶以“耄耋”的谐音来寓意长寿……在美好寓意表达和传递上“柿子壶”无一例外,也正是因为有这种谐音流传,承载着人们对于万事如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而受到了广大壶友的喜爱。可以说,这把“三色泥柿子壶”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所谓“雅”,就是它的陶刻文字很有古意,它的制作技艺也是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很有古意,非常简洁传神,陶刻刀法秀雅沉着,具备了很高的艺术高度,这是我们可以从雅的角度来进行欣赏的。所谓“俗”,就是它的题材是迎合了更多人对于生活美好愿望、美好祝福和期盼,使人产生一种共鸣。我们对于“事事如意”的这份期盼和祝福,应该是伴随着我们所有人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