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个经济”为抓手 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助力“上海购物”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2-08-01王玉龙

上海商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南京路豫园步行街

王玉龙

“上海购物”品牌的影响力正在大幅提升。据市商务委相关数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由2017 年的1.18 万亿元扩大至2021 年的超1.8 万亿元,居全国城市首位,年均增长11.19%;商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比重达13.8%,批发零售业税收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达21.9%,消费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6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7 年的2 万亿元增长到2021 年的3.24 万亿元,居全国城市首位,年均增长12.8%。

作为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和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亮点特色,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免退税经济“四个经济”成为推进上海消费市场提质升级、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抓手。

2017 年至2021 年,南京东路、淮海中路、豫园三大世界级商圈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累计完成商业结构调整近90 万平方米,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近300家,首店数量稳居全市第一;“十三五”期间,黄浦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 年的791.59 亿元扩大至2020 年的1366.36 亿元,保持中心城区第一,202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6.34 亿元,同比增长16.1%,充分发挥了对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亮点纷呈。

南京路步行街商圈:永葆“中华商业第一街”魅力

“中华商业第一街”通过商圈调整升级、业态品质创新、文化气质塑造、服务能级提升、数字赋能转型,完成东拓升级,2021 年7 月,南京路步行街成功获评第二批全国示范步行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商务部研究院步行街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数据显示,2020 年,南京路步行街客流量达1.58 亿人次,位居11 条全国示范步行街之首;年营业额超过100 亿元达到134 亿元,位列全国营收贡献最高的示范街区方阵。

长度拓展,内涵丰富。作为上海市级商业中心、国际级消费聚集区,南京路步行街拥有上海TOP100 商场(数据截至2022 年1 月)中的6 家:新世界城、新世界大丸百货、第一百货中心、上海来福士广场、世茂广场、永安百货。2018 年、2019 年,南京路步行街西首的新世界城、第一百货商业中心、世茂广场先后完成了更新改造,擎起了步行街起始段商业重器之地的旗帜。

2020 年9 月,南京路步行街从原有的西藏中路至河南中路延伸至外滩,完成历史性东拓,使上海的“中心点”——人民广场至外滩有了完整连贯的步行街系统;东拓后的步行街牵手外滩,实现商圈品质和活力的跃升,成为展现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魅力的新窗口。目前,全长1533 米的“南京路步行街”云集近5000 个中外品牌,汇聚各类大型百货和购物中心15 家。

2021 年9 月28 日,南京路步行街东拓一周年之际,外滩中央内庭全新亮相,东拓段再添亮点。作为外滩中央广场的延展空间,内庭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的多元化功能与消费体验,丰富了南京东路——外滩商业街区的功能和形态。

“进博商品集市”和U479的亮相,揭开了南京路步行街中段改造升级的序幕。2021 年4 月30 日,由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与新世界集团共同打造的“进博商品集市”在南京东路555 号开业亮相。

2021 年首季,世纪广场进入改造阶段,周边商业体业态也会进行全面的调整升级。这对于南京路步行街的整体升维有着极大的节点意义,在步行街中段将形成客流聚集点,呈现“城市会客厅”,焕新的同时探索时尚、科技、IP 等消费新趋势。

业态更新,品质优化。目前南京路步行街总计有4600个品牌,具有强大的聚集效力和影响力,是上海商业发展主引擎。

2014 年至2019 年期间,步行街品牌进行了大幅度的快速更新,品牌替换率接近70%,其中首进上海及南京东路商圈的品牌商户占比约达30%,引进热门国际化品牌,引进旗舰店、首入店、概念店迎合消费者需求。2020 年以来,随着商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在南京路步行街相继开业。

数字赋能,能级提升。2021 年以来,南京路步行街企业联合会联动商圈内各商家、品牌,策划了商圈整体营销系列主题活动,并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商圈、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商业相结合等新模式,营造商圈消费氛围,推动商圈消费升级。

南步街企业联合会积极推动相关银行与百联股份、新世界集团等企联会成员单位及沿街重点品牌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推介,推动商户数字人民币支付受理环境建设。目前已实现商圈数字人民币应用覆盖率名列前茅。

未来看点——第一百货商业中心与世茂广场、来福士广场步行街西首三大商业综合体的融合提升,中段环世纪广场多栋商厦的改造,外滩源二期规划。

淮海中路商圈:上海“时尚之源”消费显刚性

作为市级商业中心、国际级消费聚集区,淮海中路拥有上海TOP100 商场(数据截至2022 年1 月)中的3 家:新天地、上海K11、TX 淮海。

头部品牌集聚,首店经济繁荣。2020 年,淮海中路新开业的首店、旗舰店、首家概念店、首家常设店共计56 家。

截至目前,淮海中路商圈包含16 个重点综合商业体、约550 个品牌,其中时尚行业头部品牌约32 个,部分品牌门店为全国乃至世界稀有的旗舰级门店。

在商圈消费方面,淮海中路的消费持续增长,消费者以年轻客群为主。2019 年,淮海中路商圈时尚行业消费总额达到136 亿元,平均客单价在2200 元左右,吸引高消费客群能力显著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

新发布的研究显示,淮海中路商圈时尚消费存在明显的“刚性”和“抗跌性”。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对线下零售业造成巨大冲击,但上半年淮海中路时尚行业消费跌幅明显小于整体行业,且在第2 季度基本恢复至历史同期水平。经测算,淮海中路商圈时尚行业消费占上海市比例,从2017第1 季度的5.2%上涨至2020 年第2 季度的13.0%。

社交媒体改变了传统营销模式。淮海中路商圈发力转型升级,沿线密布的“网红打卡点”和主题活动深受消费者欢迎。2019 年,淮海中路“媒体传播度子指数”为105.07 点,同比增长5.2%。

近年来,围绕上海购物节、上海旅游节、上海时装周等重要节点,淮海中路每年组织数百场重点主题活动,如K11推出夜读周、露台音乐节、博物馆奇妙夜、购物不眠夜等精彩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为商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时尚元素。

近年来,淮海中路能级不断提升。一是商业调整稳步推进。打造了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K11 艺术购物中心,新女性潮流社交目的地——新天地广场,体现年轻与活力的百联TX 淮海等一批地标。二是首店经济成效显著。2018 年至2020 年10 月,120 家国际优质品牌首店、旗舰店落地商圈。三是夜间经济发展活跃。新天地-FOUND158 地区成为上海首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之一,打造了思南夜派对等一批夜生活示范项目。时尚活动层级提升,上海时装周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时装周,每季吸引超过1500 个全球品牌参展,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淮海中路已经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是上海一个文化的符号,诠释着上海发展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

未来看点——淮海中路东段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第二个K11,如何与新天地街区融合共生;龙凤地块项目如何激活淮海中路中段。

豫园商圈:以东方美学助消费升级

作为市级商业中心、国际级消费聚集区,豫园商圈拥有上海TOP100 商场(数据截至2022 年1 月)中的2 家:豫园商城、BFC 外滩金融中心。

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国潮基因强大的豫园商城,近年来以提升本地化、年轻化客群为目标,通过文化IP 塑造、主题市集新体验、国潮焕新破圈等运作,以文兴商,2021 年商城客群结构发生变化,本地客群占比由2019 年的29%提升至60%,年轻人客群占比超过50%,探索出一条以东方生活美学为抓手,助力国内消费市场复苏和升级的实践之路。

文化IP塑造。近几年来,豫园商城结合商圈的在地属性,用现代化的表现方式,策划了豫园年礼节、豫园迎新春等活动,塑造豫见好运文化IP,逐渐形成“豫见好运”的文化品牌效应,传达豫园商城的好运理念。

豫园商城以东方美学为中心,提炼出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核心内容,制定了视觉识别系统,塑造豫里廿肆文化IP,并结合商城的场景优势和集团的产业优势,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从2021 年起,豫园商城结合节气灯光、节气民俗、节气养生、老字号餐饮节气推荐、非遗工匠技艺体验、乐团广场演出等板块,将豫园商城变成一个开放式的非遗集聚地。

市集新体验。豫园商城结合自身传统文化优势,带给年轻人沉浸式新体验。2021 年,打造“5.20 大囍之夜·广场百人中式婚礼体验”场景;“非遗文创市集”上,众多老字号,充分展示了融合美食、技艺、艺术于一体的黄浦非遗特色,在激活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了商圈销售;商城联合线上游戏《江南百景图》打造“豫里江南·百景游园”主题活动,还原江南诗意生活之美,为商城注入年轻客层。

国潮焕新。从2021 年10 月1 日至今年1 月,豫园校场新国货快闪街区亮相旧校场路,吃、喝、耍、潮、功5 个业态集合了30 家国潮品牌,沿袭古代“校场比武”竞争机制,开启商业快闪街区新运营模式。

业态焕新。近三年来,豫园商城积极进行品牌焕新,深度挖掘在地文化,嫁接历史文脉和消费潮流,重新梳理和定位楼宇、街区的区位特色,不断打造和推出线下好场景。

2021 年12 月27 日,华宝楼完成了阶段性的升级改造,重回藏家、玩家的视线;九曲桥、湖心亭是豫园的地标,充满江南韵味,九曲桥广场的配套商业也突出了国风韵味和历史传承;自2019 年完成场景升级后,文昌路便围绕街区独特的“文运祈福”属性,持续进行品牌焕新,打造“祈福文创一条街”。

BFC 外滩金融中心打造的“外滩枫径”夜市,从2020年6 月6 日起开市以来,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夜间经济的标杆。

未来看点——复星豫园二期、小东门豫园三期规划以及嘉里豫园站及金陵东路街区。

(文中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银保监会近日起草了《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管理办法》旨在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保险销售行为,统一保险销售行为监管要求。《管理办法》以保险销售流程为主线,分别对保险销售前、保险销售中及保险销售后的行为规则作出了规定,涉及产品分级、销售人员分级、禁止炒作停售及价格变动、禁止强制搭售和默认勾选等内容。

业内专家表示,《管理办法》对保险销售的各项行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产品及销售人员分级管理

在保险销售前行为管理方面,《管理办法》指出,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保险产品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产品结构复杂程度、保费负担水平以及保单利益的风险高低等标准,对本机构保险产品进行分级。

同时,对销售人员进行分级。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在支持行业自律组织发挥平台优势推动保险销售人员销售能力分级工作的基础上,应当建立本机构保险销售能力资质分级管理体系,根据保险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销售能力、诚信水平、品行状况等标准,对所属保险销售人员进行分级,并与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分级管理制度相衔接,区分销售能力资质实行差别授权,明确所属各等级保险销售人员可以销售的保险产品。

《管理办法》提出,禁止炒作停售及价格变动。保险公司计划停售某一保险产品或者调整某一保险产品价格的,应当自作出停售或者调整价格的决定后10 个工作日内,在官方网站和营业场所向社会发出公告,但保险公司在经审批或者备案费率的费率浮动区间内调整价格的除外。公告内容应当包括停售或者调整价格的保险产品名称、停售或者价格调整的起始时点等信息。

将陆续出台分领域实施细则

在保险销售中行为管理方面,《管理办法》提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其保险销售人员不得使用强制搭售、信息系统或者网页默认勾选等方式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

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销售人员在销售保险时,发现投保人保险需求与所销售的保险产品明显不符、投保人持续承担保险费的能力明显不足等情形时,应建议投保人终止投保。投保人不接受终止投保建议,仍要求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应当向投保人说明有关风险,并确认销售行为的继续是出于投保人的自身意愿。

在保险销售后行为管理方面,《管理办法》提出,禁止不当代理退保。任何机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违规主动开展向投保人推介保险退保业务咨询、代办等经营活动,误导投保人退保,扰乱市场秩序。

银保监会表示,《管理办法》是银保监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切实提升保险消费者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是健全行为监管制度体系、完善保险销售行为监管框架的基础环节。后续以征求意见稿为基础,将陆续出台分领域实施细则,全方位、系统化规范保险销售行为。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业务中心副总监、商事与金融争议解决部主任裴虹博表示,《管理办法》系统规范保险销售活动行为,对于涉及保险销售的前、中、后行为管理提出了明确合规性行为规则要求,使得保险销售的合规管理工作有的放矢。同时,《管理办法》将利于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商辑)

近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光伏行业2022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这一数据已超过去年前十个月装机之和。

王勃华预计光伏市场或将开启加速模式,并将今年新增装机预测调高10GW,预计全年实现85-100GW。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5 省区市明确“十四五”期间风光装机规划,其中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超392.16GW,未来四年新增344.48GW。全球市场方面,预计今年新增装机205-250GW。

2022 年上半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和全球清洁能源加速应用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总体实现高速增长。根据7 月20 日工信部发布的2022 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全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同比增幅均在45%以上。

其中,多晶硅环节,上半年全国产量约36.5 万吨,同比增长53.4%。硅片环节,上半年全国产量约152.8GW,同比增长45.5%。电池环节,上半年全国晶硅电池产量约135.5GW,同比增长46.6%。组件环节,上半年全国晶硅组件产量约123.6GW,同比增长54.1%。

从投资来看,上半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投资2158 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太阳能发电占据631 亿元,同比增长283.6%。

海外光伏市场需求也持续旺盛,实现量价齐升,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再创新高。上半年组件出口量达78.6GW,同比增长74.3%;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259 亿美元,同比增长113.1%。

值得注意的是,用电、人才、外贸等挑战依然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供应链。今年光伏组件价格已经重回每瓦2 元以上,硅料价格更是回到10 年前的高位。

王勃华介绍说,受市场需求预期火热、产业链供给弹性不足、下游产能持续扩张和部分环节高度集中、议价能力强等因素影响,供应链价格上涨明显,导致部分组件企业停、减产,集中式电站的装机需求受到抑制。目前工信部已牵头有关部门协调该问题,正在推进中。 (新华)

猜你喜欢

南京路豫园步行街
特战演习之步行街区
“购买”快乐
张钒油画作品
古典园林美学层级结构模型
江南园林设计中的“海绵智慧”
问路
上海南京路百年变迁
论辽朝南京路建制
透视上海市城市规划与城镇化进程
步行街23号