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军:豪杰而柔情
——浅谈紫砂“将军壶”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形象
2022-08-02宗超
宗 超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历经兴衰,如今整个行业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中国艺术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宜兴紫砂壶最大的特点是朴素,它由原矿紫砂泥制成,其材质喑哑没有贼光,暗蕴精光,它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透气不透水,久用而越显温润之感,其古朴纯厚的特点与中国的文人气质十分相近。中国人爱好喝茶,各种茶具便随之而生,紫砂壶在各类茶器中最为知名,这是因为紫砂壶有别于其它茶器的批量复制生产,它主要以手工成型为主,既在造型上表现出多样性,同时更是蕴含着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怀和文化底蕴,每一把紫砂壶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完成的,独具人文情怀,它与茶文化“静、清、正、和”的属性相辅相成,又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在那优越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下,更具有让人神往的内涵。
1 紫砂作品“将军壶”的造型设计
紫砂壶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类收藏品,陈设于家中大堂、书房,可为家庭居室争辉,增加主人家的格调。因此,紫砂壶若要上升到艺术类的高度,其造型设计就尤为重要。一壶如一人,紫砂壶的造型设计就如同人的形体外貌,只有搭配和谐、体型周正,才能给人以落落大方的气质感,才能在一众紫砂壶中脱颖而出。一般而言,紫砂壶的造型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完全依照传统经典器型制作而成;二是在经典器型的基础上进行改制,需要结合传统与现代审美,融入自身的理解;三是完全由作者个人创新设计,或根据历史上的器物,或根据大自然的花鸟虫鱼,或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感触。紫砂作品“将军壶”(见图1)是根据历史上的器物制作而成,罐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种形式,将军罐是明清时期罐器之一,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距今约有五百年的历史。器型几经变化,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一直到清康熙时期,将军罐才迎来“春天”,在社会上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紫砂作品“将军壶”根据将军罐的形态设计而成,其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整个壶身饱满厚重、端庄而挺拔,独具威严感;其壶底为平足,稳定地立于壶身,十分大气;流、把相辅相成,壶流转折有度,根部至流部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壶盖为压盖,与壶口贴合紧密、通转流畅,唇口相依,具有层次感;壶钮造型如同宝珠,如同将军戴的头盔。在泥料上,此壶选用优质原矿朱泥制成,细腻的泥料中调以粗砂,厚重的颗粒感中和了朱泥的红润娟秀,平添几分粗犷之感,以朱泥制壶营造吉祥、正气的氛围感,以粗砂调砂平添粗犷大气的气质,符合将军的形象,真可谓豪杰而又柔情。纵观整壶,像极了一位身着铠甲即将出征的将军,城门一别众人,一手握剑,一手牵缰绳,浩浩荡荡地远赴边疆,将军威武神勇的形象透过器物的形状传达给每个人。
图1 将军壶
2 紫砂作品“将军壶”的文化寓意
将军罐历史悠久,其形体高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明末清初,因将军罐的外形高大挺拔、丰硕潇洒,器物的外壁又可以用青花、五彩等多种手法修饰,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喜爱,被人们摆在家中观赏陈列。到了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将军罐得到大量生产,并且发展出了其它器型,花形与描绘内容也多种多样,经常是女儿出嫁时的必备之物。古之大户家中摆件必有将军罐,或置于厅堂,或设于博古架,为富贵显赫之象征。清至民国更时兴以将军罐作为婚礼嫁妆所必备之物,可置存珍藏之物,将军罐价值之高、历史之久,可见一斑。明末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清康熙时期最为美观,罐体浑圆、展肩提腹、长颈优美、收紧圈足,挺拔向上、气魄宏伟,远观之真如将军征战沙场般英姿骁勇,有气定神闲、运筹帷幄之态。至于将军的柔情,又能通过壶身泥料的红润细腻来体现。远离故土,不能与亲人相守,心中无限的愁思正如斑驳曲折、相互缠绕的火痕,是将军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体现。以前,有的人把将军罐看作是荣誉的象征,他们常说将军罐是古代皇帝奖赏给战场上有功的将士,是古代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还有一种说法讲到:将军罐是专供将军级人物使用的一种瓷器,古代的将军家里都用这种瓷器来装东西,一种是关于精神层面的褒奖与激励,一种是物质层面的使用,两种说法放到一起刚好充实和提升了将军罐的意义与价值。紫砂作品“将军壶”将瓷器器型创新设计成紫砂壶的器型,既是对传统优秀艺术形式的传承,也表达了内心对历史上如卫青、霍去病等为国家征战沙场的将军们的景仰之情。
3 结 语
宜兴紫砂壶集实用、美丽与文化精神于一体,它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是文明的延续,它体现着中国人雅致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中国人返璞归真的文人情怀。正如知名作家林语堂说:“中国人只要有一把茶壶,走到哪里都是快乐的”,可见紫砂壶与中国人是相生相惜的,它也唯有诞生在中国,才能走过这几百年的历史,逐渐变得脱俗优雅,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